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2019-09-10吴艳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吴艳新

摘  要: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创新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广泛的传承空间。通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机制创新,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强化传统文化导入效果,让知识更好的渗透到小学语文体系中,同时也能提升现代小学教育的代入感和参与度,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与文化理念。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央视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热播,还有更多语言文化类节目频频涌现。这些栏目的共性是传承传统文化,它所折射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小学语文教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一、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

语文是基础学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直接的影响。怎样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励学生去学习并热衷钻研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广度、深度上了解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及熏陶的文章占有一定比例,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学生对传统文化这一概念十分陌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对学生进行思想及传统美德的教育,因此一些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他们的集体观念、集体意识淡薄,在家庭中的“宠儿”地位导致他们自私自利。再加上动画片及网络游戏盛行,又占用了学生很大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学作品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缺失

(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在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理念最为重要,同时也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很多教师在进行教育与设计和教育引导过程中,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和实践创新,仍将教育进度和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关键,导致了文化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中,要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目标,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自身教育能力和掌控能力的提升,更要从源头入手,更新自己的文化教育观念,构建现代小学文化教育体系,用科学方法引领学生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来。

(二)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够完备

中华传统文化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但是很多教师忽视了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不同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联系,造成了教育上的诸多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文化体系构建入手,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知识都纳入到完整体系中,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向前发展。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将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把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教育完美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普及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带领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发展历史,以及其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把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字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童年趣事的生动回忆,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这篇文章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点明了故乡桂花盛开在中秋节前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中秋节写故乡的桂花? 大家知道中秋节又叫什么节吗?”学生答:“团圆节、月圆节。”我说:“嗯,回答得特别对,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所以,作者在中秋节的时候特别怀念自己的家乡,这篇课文作者就通过描写家乡的桂花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二)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各种专题活动。选用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绘制专题手抄报,办黑板报,绘制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手册等,在学生中普及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教学完《盘古开天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神话故事,组织讲故事比赛;学习《赵州桥》后,教师让学生整理一些有关桥的知识并制成图册,让学生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赵州桥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三)注意突破教材的拓展教育

教师要认识到,课本只是给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性的参考,从课本的容量上看,其实还远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需求。我们语文的教学渗透要围绕语文学科的特征来组织,这没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限定在课本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我们应该是以课本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带领学生突破教材,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比如在教完《牛郎织女》这一课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要求他们在课下去搜集更多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可以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我也向学生推荐了《中国神话故事大全》、《中国神话故事精选》这一类的课外书籍,供他们参考阅读)。过两天,还专门组织学生进行神话故事演讲活动——如此一来,以语文课本的内容为中心点,向外拓展到一个传统文化体系,更多地满足了学生文化需求。大精深。

结论

综上所述,在开展现代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创新教育思路和教学模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来,通过构建现代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综合效能。

參考文献

[1]  陈发鹏.传统文化传承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影响的研究[J].名师在线,2019(19):11-12.

[2] 柯镇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79-80.

[3]  陈怡倩.承传统 究其法——浅谈如何运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新教师,2019(05):29-3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