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
2019-09-09骆北刚耿佳艺
骆北刚 耿佳艺
引言
英语阅读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起到关键作用(王蔷2017)。其中,学习能力不仅指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还指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陈琳、程晓堂2004)。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与学生自主性发展相结合,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仍受评价导向的影响,重点停留在“教”而不是“学”上(王蔷2017)。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教”转变为自主“学”呢?目前已有学者对元认知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例如,卡雷尔(Carrell.P.L)认为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第二语言阅读能力。肖武云、王晓萍等(2011)认为元认知策略能使学习者进行批判性反思和评估,有助于学习者成为有目的和有目标的自主学习者。但是,当前大多数研究只是将元认知作为一种表层的理论策略,与阅读教学结合,并未将其细化成一种具体的阅读教学模式。据此,本文从元认知教学理论出发,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例,提出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
一、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于1976 年提出的。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一方面指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及任何相关事物的知识,另一方面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主动监控、结果的调整及各个过程的协调。简单地说,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与调节,是对认知的认知,对思维的思维。
元认知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研究者对阅读理解的探究。斯旺森(Swanson)对阅读困难儿童和阅读正常儿童进行了阅读测试和元认知问卷测验。研究结果表明,阅读困难儿童可用元认知来补偿其阅读技能的不足。潘黎萍(2012)通过实验探究了ESL阅读元认知策略意识与具体的阅读任务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元认知策略能够促进学习者计划、调节、监控阅读任务,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效果。本研究正是基于元认知理论,将其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构建了由计划、监控、调节、评估、反思等环节构成的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
二、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内涵
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达成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及阅读能力的目的。该模式价值指向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培养及元认知阅读能力发展。元认知能力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元认知计划,即对阅读策略的合理选择和对阅读内容、文章体裁、文章结构等的初步预测,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前的活动准备、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明确阅读目标;元认知监控及调节,即对阅读目标及阅读过程的及时检查和评价,若发现问题或难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元认知评估及反思,即学生以自评或互评的方式从不同方面评估和反思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如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等,最后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有意识地主动改进。
(二)流程
元认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关照,通过阅读发展其自主学习、自主监控、自主评价及自主发展能力。据此,研究者结合阅读的三个阶段(读前、读中、读后)构建了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见图1)。
图1: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流程图
1.读前阶段
读前阶段包括导入、宏观预测、微观预测三个步骤。其中,导入是指教师设计活动以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主题的过程;内容类型有图片导入、问题导入和视频导入;主要活动类型有图片展示、视频讨论、“头脑风暴”和回答问题等。宏观预测是指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和教师提供的各种线索(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结合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对文章内容、结构、类型及可完成的目标等作出预先判断;内容类型有文章信息预测、阅读内容预测和文本类型预测;主要活动类型有根据提示填写元认知卡片。微观预测是宏观预测的进一步深化,即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文章标题对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段判断;主要活动类型有填写网状图。
2.读中阶段
读中阶段包括监控及调节、调节及评估两个步骤。其中,监控及调节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阅读目标,对思维活动进行的评价和修正;内容类型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前、后对比和修正;活动类型为修改网状图、根据阅读前预测及阅读后发现差异、记录问题并纠正问题。调节及评估是发现问题、寻找难点、集中交流、突破难点的过程;内容类型为寻找并解决难点;活动类型为记录阅读难点并寻求解决办法、小组合作等。
3.读后阶段
读后阶段包括评估和反思两个步骤。评估是指学生对学习成果及个人理解能力的合理评价;内容类型主要包括语言知识评估、能力评估、学习策略评估等;活动类型有填写小组活动评价表和语言知识掌握评估表。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内容类型为学习目标反思、学习成果反思及原因反思;活动类型为填写自我反思表。
三、元认知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案例来源说明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2a—2e 部分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文章主要描述了机器人的形态及功能。
(二)案例应用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文章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元认知意识;在教师示范下填写元认知卡片;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本大意,然后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修正读前预测、寻找难点并自主解决难点;最后总结段落大意和文章大意。基于元认知理论,目标中的“学生能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本大意”关注学生元认知的计划能力,即学生提前组织某个阅读任务的具体目标,关注即将要阅读文章的要点;“学生能够发现难点并在阅读后解决难点”关注学生元认知监控及调节能力,即根据目标实时监控自己的阅读情况,根据难点调节自己的阅读时间及阅读重点等。从上述教学目标来看,该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导入环节分析
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导入。首先,展示3张关于工厂机器人、学习机器人及家用机器人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What they are like and what they are able to do?”学生通过图片对阅读主题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学习动机。导入过程虽简单却基于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生对机器人形态、功能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元认知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元认知策略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和有效性等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发展学生的计划、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估能力,将能有效地维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何梦玮、樊文娟2011)。由此可见,元认知阅读教学对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积极作用。
3.宏观预测环节分析
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即示范和填写。在示范环节,教师选择了一篇主题相似、难度较低的阅读材料,示范了元认知卡片的填写步骤、任务及内容(见表1)。在填写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填写阅读卡片。卡片包括两个部分,阅读目标规划和阅读内容预测。前者包括学生对掌握词汇和句子数量、文章结构及采用的阅读策略的预测,后者包括对文本类型、主要内容、可能出现的生词及语法点的预测。基于元认知理论,第一环节教师示范发展了学生元认知的自我计划能力。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元认知阅读技巧,又可以带着目标进行下一环节的任务;第二环节的阅读卡片涵盖了元认知知识中的个人知识(对学习能力的判断)、任务知识(与学习目标、任务相关的知识)及策略知识(拟使用的阅读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更好地在阅读中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表1:元认知阅读卡片
宏观预测始终围绕元认知的本体功能及其对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行。通过填写元认知阅读卡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微观预测环节分析
在本环节,教师设计了网状图(见图2),让学生根据标题及线索(工厂机器人、电影里的机器人、对立的两方科学家眼中的机器人)预测机器人的形状和功能。学生预测之后思路清晰,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这正是元认知计划的体现。此外,正式阅读开始前,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为其在之后的调节、监控中指引方向。网状图的设计既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形象性的特点,又有强化印象、提纲挈领、深化认识的作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且为学生进行元认知计划提供了“脚手架”。
图2:网状图
微观预测体现了元认知促进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本体功能,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减少了盲目性与依赖性,增强了方向性与目的性。
5.监控及调节环节分析
在本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自我修正和自我评估。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以修正自己的预测,然后阅读寻找答案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在自己的网状图上。学生对比预测前、后的差异并思考原因,最后依据教师提供的标准给自己填写的网状图打分。基于元认知理论,本环节体现了过程监控及调节,即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进行自我提问、自我反省,若发现偏差,及时调整阅读方法。修正预测并寻找原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管理和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元认知意识。学生元认知意识一旦形成,就会将其运用到新的任务中。
监控和调节体现了元认知提高个体认知效率的本体功能。学生通过对自身认知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更快速有效地解读阅读文本。
6.调节及评估环节分析
在本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即标记难点、交流难点、解决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或分段精读并写下自己认为的难点;其次,让学生相互交流难点,合作学习解决难点,并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比赛哪一组解决得又快又准确。基于元认知理论,第一个教学活动体现了元认知理论中的元认知调节及评估,即学生自知自身水平所处的状态,并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第二个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观察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这也是元认知调节及评估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其阅读元认知资源。
调节及评估体现了元认知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本体功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从而在不断调节的过程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7.评估环节分析
在本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即对小组活动的评估(具体内容见表2)和对语言掌握情况的评估(具体内容见表3)。首先,学生从难点解决情况、合作意识和努力程度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其次,学生对语言知识如单词、短语、句子、语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本环节是运用元认知因素提高学习效能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我评估,学生会主动运用并掌握元认知策略,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表2:小组活动评价表
8.反思环节
在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目标是否完成,并填写表格(见表4)。若未完成目标,需写下具体的改进措施并标明原因。
表4:元认知反思表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反思,一方面具有直观性,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对于文段的把控能力。大多数教学将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而在本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反思实践者,主要反思自己是否实现了阅读目标;若未实现,需主动寻找原因,再进行调节。这体现了元认知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阅读者运用所有能调动的元认知和认知知识去预测、感知、识别、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与阅读材料形成积极互动的过程。为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元认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进行批判性反思与评估,真正变为独立、有效、自主的阅读者。
杂志排行
英语教师的其它文章
- 依托文本解读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Pre-reading 环节的问题设计
- 初中英语阅读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
——以Unit 2 Reading France is calling 阅读教学为例 - “以听促写”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探究
——以Unit 3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为例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REUSE 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以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为例 - 在英语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
——以Unit 7 Seasons Reading A poem about the seasons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