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病情防治措施

2019-09-10冯俊林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2期
关键词:混合感染诊治猪瘟

冯俊林

摘要:该文对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以及病情变化等,并分析引发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进而实施切实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猪瘟;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19

0引言

目前,猪瘟仍是令猪肉养殖户叫苦不迭的传染病之一,而猪瘟一旦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其影响更为恶劣,防治工作尤其复杂。猪蓝耳病属接触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相对多样,包括空气、接触、精液等等,猪蓝耳病对于母猪的繁殖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甚至会对乳仔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破坏。本文对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感染后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以探究其病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猪瘟与猪蓝耳病感染病例分析

1.1病情分析

以本地某小型养猪场中的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猪纳为本次研究对象。2019年4月养猪场中部分母猪及仔猪突然发病,其主要表现包括食物减退、四肢、背部、腹部均有不同程度发紫,体温明显上升,眼圈发青。共计6头母猪;及仔猪在发病后第5天死亡,确诊为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1]。

1.2临床症状及表现

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体温持续上升,均高于40°C,食欲明显消退,精神不振,部分对象存在严重腹泻,其四肢、背部、腹部均有不同程度发紫,眼圈呈青肿色[2],鼻孔溢出大量泡沫状液体,呼吸较为急促;多数病猪萎靡不振,伏倒在地,可见严重有大量脓性物质,存在严重水肿,少数病猪有神经紊乱现象[3]。

1.3病理变化

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器官及其黏膜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现象,胸腔积液可见纤维素样物质,各器官表面也可见纤维素样物质。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淋巴结细胞严重肿胀,颜色较深,被膜有出血迹象,且呈暗红色。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肠道、膀胱、黏膜均可见出血点[4]。

1.4实验室诊断

将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肝脏中的细菌分离,将其置于恒温箱中进行细菌培养,为期1~2d,经由相关工作人员仔细察验,未见细菌生长。

将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脾脏、肾脏取出,置于恒冷箱内冰冻、切片,采用丙酮固定5~10min,行猪瘟荧光抗体染色,选择荧光显微镜能清晰观察到特异性荧光。

采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用以检测血清,现将抗原滴至载玻片上,继而将待检的血清滴入摇匀,然后涂抹于圆面上,待涂抹后对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查看。如肉眼可见凝聚,存在白色小点,即可判断为阳性;如未见凝聚或浑浊,则可判断为阴性[5]。就本次血清检查结果分析,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0%。

2防治措施

目前,可知的引发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因素较为繁多,包括免疫失败、猪瘟漏防等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几率。防疫站在行病猪防疫工作时,对于单纯猪瘟免疫,可采用大剂量猪瘟疫苗予以注射,并配置适宜的抗菌消炎药物,可用止痛药物,以提高防疫效果;而对于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对象,其病情相对严重,且难以对其病情的发展予以控制,病程相对较长,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考虑到上文所阐述的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发病因素及其具体表现,养殖户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以求控制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发病几率。

首先,如养殖户察觉病猪,应当第一时间将其隔离,同时严格《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6],对病猪进行及时封锁,对病猪活动场所以及猪圈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遵照畜禽病害肉尸处理的相关规定,将病猪彻底销毁,对于病猪的排泄物需予以对应处理。

对于发病初期的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养殖户可尝试在饲养的过程中,通过干扰素进行治疗,持续1周左右,必要时可配合免疫球蛋白、白介素等药物。对于部分发热明显的病猪,也需给予请热止痛类药物,包括金银花、板蓝根以及抗生素等等,防止感染的发生。在注射药物时,务必遵循“一畜一针”的基本原则,防止疫病通过针头传播。

养殖户对于新进的猪种需进行隔离饲养,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由于养殖户对于新进猪种的防疫程度缺乏清晰的了解,难以保证新进猪群之中有无病原体携带者,出于保险起见,需严格的观察,确认无误后方可投人猪圈混合饲养。定时对猪场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洁消毒,对于部分条件较为优异的养殖户而言,可实施分点饲养,对养猪场进行净化。对于新进猪种,养殖户务必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可于饲料中增添少量土霉素,或通过注射土霉素的方式,加强预防工作。对于健康母猪养殖人员也需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间隔1周后,再次集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菌,在实施上述操作的过程中,注射人员务必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对注射部位以及针头消毒,防止因人为因素引发病毒传播。

如果养殖户于饲养过程中发现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对象后,务必采取积极、高效的防治策略,采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饲养方法,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猪种监管,做好猪群免疫接种,对于经治无效的病死猪,需即刻焚烧或深埋处理,并进一步强化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针对于整个养殖场的内外环境进行彻头彻尾的消毒,同时密切关注是否有其他病症发生,如察觉任何异常情况,养殖户均需于第一时间处理。

3结束语

对于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养殖户务必做好防治工作,对于患病的猪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再考虑后续治疗,对于未患病的猪,则主要以疫苗接种及防治为主,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场猪瘟及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发生几率,科学化的防疫措施无疑是阻止疫病爆发最为有效的手段,而健全合理的免疫机制以及疫苗注射则是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必要保障,优秀的饲养管理手段则能大幅提高猪群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而这些因素均是决定一个养殖场能否进行正常生产的关键性因素,需要各位养殖户予以关注,积极学习检疫防疫相关知识,切实掌握传染性疾病防治手段,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武刚,张海雷,周绪斌,等.在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猪场利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控制猪瘟的案例分析[J].猪业科学,2019,36(8):70-72.

[2]周恒,卢天成,杜恩仲,等.宜昌市夷陵区2014-2018年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监测分析及防控建议[J].中国猪业,2019,14(5):70-74.

[3]周怡,杨美,王柏林,等.猪瘟、猪蓝耳病双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0):81-84.

[4]赵明礼,宁明刚,胡旭,等一起暴发猪蓝耳病继发猪瘟和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治报告[J].猪业科学,2019,36(3):62-63.

[5]梁海英,张爱瓊,曾智勇,等.猪瘟、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多重混合感染的诊断[J].猪业科学,2019,36(2):72-74.

[6]张海燕,季慕寅,张冬冬,等.芜湖地区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水平监测与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9,33(1):5-10.

猜你喜欢

混合感染诊治猪瘟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的综合防治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一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