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研究
2019-09-09梁廷君朱鸿运尹卓君
梁廷君 朱鸿运 尹卓君
【摘要】我国当前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更为迫切。为了进一步提升社科类大學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研究阐明了培养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社科类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社科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社科类大学生;体验式教学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正在施行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旨在构筑创新创业高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国家亟需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是“双创”的生力军和祖国建设的接班人,而社科类专业人才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因此,重视培养社科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培养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2019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杭州出席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质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亿万市场主体积极性和社会创造活力,更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潜质。
民生领域的巨大需求是面向所有人的机会。发现并捕捉这些机会,在服务民生的同时迅速发展经济,既考验市场主体的认知与视野,也考验政府机构的服务意识。首先,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的经济增长点或新业态,绝大多数是源于问题导向,是对民生现实中种种需求的回应与满足。其次,“双创”的浪潮将会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成为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强大动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最后,对于各级政府而言,补齐民生短板,做好城市管理乃至社会治理,也是深入推动各项改革、执政为民的实践。注重社会需求、回应民生需求与“双创”殊途同归。
发挥社科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双重作用,是培养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
二、社科类大学生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2017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所有的大学专业共分为12个大学科门类,在本研究中,社会科学类专业(以下简称“社科类”)大学生,主要是指来自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专业的高校学生;自然科学类专业(以下简称“自科类”)大学生,主要是指来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学科门类专业的高校学生;人文学科专业(以下简称“人文类”)大学生,主要是指来自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业的高校学生。
社科类大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对比自科类和人文类大学生,社科类大学生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模式都是偏抽象的、宏观的,可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企业组织整体运作或者服务型产品的开发,但对科技型产品的研发知识不足、实操能力薄弱。
第二,社科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学时在培养方案中占比较大,课程数量、作业强度普遍低于自科类学生,课余可支配时间更多。
第三,社科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虽然广阔,但核心竞争力的可替代性较强,因此在校期间,社科类学生相对更愿意通过尝试不同的经历,包括创业活动,提升综合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如果缺乏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就会相对狭窄,就容易将其等同于“创业教育”,而选择“创业”作为毕业去向的社科类大学生,相对自科类大学生,比例普遍偏低,因此,社科类大学生往往重“实践体验”而轻“理论教育”,重“创业比赛”而轻“创业课程”。
三、社科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第一,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及优势,设计具有社科类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案,需有一定的专业侧重性,区别于自科类学生。然而在现实中,多数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基于科技化和商业化特点而设计的,极少有针对社科类专业进行专门化的设计。
第二,在教案和教材设计上,要增加培养社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兴趣的环节,注意将就业指导课和创新创业基础课分开,同时避免仅将重点放在赛事技能与技巧的培训上。
第三,提升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思维启发性,加强实践指导与技能培训的部分。如果缺乏理论教学模式和社科类专业相对应的创业实践平台,就容易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抗拒心理。
四、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创新创业教案设计和教材开发
(一)教案设计和教材编写的理念创新
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重塑以及对创新创业的意识唤醒,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是一个思维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另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课堂体验、小组讨论四者相统一,与传统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的教材相比,这样更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强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获得感。
(二)教案和教材的思路完善
注重体验式课堂和学习趣味性是新编教材的目的。从社科类案例入手,以模拟初创企业成长全过程为主线,知识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注重课堂体验和素质培养,简要介绍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者的特质、企业团队的组建、产品服务的设计、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路演的技巧等,形成有序的系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下实践中,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要素,了解创业路径和发展策略。
(三)教案工具开发与教材大纲内容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针对不同章节开发相应的体验式教学工具,设计时考虑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设计既要严谨又要形式活泼,既要考虑到学术性也要考虑到课堂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基于体验式课堂的教学及学习模式强调互动,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结合,使学生获得期望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曹薇.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52-53.
[2]郭远红,郭远梅.体验式教学在培训与开发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4(1): 106-107.
[3]齐志飞.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2):46-49.
[4]王璇.高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7):140-141.
【本文系2019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特色教材课题研究专项基金“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教材建设研究”(JC19305)、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专项基金“基于社科类大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优化研究”(CY2018018)、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专项基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CY2018002)、2016年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专项基金“高校创业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机制研究”(CY2016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