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压迫时间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2019-09-09周德俊宋林霞
周德俊 宋林霞
【摘 要】 目的:探讨优化压迫时间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首次放松压迫器时间提前至术后1h,间隔1h放松一次,在术后6h将压迫器取下,对照组术后首次放松压迫器时间为术后2h,之后每2h放松一次,直至术后8h将压迫器取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重度肿胀程度为18.0%,对照组为46.0%,观察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2.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h解除压迫器,可改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压迫时间;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手部肿胀程度;并发症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具有无体位限制、创伤小、易护理、不影响抗凝药物连续使用等优点,患者容易接受[1-2]。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影响,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血肿、局部出血及血管闭塞等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3-4]。有研究发现[5],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止血器压迫止血,其加压时间及松紧度会影响止血效果,其中适当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间,既能有效止血、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又能减少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因此本文分析了不同压迫时间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以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选择合适的止血時间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的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排除术中有桡动脉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者,术后拔除鞘管即刻局部血肿超过1.5cm×1.5cm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意识障碍及智力低下者。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42~71岁,平均年龄为(52.9±5.2)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护士均熟悉冠心病相关护理知识,开展本研究前,对护士进行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使用、术侧肢体SpO2、压迫器放松技巧、桡动脉SAP规范监测等培训。
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行术侧肢体SpO2、术侧桡动脉SAP监测,观察压迫器不同压迫时间对术侧桡动脉压力及术侧肢体末梢血供的影响;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后回室后,责任护士对压迫器松紧度及压迫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对穿刺点可进行有效压迫,即拇指动脉搏动可触及,且无肢端压迫感、变色及麻痹现象发生。
观察组患者首次放松压迫器时间提前至术后1h,间隔1h放松一次,在术后6h将压迫器取下;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放松压迫器时间为术后2h,之后每2h放松一次,直至术后8h将压迫器取下。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与对侧手相比体积略有增大为轻度肿胀,与对侧手相比体积明显增大且颜色暗红为中度肿胀,与对侧手相比体积明显增大且颜色暗紫色,有痛麻感觉为重度肿胀;2)对比两组患者肢端缺血并发症,包括术侧肢端出现青紫,且疼痛、皮温下降、麻木、出血点等;3)对比两组的皮下血肿,血肿直径超过2cm为皮下血肿;4)对比两组的伤口渗血,渗血纱布重量超过20g为伤口渗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分别用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
观察组的重度肿胀程度为18.0%,对照组为46.0%,观察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为12.0%(6/50),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手重度肿胀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表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优化压迫时间,可改善患者术侧的肢体指端末梢供血,有利于术侧的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手部的重度肿胀发生情况,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为12.0%(6/50),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病例资料较少有关,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在护理时,术前需给予患者疾病相关的心理护理,给患者介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点、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患者配合医师手术;在术中穿刺时需注意患者手指及手掌有无疼痛,观察患者的手掌、手指温度及颜色变化,以患者手掌、手指不出现肿胀、青紫、疼痛及麻木为宜;术后若患者无特殊情况,可步行回病房,同时保持术侧肢体适当抬高;禁止在术肢行静脉穿刺等,术后鼓励患者进食饮水,无须卧床[6]。结合以上护理方法,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6h解除压迫器,优化压迫时间,可改善患者的手部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婷婷,孙党红.新型体位垫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45):75.
[2] 张燕,刘霞,陈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应用与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研究和护理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06):339-340.
[3] 郑雪梅,常芸,张倩,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优化压迫时间的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02):289-292.
[4] 邵凤芹.围术期护理用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06):50-51.
[5] 林菡群,王红幸,郑繁程.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6,15(02):163-165.
[6] 赵莉莉.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术口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3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