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安全性评价
2019-09-09张文龙张丽芬
张文龙,张丽芬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高危险系数,且病情严重,若没有有效控制病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性会大大增加[1]。临床治疗此类患者主要是合理用药,控制病情、改善身体机能。帮助患者选择有效且安全性高的用药,是临床关注重点。本文分析了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筛选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筛选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通过简单的抽签方法,将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8例、22例;年龄42岁-72岁,平均年龄(53.74±4.73)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4.23±1.75)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5例、25例;年龄41岁-73岁,平均年龄(55.19±6.6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4±1.63)年。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选用药物为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080090,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080078,拜耳医药)、单硝酸异山梨酯(国药准字:H19991039,鲁南贝特制药),具体用法:阿司匹林,每天应用1次,口服,每次100 mg;氯吡格雷,每天应用1次,口服,每次75 mg;单硝酸异山梨酯,每天应用2次,口服,每次20 mg。
观察组除对照组用药,加用尼可地尔(国药准字:H41024517,天方药业)施治,具体用法:尼可地尔,每天应用3次,口服,每次5 mg。
给予两组30 d的用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以及持续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表1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Mean±SD)
1.4 疗效判定 用药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发作心绞痛频次减少程度超过80%,心电图结果正常,评估显效;用药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发作心绞痛频次减少程度超过60%,心电图结果证实ST-T趋于正常,评估有效;用药结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发作心绞痛频次、心电图检查结果无变化,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评估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Mean±SD)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 在用药前进行心绞痛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对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用药后心绞痛发生频次、持续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 在用药后进行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药过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发生头痛1例,胃肠道不适2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67%;观察组发生头痛1例,胃肠道不适1例,低血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P>0.05。
表2 两组用药后治疗总有效率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一种相对特殊的冠心病类型,也是有严重病程和较多危险因素的疾病,是稳定型心绞痛向心肌梗死过渡的中间阶段,此症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若没有及早、及时的进行有效治疗,很快会进展成心肌梗死,进而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此类患者主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帮助其促进心肌氧耗量下降,保持心肌供氧平衡,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预防,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是治疗的重点。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过程常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该药可强化血氧摄取能力,能使心肌缺血获得改善,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但大量研究证明,该药长期应用会使药物敏感性下降,且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发生。尼可地尔作为抗心绞痛类用药临床应用广泛,该药可有效开放K+-ATP通道,并能够发挥与硝酸酯类药物相近的作用效果,可对冠脉血供进行扩张,使血流量增加,也能够促进心脏前后负荷减轻。此药也常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能够在应用后发挥满意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具有满意的安全性,对病情进展的延缓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