APP下载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09-10秦艳萍

高教学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对分课堂生态旅游

秦艳萍

摘  要:“生态旅游”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实践。多年来,其教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但其课堂教学质量仍然不佳。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注重本土教材的编写、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突出思政元素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旅游;对分课堂;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128-03

Abstract: Ecotourism is an elective subject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Tourism Management, and it is a concrete express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ver the years, its teaching has been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bu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still not wel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writing of local textbook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s, us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PAD class(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is called PAD class for short.), teaching content highligh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Keywords: ecotourism; PAD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发展大计。20世纪80年代,生态旅游被提出,它是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能很好的平衡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生态旅游被提出不久就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与发展。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及满足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生态旅游这门课。梧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专业设置、课程、输出的人才等应能服务地方经济。梧州市是一座园林城市,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但在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对环境造成一些冲击。2009年是中国生态旅游年,使生态旅游受到各行各业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此后,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设置生态旅游这门专业选修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和授课老师均非生态学专业,加上该课程开设也较晚,其教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理解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态旅游这门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并将所学到的生态旅游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旅游工作中,是生态旅游这门课在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热潮下,如何让生态旅游这门课实现课程思政、提高教学实效,也是当务之急。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

1983年生态旅游一词被首次提出,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设立,1999年、2009年我国国家主题旅游都与生态旅游有关,可见国内外接受并认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其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也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并出版形成论著,成为有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材。本课程教材选用高峻等主编的《生态旅游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正确认识该课程的地位、性质、学习任务;掌握该课程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和内容;遇到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能学以致用,真正成为一名生态旅游应用型人才。

结合教材,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笔者把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生态旅游概述-生态旅游兴起、内涵及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概况;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生态系统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旅游者与环境教育;旅游影响及其管理。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本土教材与案例缺乏

生态旅游发端于国外,成长于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最早出现在欧洲和美洲。如今,非洲是国际生态旅游的重点地区,如津巴布韦、肯尼亚、加纳、博茨瓦纳等国的野生动物生态游备受游客喜爱。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对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论文、政府工作报告、著作等,这些成果是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及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参考与借鉴的重要素材。

国内生态旅游起步晚,最初是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起来。生态旅游发展不同于一般旅游发展,它要求旅游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注重旅游与社区发展问题等,这对旅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也是一种挑战。但国内本土的 “生态旅游”教材与案例很少,该课程教学多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拿來”使用。以案例为例,杨桂华等主编的生态旅游(第2版)一书,整本教材有42个案例,其中22个案例内容涉及国外。一本国内生态旅游教材,竟然一半以上的案例引用国外,可见,国内生态旅游教学素材有多欠缺。由于国内外旅游管理体制、生态旅游发展阶段不同,大量使用国外生态旅游案例进行教学,一方面难以让学生理解,一方面未必适用于我国的实际问题。因此,加大国内《生态旅游》教材建设力度,是当务之急。[1]

(二)实践教学缺乏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梧州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正在进行应用型院校转型,在教学中已经强化了实践教学力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倾向理论知识的积累,其实践操作能力尚未能适应学院转型及专业发展需要。生态旅游课程只安排理论课时,忽略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也安排一些讨论、情境模拟环节,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与老师互动不足。纯理论讲授,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缺乏创新

生态旅游是一门交叉学科,既包含旅游学知识,又渗透生态学知识。对于知识底蕴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要使其掌握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并不容易。应用型院校及旅游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既能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进行实际操作。而生态旅游课程教学一般是教师按照传统形式进行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辅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教学方式和手段老旧,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快本土教材的编写,因地制宜开展教学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导下,生态旅游迅猛发展,有关生态旅游的论文、报告、著作等日益丰富,但仍不能满足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国各地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国内研究生态旅游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由此产生一些反映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的书籍。梧州市素有“绿城水都”的美誉,且文化底蕴深厚,不论是学术界还是行业界都在积极探索其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发展。如梧州学院的唐峰陵副教授主笔的基于社区参与的广西生态旅游发展探析-以梧州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为例、梧州市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初探等文章对梧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作用,也可用于生态旅游课程教学,这样的案例更接近实际,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教学内容。唐峰陵副教授也主编一本生态旅游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但该教材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教学的需求。今后,应加强编制能够反映梧州本土化生态旅游开发与发展的教材,教材内容既选取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开发案例,又把学术界关于梧州市生态旅游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行业界关于梧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都纳入其中,使教材既丰富又接地气,使教师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旅游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梧州市生态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开展力度

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建设生态旅游校外实践基地。近年来,梧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先后与深圳观澜湖度假酒店、梧州市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人家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苏州颐舍温泉、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等16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2]可见,现有的实习基地多为餐饮与酒店企业,不适合生态旅游课程实践教学。石表山休闲旅游风景区适合生态旅游课程实践教学,但离市区较远,不方便日常教学。结合生态旅游课程特点,建议将实践教学基地选择在梧州市周边已开发的生态公园、生态农业区,如白云山公园、珠山公园、中山公园、圣文园、太和花园、玫瑰湖公园、六堡茶园等。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参观、调研及现场教学。一方面,方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进公园调研。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园从业人员及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为后面的生态旅游规划、开发、环境教育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如简化校外实践用车审批手续,允许教师灵活安排上课时间和地点等。

(三)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把课堂教学时间对半分,一半时间教师讲授,一半时间学生讨论,师生“对分”课堂,该方法很好的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将教学划分为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阶段。[3]

课堂讲授阶段:执行时间,第一次课堂;执行内容:任课教师讲解本次课内容框架、基本概念以及重点难点。

内化吸收阶段:执行时间,课外(第一次课堂与第二次课堂一周时间);执行内容,学生根据第一次课堂讲授的内容框架进行课外学习和个性化理解,并形成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第一次课堂讲授内容概要,也可以是本人对第一次课堂讲授内容的思考,无限制。特别注意的是,读书笔记必须包括“亮考帮”(亮闪闪、帮帮我、考考你),即一是本次课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二是讨论时需要小组其他同学帮助解答的问题;三是讨论时考考小组其他同学的问题。

课堂讨论阶段:执行时间,第二次课堂;执行内容,学生就读书笔记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最后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展示优秀读书笔记。

2. 教学组织安排

首先,开学第一次课的第一节课,由任课教师介绍“对分课堂”模式的内容、實施步骤及关键点。其次,明确任务,学生每次课后都要围绕授课内容写读书笔记。再次,进行分组及确定分组讨论各事项。通过抽签方式分组,每四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分组一旦形成将保持一个学期。在课堂讨论阶段要求每个同学发言,由组长主持、监督、记录,任课教师给每个同学评分。每次讨论课预留十分钟,由各小组代表与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由任课教师点评并展示做得好的读书笔记。[4]

3. 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使用高峻主编的《生态旅游学》,共6章,第二章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内容较难,由教师主讲;第四章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采用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到白云山公园进行调研,了解景区从业人员及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生态旅游发展机制等,并测算公园环境承载力。其余4章节采取“对分课堂”模式。

4. 教学计划安排

第一次课,对课程做一个总体介绍,包括课程地位、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课堂要求等,以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框架、基本概念以及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一二次课间一周时间根据第一次课的内容框架自主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阅读相关资料,找出难点、亮点、困惑点并形成读书笔记,于第二次课前通过手机“对分易”平台发送给教师。第二次课,第一节课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顾重要概念,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其次,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小组代表陈述本组观点;最后,由教师点评优秀读书笔记。至此,一次“对分课堂”结束,以后各周以此类推。第17周复习,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心得做出总结,教师对本课程做简单复习总结。

(四)教学内容突出思想政治元素,实现课程思政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5]。在课程思政研究热潮的背景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生态旅游课程教学中,也显得尤为迫切。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发展大计,因此,可以在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真正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论”)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等。更具体地,如生态旅游课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生态旅游资源。教学内容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生态政策。通过“两山理论”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怎样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如此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一直存在,过去人们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往往忽视环境保护。现在“两山理论”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即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改善。生态旅游的组织者不但要严格地引导游客旅游,避免因游览而破坏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更要向游客普及生态和环保知识,使游览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旅游,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章节——生态旅游者与环境教育,教学内容可结合《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运用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具备旅游相关法律意识,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遵守职业规范,做文明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一方面,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生态旅游者,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生态旅游者不同于传统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者环保意识强,在游览过程中以自然景观为主,自觉参与学习环保知识、参加环境保护活动,有意识的保护大自然。通过不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使学生在生态旅游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专业课程思政。

四、结束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不论从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的角度还是从课程的角度,生态旅游承担着更加重大的责任。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一门课程,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生态旅游课程也需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除专业教育外,爱党、爱岗敬业、责任与担当、如何做人与做事等价值观的培养也是生态旅游课程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桂华,王跃华,肖朝霞,等.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2.

[2]肖艷玲,黄河,唐峰陵.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8(2):80.

[3]张学新.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4]刘呈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饭店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知识经济,2016(11):177-178.

[5]符仲明.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19-4-25].http://ww

w.ce.cn/xwzx/gnsz/szyw/201903/18/t20190318_31701091.shtml.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对分课堂生态旅游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