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订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效能
2019-09-09蓝小琴
蓝小琴
〔摘要〕学生能否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自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社会交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每个教育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班主任私人订制“特别方案”,利用“特别时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制定“特别套餐”培养规则意识;布置“特别任务”,强化自我约束;设立“特别奖励”,强化成功体验。对班里时常“作妖”的个别学生进行行为约束及心态调整,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班级管理;私人订制;管理效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73-03
看过《西游记》的读者,一定对孙悟空印象深刻吧!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尽劫难取得真经后,孙悟空的第一个请求,就是希望观音菩萨取下他头上的“金箍”。菩萨却说,金箍是当初为束缚孙悟空的野性而设的,如今既然已经成佛,金箍自然就没有了。孙悟空一摸头上,金箍果然没有了,乐得翻了几个大跟头。
孙悟空的顽劣不能自制是很严重的,甚至目无师尊与法纪,为了约束他,观音菩萨用“金箍”这个有形的载体束缚他,帮助他学会自制。取得真经后,那个能束缚住孙悟空的“金箍”真没有了吗?当然不是。其实,是它改变了一个形式存在着,由原来有形的“金箍”变成了无形的束缚思想的“自律意识”了。
自律,就是要用正确的原则与思想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进而使自己的行为受到“应当”的规范。学生能否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自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与社会交往,同时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回想我在班里学生小圣身上倾注的一系列“私人订制”的教育心思,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我不由得欣慰万分。
一、案例描述
小圣,何许人也?且听几则事例,便可知一二。因为他名字里带“圣”,学生们当面不敢惹他,私下里常常称他为大闹班级的“齐天小圣”。
事例一:
“老师,不好了,小圣用水笔把小凯的手扎破了。”下课刚走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有学生急急冲进来找我。我冲向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凯趴在课桌上满脸泪水的痛苦表情,旁边就是伤人的小圣。虽然他是伤人者,但是也同样眼泪汪汪,手里还握着那支伤人的水笔。我看了一下小凯的手,手背上被扎了一个洞,有血渗出来。我没有多问,赶紧带小凯到医务室处理伤口,消消毒。看没有什么大碍,我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和小凯一起回到教室。
“刚才是怎么回事?”
“是小圣。”
“是小圣。”
“小圣用水笔去扎小凯。”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汇报事情的大致经过。刚好上課铃响了,数学老师走进了教室。我看到小圣还是手拿水笔,一副气呼呼的样子站在那里。情绪没有平稳之前,上课是没什么效果的。于是,我让其他学生赶紧到座位坐好准备上数学课,叫小圣到办公室。他脸上因为刚才哭过,加上手没有洗,胡乱一抹,顿时像花脸猫一般。
我顺手抽了一张纸,递给他:“拿去,快擦擦脸,都成大花脸了。”
小圣抬起头看看我,乖乖地接过面纸把脸擦了擦。
“老师,小凯把我的文具盒碰到地上了。”边擦脸,小圣边说事情的原委,听口气,他很委屈。
“那他没道歉吗?”
“他道歉了。但他不帮我捡文具盒。”
“那你就用水笔扎人家手背?”
“谁叫他碰掉我东西的,还骂我,活该!”小圣倔强地说。
“如果当时你手上拿的不是水笔,而是一把小刀,也这样不管不顾地扎过去?你想过后果没有?”
听到我这么一说,小圣低下了头,不说话了。于是,我乘胜追击,接着问:“他碰掉你的文具盒,你觉得他是故意的吗?”
小圣摇摇头,还是没有说话。
“小凯肯定不是故意的,不然他不会和你道歉。可是,因为小凯的不小心,你却故意用水笔去扎他。今天幸好只是手背受了伤,如果扎错了地方,戳到了眼睛,那后果就严重了。为了一个文具盒,为了一句话,这样值得吗?”
听了这些话,小圣的眉头皱了起来。很显然,这些都是他没有想过的。
“同学之间要想友好相处,就要知道分寸,懂得约束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有礼待人。”
“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应该和小凯道歉。我现在先去上数学课,等下课我就和他道歉。”看到个性倔强的小圣这样说,我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让他回了教室。
事例二:
晚上下班刚到家,我就接到小圣家长的电话。
“老师,我家小圣现在在家里哭得天昏地暗,说他没有朋友,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玩。今天分组的时候,大家都不要他。今天发生什么事了?我问他,他不肯说,一个劲儿哭,所以想着问问您。”
原来,语文课分组活动,我改变了以往定组定人的模式,让小组长协同组员自由选人。小圣平时好动,且管不住自己,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喜欢动手动脚,而且情绪容易激动,当听到一点反对的声音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因为小圣常有过激行为,在班里他人缘极差。分小组活动的时候,我多方做工作才把他分下去。
二、成因分析
其实,小圣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甚至屡教不改呢?究其原因,就是自律意识不强,不懂得自制,无法使自己在思维和行动上服从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法服从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小圣父母工作忙碌,每天陪伴他的时间不多。小圣平日里主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对孙儿是有求必应,百般呵护。结果小圣从小就不懂得自我约束。因为自律意识差,小圣更是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无物,在学校、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想办法拉他一把,恐怕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自律意识会越来越差。因为个性的原因,这样的孩子也会越来越不受人欢迎。如今,小圣就尝到了被冷落和孤立的滋味。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势必会影响他的成长。
从学生成长中自律意识的发展来看,学生的自我约束与控制同外界强加的约束、控制并非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在“建构—失衡—再建构”的过程中循序渐进、螺旋式地上升并发展的。我们需要抓住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实施有效的教育,不断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教育策略
(一)私人订制“特别时光”,建立和谐关系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对小圣的行为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小圣的成长环境来看,他缺乏对集体的信任感。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帮助小圣消除对老师、对同学的敌意,使其从心理上接纳老师和同学,在集体中建立安全感。每次班级组织活动的时候,我总是有意识地多给予小圣机会,让他当小组长,让他去选择成员,由他来控制小组活动的节奏。
在此基础上,我为小圣设置了私人订制的“特别时光”,每天午休前的十分钟留给他,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到办公室来找我聊天,聊聊自己的学习心得,说说自己的困惑。更多时候,我会利用这段时间,对他如何当好小组长进行特别辅导。渐渐地,小圣融入集体了,也学会了有效行使组长权力,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因为事先经过我的特别指导,由小圣带领的小组总会成为全班的亮点,得到更多的展示与出彩机会。毕竟任何人都不愿意破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一段时间后,同学们明显感觉到小圣的变化,他不再一言不合就对同学动手了,上课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私人订制“特别套餐”,培养规则意识
之前的分组活动,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小圣一组,原因是小圣在活动中规则意识淡薄,其他同学没有轮完,小圣非要先来,不让他先来就生气捣乱。因为小圣在家里说一不二,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因为忙觉得亏欠了他,对他的要求也尽量满足。每次遇到不顺他意的时候,家里人都会让着他,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学校里同学也应当让着他。
为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我不止一次与小圣的父母沟通,在逐渐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定下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分四步走的“特别套餐”。第一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提供有限的选择。第二步:相信孩子。第三步:进行友善的提醒。第四步:温和并坚定地执行。
例如,小孩子总是喜欢玩手机,之前与小圣妈妈交流的時候,她也诉说了这方面的苦恼。因为小圣在玩手机时,明明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总是耍赖,一局玩完了还要一局。定制“特别套餐”后,母子的对话就成这样了:
妈妈:小圣,该做作业了。
小圣:妈妈,让我再玩一会儿。
妈妈:可以,我们商量一下,是再玩15分钟还是20分钟?(有限的选择)
小圣:再玩20分钟。
妈妈:那玩的过程中,是需要妈妈提醒你,还是你自己看时间呢?(有限的选择)
小圣:妈妈,你提醒我一下。
妈妈:那时间到了,是你自己上交手机,还是妈妈问你要呢?(有限的选择)
小圣:我自己上交。
妈妈:好的。妈妈相信你能遵守约定。(相信孩子)
妈妈:小圣,时间已经过去十分钟了。(适时的提醒)
到时间后,小圣如果主动上交手机,妈妈可以说:“看到你遵守约定,我很开心。”
如果到时间了,小圣还磨磨蹭蹭不愿意交出手机,妈妈也应当温和而坚定地说:“时间到了,要遵守约定哦!如果违反了约定,那下次就没有机会多玩了。”
家长根据私人订制的“特别套餐”对小圣进行行为调整,一段时间以后,小圣的规则意识渐强,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也能尊重同学的意见,并逐渐被大家接纳了。
(三)私人订制“特别任务”,强化自我约束
小圣时常在课间或课堂上“作妖”,探求其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缺乏对集体的归属感,之所以“作妖”是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要想纠正这种行为,简单的提醒或呵斥并不能奏效,唯有真正给予他关注,才能收到成效。为此,我特地为小圣私人订制了“特别任务”,即任命他为班级的纪律委员,由他负责记录自习课上的“违纪分子”。因为肩负“特别任务”,原本“作妖”高发时段的自习课,成了他促进自我约束能力形成的训练场。
(四)私人订制“特别奖励”,强化成功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用正强化的方法对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奖励,能让孩子收获成功的价值感。为此,我特别为小圣私人订制了“特别奖励”——免作业卡。当他在校表现好时,可以换取一定数量的“免作业卡”,例如保持一周没有发脾气,没有人告他的状,就可以得到一张“免作业卡”。从此,小圣有了好好表现的动力,这些卡片也成为具体可见的进步记录。这一系列奖励,强化了小圣的成功体验,也让他寻获了自身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说与教的活动。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发展需要,尝试私人订制的“特别方法”,这样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自律、自控和心灵上的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衢州,324022)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