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09朱文亮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类比物理教学初中物理

朱文亮

摘要:类比是物理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多方面中运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本文讲述了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难点,重点阐述类比手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如:类比旧知识,传输新知识、类比实物模型,降低知识难度、类比物理问题,扩展解题思路,旨在提升学生知识获取能力,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类比;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适应时代变化,改进和更新教学观念、模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类比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触类旁通,构建完整知识脉络。在课堂中教师适当使用类比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化难为易,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和学习的难点

经过作者多年学习经验可知,当前初中物理学科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遇到阻碍,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分析,主要有下面几点:第一,物理自身特点,物理是初中八年级新接触的学科,因为涉及到的内容广泛,知识点抽象,对学生能力要求很高,如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按照学生曾经构建的知识体系来说,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能充分了解,但是后期学习凸透镜成像和阿基米德原理等抽象性强的内容,就比较困难,此时在班级中出现两极分化,成绩的下降,令部分学生畏惧物理[1]。第二,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物理学习中,思维的理解和扩展很重要,但是初中生受年龄的影响,对知识点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利用自己具象思维思考抽象性的问题,在学习上就出现困难。第三,教师教学的原因,很多初中学校中的物理教师都是经验丰富、年龄较大的教师,比较热衷传统教学形式,排斥新型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课堂枯燥,和学生沟通较少,了解不深,在教学时往往启发不到位,缺少条理,令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无从下手。

经过上面几点介绍和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知,要想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利用类比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将物理课堂变得轻松、和谐,缓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困境。

二、类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类比旧知识,传输新知识

物理学科来自于生活,也是自然科学中一基本内容,其中众多知识点之间,存在很多联系。因此进行物理教学中,对于新的知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已学知识,进行类比。类比法在联想的基础上,将熟悉和未知的事物对比,构建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并根据已知对象,总结未知对象内容和性质的一种方法。并通过此形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思维观念,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物理知识探究。不但掌握新知识,还巩固了旧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依照速度的教学,速度指路程和使用时间的比,即相同路程下,运动时间越短,代表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运动时间相同情况下,路程越大,则代表速度越快。将其运用于初中物理学科中电功率概念的讲解中:电流做功也有速度快和慢,即将电流做功和时间比,就是电功率,描述电流做功快慢。以速度为类比,电流做功统一情况下,使用时间多,电功率就低;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越多,电功率就大。通过对速度的类比为电功率,因为物体移动是可见的,有很强形象性,学生可以以此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电流做功的规律。又如,通过机械能概念的回忆,利用类比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内能知识点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基础上产生动能,并因为存在相互作用力,而产生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和叫做机械能。在此基础上类比,带入到物体内部结构中,分子在运用中产生分子动能,加上组成物质的分子互相作用,产生势能。总结说来,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热运动下,动能和势能的综合叫做内能。经过两个不同领域的能量之间的类比,不但帮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有学习到新的概念。经过类比,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点,自然而然的掌握新知識,利用这种相同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思维能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

(二)类比实物模型,降低知识难度

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因为物理知识的抽象性,提升教师工作压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环境,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利用类比形式,对已经形成的认知提出质疑,并假设内容,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象的类比,揭示物理概念和过程。很多物理知识就是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教师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利用形象或者实物模型进行类比,将看不到、摸不着的物理主体形象化,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快掌握本质,在此过程中使用类比手段,降低学习难度。例如讲解《产生感应电流条件》时,学生不能理解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经常自然性的认为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垂直的时候,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此错误观念是因为学生对其想象性不足。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利用类比方法,将磁感线和相似物体相比,如农田中的小麦秆,导体比作风力的镰刀,在磁场中的运动就像使用镰刀切割小麦的过程,在切割过程中,无论镰刀角度如何,只要最终能割裂小麦就可,就像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否则就不能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利用具体事物做类比,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又如将电流的产生以学生熟悉的水流动为类比:学生学习电流信息的时候,在教师引导下,想象到在水压的作用下,水沿着一定方向流动,逐渐产生水流。同样,在电源引导下,电压在自由电荷引导下,创建成电路中的电流,这也是电流产生的原因。

(三)类比物理问题,扩展解题思路

面对物理问题,需要使用物理解决手段和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完成物理知识迁移的主要环节,也是该科目教学的主要内容。使用类比物理问题,结合问题的特点,在课堂中利用分析其中的关键点,将其和已知物理原型做类比,找寻解决方法,作出正确答案[2]。例如图1是甲乙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和A、B导体两端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学生先掌握看得见的体积和质量关系,以此类比,就能迅速理解导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针对此问题的讲解,还有时间和路程关系图、物体压强和深度关系图等等,经过此类图像的类比,令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问题内容,并弄清楚题目中的变化规律和使用条件,使用起来不会出现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类比形式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快速接受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还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快的理解物理规律产生的原因,构建物理规律和概念。教师向学生渗透物理模型和类比旧知识,可帮助其快速掌握本质,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雯.基于类比迁移的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分析——以“测量电压”为例[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4):19-20.

[2]秦玉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类比物理教学初中物理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法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