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9-09秦昌建
秦昌建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制和工作现状,以及学生资助工作资金投入情况,研究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贫困生认定困难、资助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以及资助来源渠道狭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建立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搭建新型学生资助平台以及利用校友和社会资源积极拓宽资助资金来源渠道等。
【关键词】资助管理;贫困认定;资助来源;新媒体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求,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校贫困生群体。一直以来,为了有效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问题,以及履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再到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学生资助办法和政策。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已经形成“奖、助、贷、勤、补、减”体系,虽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开展中还是困难重重。高校作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实施者,其工作的成效决定了学生资助工作的成败。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管理,以及高效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难题。
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现状
(一)高校现行贫困生资助机制
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由多种形式构成,一定程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体上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入学并完成学业。在不同的阶段,高校为贫困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资助形式,如助学贷款保证了贫困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助学金改善了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奖学金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等。除此以外,国家还制定了基层就业补偿政策,对师范生给予免费教育以及服兵役补助等。
(二)高校贫困资助的投入
从2007年开始,我国逐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多,资助资金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受资助人数年年攀升。2007—2012年,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资金投入增长了近91%;2012—2017年,近2.433亿困难学生接受援助,总金额达4693.35亿元。其中,2012年国家助学金总额547.83亿元,2017年國家助学金总额1050.74亿元,受资助人数超过了4000万,较2012年资助人次增长11.27%。
2012—2017年,国家财政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拨款达到2289.13亿元,占比达到48.77%;其余51.23%主要由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以及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构成,总金额达2404.2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助达1407.39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投入的58.5%。
6年来,已有4055万人次获得了资助,年均金额782.16亿元。在所有学生资助金额中,国家财政资助占总投入的近50%。其中,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的主要形式,社会资源的投入在总金额中占比较少。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困难
当前高校贫困学生主要由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认定后开具家庭经济贫困证明。目前来看,但仅靠地方民政部门的贫困证明是不够的,高校也要根据学生家庭人均收入,甚至对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进行调查。
1.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可信度不高。申请贫困资助的第一步需要学生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具体证明内容包括:生源地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低保证、建档立卡证明。目前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高校贫困学生认定的主要依据。调查表填写的信息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填写调查表时会不同程度地对所填信息进行夸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和所填写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地方民政部门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不会做出严格的审查。
2.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贫困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认定是一项极其烦琐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认定。目前高校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认定主要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完成,一般由学生辅导员或所在班级的班主任组织民主评议进行具体认定工作,最后组织材料上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由于班级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大多由学生组成,因此申报贫困认定的学生人际交往因素也会潜在影响认定结果,即使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秉持客观的原则,在认定过程中,小组成员也常常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决定。
(二)资助管理部门工作不到位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主要由校资助管理中心统筹负责,具体认定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落实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二级院系对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在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已经简化到负责发放工作的通知、计算名额、最后审核、发放奖助学金等,只会关注申报材料的完整性以及流程的合规性,很难监管各个二级学院在评选过程中是否做到公平、公正。
(三)资助来源渠道有限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来源渠道非常有限,主要包括:国家专项经费、学校自身资助经费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资助。对于一些普通的地方高校来说,自身事业收入比较微弱,且正处在发展建设时期,除了按国家规定设置专项经费用于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外,很难再拿出额外的资金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而社会资助,特别是企业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通常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主要以奖学金的形式,很难全面保障困难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对策
(一)建立可量化的困难学生认定体系
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认定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如何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有量化能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准确识别学生家庭状况的关键。高校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不仅要参考学生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家庭收入等因素,制定出可量化、可操作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从而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搭建新型学生资助平台
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涌现出多种交流宣传媒介形式,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搭建新型资助信息化平台。高校资助管理机构应该结合自身需求,优化系统,构建属于自己的资助平台,平台应当实现自助申报、在线审核、资助资金自动发放等功能。同时,学校应当尽快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采集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收集学生家庭收入情况,利用量化的认定指标对贫困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认定。
(三)拓宽资助来源渠道
1.争取社会资源。高校应当重视和利用校友资源,与校友保持良好的联络,定期拜访校友企业,组织校友活动,增强校友凝聚力,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展讲座,给学弟学妹传授宝贵经验。另外,每年的招聘会也是高校宣传自己的窗口,高校应当利用各种方式加强自身宣传,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交流,适时提出捐资助学邀请。
2.建立对外及时沟通交流平台。当前社会,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高校宣传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当拓宽思路,利用各种新型媒介宣传自己,展示高校学生风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建立与社会各界高效的及时沟通交流平台,广泛收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妥善协调资源积极与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进行合作。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呈现自身的困难,让社会各界对高校实际困难有更加及时和全面的了解,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帮助。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资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当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真正体现出对贫困学生的人文关怀,不断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作为新时代宣传资助工作的新阵地,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平台,促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希望本文可以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拓宽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红波.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效性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14(07):70-73.
[2]赵杰.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对策探析[J].教育观察,2016(08):33-34.
[3]王丽军.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46-47.
[4]李新,王莹.教育公平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48-50.
[5]黄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方法初探[J].才智,2017(35):33.
[6]李永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能力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82-85.
[7]范军.普通高校资助育人平台建设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41-42.
【本文系江苏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问题研究”(2017SJBFDY-5-29)、2016年度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我国高校现行帮困资助政策研究”(NYS21-6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