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观看慕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09刘雷张紫荆刘宇霄宋如韩颖李金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慕课大学生

刘雷 张紫荆 刘宇霄 宋如 韩颖 李金玲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在大学生的慕课使用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旨在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使用慕课。

关键词 大学生;慕课;在线课程;APP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4-0021-04

Analysis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Using MOOCs for Undergra-duates//LIU Lei, ZHANG Zijing, LIU Yuxiao, SONG Ru, HAN Ying, LI JinlingAbstra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study the service conditio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MOOCs, so that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undergraduates know them and then make use of them.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MOOCs; online courses; APP

1 前言

近年來,慕课网站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慕课以其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时间自由、考核方式灵活等优点,深受广大渴望知识的大学生的喜爱。但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大学生使用慕课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慕课;在听说过慕课的学生中,有大部分学生仅仅表现出对慕课的兴趣,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观看慕课,刚刚观看几节便会放弃,并没有从中获益;还有一些学生观看慕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要求的任务,机械地观看慕课,对慕课本身不存在兴趣,认为观看慕课是浪费时间,也并没有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慕课,草草地完成观看任务,因此从慕课中获得的知识少之又少。

为了印证这一感性认识,以问卷的方式进行初步调查,从642份有效问卷中发现:听说过慕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6.07%;没听说过慕课的占总人数的43.93%,有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没有听说过慕课。还对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进行了调查,有57.5%的学生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27.5%的学生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在1~2小时之间,11.67%的学生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在2~4小时之间,0.83%的学生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在4~6小时之间,仅有2.5%的学生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使用慕课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与笔者的观察相一致。本文试图整理出大学生观看慕课的影响因素,从而对更好地发挥慕课的作用提出建议。

2 相关理论介绍

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因为学生容量大、开放程度高、可随时随地使用、学习资源丰富、教学视频微型化、知识内容系统化、教学资源质量高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关注。随着慕课的盛行,传统教育方式面临的如走高的学费及开销、不断降低的教育价值期望以及优质学习效果的缺失等问题更显突出,尤其对于地方性高校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1]。有越来越多的人采取通过互联网选修课程的方法进行学习,甚至一些学校的互联网选修课可以替代课程学分[2]。与此同时,很多政策接连出台,鼓励大学生学习慕课。以上这些都是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通过慕课进行学习的外在因素[3]。

我国高校学者对慕课的认知情况主要从年级、专业、性别等因素进行研究[4]。大多数学者一般以理性行为理论(TRA)、计划行为理论(TPB)、技术接受模型(TAM)、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TPB)为理论基础,研究行为意愿或行为采纳。计划行为理论仅将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分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随着对计划行为理论应用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这几个因素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表现为单一维度[5]。

近些年来,部分学者开始使用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理论(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简称UTAUT)来进行用户采纳行为的相关研究。以往的用户对于在线教育采纳行为的研究中,崔秀菊研究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感知风险、感知趣味性、先前学科知识等因素如何影响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学习[6];许玲则提出成就价值、绩效期望、使用经验、感知娱乐性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于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学习有显著影响[7];而谭敬德在研究中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用户对于移动学习的接受行为,而便利的条件对接受行为影响不显著[8]。

张千帆在研究中发现,同学行为、正面评价、使用经验、家庭支持与便利条件正向影响学习意向,而经费支持与学习意向负向相关[9];白倩在分析中发现,学习者的自身毅力及坚持、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英语水平、慕课中的视频效果、工作或课程学习与慕课学习的矛盾负向影响我国慕课学习者的动机[10]。学习动机不仅驱使用户去注册MOOC并选择课程学习,同时会影响用户是否会持续学习。并且学习者的自觉性、是否有毅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是影响MOOC完成率的重要因素。

知乎网曾经发起过“MOOC学习辍学原因”的调查,发现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没有学分、学位、毕业等压力。在开罗大学对其379名大学生进行的统计调查的研究中,发现MOOC内容的优劣与否是学习者是否继续学习的重要因素[11]。

由此可见,优质的课程内容才能吸引到用户,驱使学习者进行慕课学习。在MOOC学习环境中,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教师讲解知识的水平高低以及个人魅力对用户是否继续学习有很大影响[12]。

3 影响因素的提出

基于以上对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从学习者本身特质的角度,自身自制力会影响其观看慕课;目前许多学校与慕课网站达成合作,所以能否获得学分也会影响大学生观看慕课;从慕课本身的角度来看,慕课的课程质量、收费高低和来自院校的著名程度同样会影响大学生观看慕课;与此同时,在学习慕课时与教师的互动程度和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解答是否及时,也会影响大学生观看慕课。

综上,总结出影响大学生观看慕课的因素有自身自制力、课程质量、慕课收费的高低、与教师互动程度、课程来自院校的著名程度、解答问题是否及时、能否获得学分。主要以问卷的形式来研究大学生对于以上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以李克特量表的方式让大学生对以上因素进行打分。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本科生,包含985、211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共发放850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642份有效问卷,有效率约为76%。

对以上七个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根据被调查者性别、成绩和年级进行方差分析,研究三个控制变量和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1)性别与观看慕课影响因素程度的认知。表1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于不同因素对观看慕课的影响程度的认知差异不显著。

2)成绩与观看慕课影响因素程度的认知。表2结果显示,不同成绩的受访者对于不同因素对观看慕课的影响程度的认知差异不显著。

3)年级与观看慕课影响因素程度的认知。表3结果显示,年级对能否获得学分这一因素对于观看慕课的影响程度的认知有显著差异,对于其他影响观看慕课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认知差异不显著。

然后进行各影响因素与观看慕课时长关系的回归分析。

1)自身自制力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285×自身自制力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2)课程质量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301×课程质量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3)与教师互动程度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201×与教师互动程度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4)慕课收费高低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7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317×慕课收费高低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5)课程来自院校著名程度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8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218×课程来自院校著名程度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6)解答问题是否及时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9所示,P<0.05,可得回归方程:一周使用慕课时间长短=0.240×解答问题是否及时影响程度+μ(μ为随机扰动项,并且模型方程所有数据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

7)能否获得学分与一周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的回归分析。如表10所示,P>0.05,表明是否获得学分和使用慕课的时间长短间无法确定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4 建议

慕课网站和APP可以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  慕课网站和APP与学校进行协商,可以在学校举办有关慕课的宣讲会和讲座,请一些优秀的慕课教师在学校进行试讲,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提高本身的知名度。同时,各大高校应合理安排学分机制,调动学生选课积极性,如现在许多学校把慕课当为选修课,学习慕课就可以获得选修课的学分。并且,学校网站资料库可以增设与各专业相关的慕课课程的链接,让學生在学校网站上就可以方便地观看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慕课。这样既可以加强慕课网站和APP的宣传力度,还可以丰富高校的教学资源。

慕课网站和APP还可以与一些教师进行合作  让专业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慕课课程,让学生在学业之余可以观看到慕课,并且和高校著名的教师达成合作,开设各类专业名师的课程,吸引相关专业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利用慕课来强化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习惯。

慕课网站和APP要完善自身的功能  要加强课程审核机制,在课程发表前先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对课程设立严格的评分机制,让用户对课程进行反馈评价,邀请教育类专家进行评估,及时对评分较低的课程进行整改,以保证课程质量,防止劣质的慕课使学生失去观看的欲望。还要完善交流社区,让教师和学生对同学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解答;可以与时俱进,增加弹幕这一功能,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人参与慕课,增加观看慕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观看慕课的热情。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慕课网站和APP的扶持,包括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教育部门可以成为慕课网站和APP与各个学校交流的媒介,促进他们合作共赢,使慕课可以在学校中获得更好的推广;同时进行适当资金的扶持,希望能够不断降低慕课的收费标准,不让费用成为阻碍学生使用慕课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Reeves T C, Hedberg J G. MOOCs: Lets Get Real[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4(54):3-8.

[2]金辉.汤敏:慕课是一场中国输不起的教育革命[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5(4):80-83.

[3]张长海,焦建利.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64-68,91.

[4]李娇,张博夫.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慕课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吉林省8所高校的调查[J].科教导刊,2016(36):188-189.

[5]Shimp T A, Kavas A.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pplied to coupon usag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4,11(3):795-809.

[6]崔秀菊.基于UTAUT模型的移动学习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J].软件导刊,2014(12):4-6.

[7]许玲,郑勤华.大学生接受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61-66.

[8]谭敬德,张思.大学生微视频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UTAUT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4(9):114-119.

[9]张千帆,王程珏,张亚军.大学生慕课学习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5(8):66-70.

[10]白倩,赵丽,张舒予.慕课的学习现状与反思:基于我国慕课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的角度[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12):65-71.

[11]Hone K S, Said G R E. Explor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OC retention: A survey study[J].Computers & Education,2016(98):157-168.

[12]杨红云,胡优立.MOOC平台用户完成率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3):11-14.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慕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