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在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019-09-09朱品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朱品泽

脑出血是由脑实质血管破裂所致出血的一类急性脑血管病(首要病因为高血压);而脑肿瘤卒中则是发生于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轻微出血症状[1];虽然其出血量少于单纯性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但临床表现却与后者极为类似,以致临床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鉴别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CT检查以其无创快速、操作简捷、定位准确等优势而广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2-3]。为明确CT检查技术在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35例高血压脑出血和35例脑肿瘤卒中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进行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性依据,现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35例和脑肿瘤卒中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2.69±10.33)岁;其中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9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26例。观察组35例为脑肿瘤卒中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3.27±11.21)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冠心病9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对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或脑肿瘤卒中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2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紧急实行CT检查,使用东软医疗NeuViz64多层螺旋CT机行头颅CT平扫(参数:层厚 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512、扫描时间1~2 s)[4]。平扫完毕后再行灌注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入350 mgI/ml碘海醇40~50 mL(速率3 mL/s),对全脑96 mm范围内行连续动态扫描40 s(曝光时间1 s,层数40),扫描完毕后将灌注数据发送至AVW工作站内,采用Brain Analysis软件包行图像后处理[5];通过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计算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PS)等灌注参数[6];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辨认肿瘤灌注异常区,各方统一意见后对灌注参数行半定量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图像分析

记录两组出血情况及灌注参数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以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和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如表1),观察组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V、BF、PS参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由高血压、脑血管病所致,而脑肿瘤卒中系由颅内肿瘤诱发,颅内肿瘤可侵蚀脑血管,肿瘤内新生血管也常破裂造成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卒中早期、准确的诊断及鉴别对临床及时治疗、提升疗效意义重大。

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成熟及先进医疗仪器的应用,CT扫描检查以其无创、快捷、定位精准等特点而备受推崇,其检查结果可为临床医师评估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预测预后提供重要指导[8]。脑出血的急性期在发病后的5~7天之内,颅内血肿多为新鲜血液或是血凝块,CT扫描呈现梭形,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致密影。严重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低于20%,血肿可为等密度,甚至为低密度影。亚急性期(发病后1~2周)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分解和吸收,水分也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肿,CT扫描可见血肿密度消失,与正常脑组织密度近似,多不可辨认,仅可见到占位征象[9]。慢性期血肿周围的神经胶质及血管增生更加明显,形成一定厚度的血肿壁,血肿内红细胞及有形成分大部分被吸收,此期CT表现为轮周清晰的低密度区及轻微的占位征象。颅内肿瘤性出血其中瘤内出血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80%,出血位于肿瘤内或脑实质内瘤周。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垂体瘤等[10-11]。新鲜出血的CT值多在60~80 HU之间,边缘较清楚。CT灌注成像技术属于定量研究范畴,通过测定脑组织聚集量获取血流灌注量,其在原有病灶形态学基础上丰富补充了病灶血流动力学方面颅内肿瘤可侵蚀脑血管,肿瘤内新生血管也常破裂造成脑出血的信息[12]。

表1 对两组患者CT 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

表1 对两组患者CT 灌注参数情况进行对比

分组 例数 平均出血量(mL) BV mL/100 g BF mL/(100 g·min) PS min/100 g观察组 35 43.27±5.13 0.73±0.23 22.64±6.29 0.83±0.46对照组 35 14.28±8.64 2.27±0.21 60.41±11.53 14.39±3.48 t 值 - 12.85 6.81 15.40 16.65 P 值 -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行CT平扫灌注成像,取得差异显著的诊断效果,较于对照组(高血压脑出血)而言,观察组(脑肿瘤卒中)平均出血量明显更多,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BV、BF、PS值明显要高于脑肿瘤卒中患者,通过两组参数值比较对照组更高,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大于脑肿瘤卒中患者的出血量,CT平扫灌注成像测得各灌注参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灌注强于脑肿瘤患者差异明显,易于鉴别。

综上所述,CT检查技术用于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鉴别诊断效果颇佳,对临床避免误诊、提高确诊率大有助益。

猜你喜欢

血肿脑出血出血量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