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肺化痰汤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19-09-09徐燕沈红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疗程组间支气管

徐燕 沈红英

作者单位:1 济南市章丘区慢性病防治站呼吸科,山东 济南 250013; 2 结核科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发病后,患者主见的临床表现有咳嗽、喘憋、胸闷等。据相关数据统计,支气管哮喘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临床中应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以平喘、抑制炎性反应等常规治疗为主,虽然能够短期缓解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但是无法减少发作频次、严重程度,且经过反复治疗,效果却不显著,这也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探讨支气管哮喘的优选治疗方案,针对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开展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方式,通过将该组的治疗效果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相比,探究温肺化痰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确定治疗优势并体现在如下报告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录入患者共计54例,均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外寒内饮)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27例/组)。命名与组内资料分别为: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0.23±5.6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2年,平均病程(7.01±1.64)年。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40.97±4.91)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3年,平均病程(7.15±1.30)年。

1.2 筛选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内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判定标准,确定入组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年龄≥18岁;本人与家属均同意参与,签订知晓协议。

(2)筛选标准。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母乳喂养期、妊娠期妇女;无自主能力者;药物使用禁忌证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组后,全部接受止咳、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选择茶碱缓释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1 g/片,国药准字H44020002),每日2次,每次2片,以15天为1疗程。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0.1 mg,国药准字H20030987),每天200~1 600 μg,分成2~4次使用(较轻微的患者每天200~800 μg,较严重的则是每天800~1 600 μg)。以上述治疗作为基础,观察组联合温肺化痰汤,基本方剂组成:莱菔子、紫菀、紫苏子各15 g;五味子、白芥子、麻黄、射干各10 g;细辛、干姜各3 g,每日1剂,清水煎制,以15天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服用2个疗程,记录各项相关指标。

1.4 观察指标

(1)依据临床诊断标准,计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降低至少7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即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至少50%,但未达到75%,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即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未达到50%,症状改善较轻或者无改善,即无效[2]。(2)记录两组呼出气一氧化氮、哮喘控制测试水平评分,分别用FeNO、ACT代表,在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时分别记录1次。(3)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如:心悸、头晕等。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版软件完成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以表示,并进行t 检验,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总有效组间对比 [例(%)]

组别 治疗1 个疗程 治疗2 个疗程FeNO(ppb) ACT(分) FeNO(ppb) ACT(分)对照组(n =27) 38.12±4.63 16.04±1.05 29.44±2.74 20.94±2.01观察组(n =27) 21.25±3.38 18.68±1.63 15.28±1.97 22.17±2.33 t 值 15.291 7 7.075 0 21.802 8 2.077 0 P 值 0.000 0 0.003 3 0.000 0 0.042 8

表3 不良反应组间对比 [例(%)]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分别为18、26,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6.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FeNO、ACT组间对比

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时FeNO、ACT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均体现更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组间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2例,总发生率分别为11.11%、7.41%,组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以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定论,认为主要与气道慢性炎症反应、遗传机制、变态反应等有关,西医主要选择止咳、抗病毒等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及时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明显[3-6]。伴随着近些年来中医中药理论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支气管哮喘也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7]。

立足于中医理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患者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体内积聚水气,又有外邪侵体,脾脏、肾脏与肺部功能出现障碍,脾失健运、肺道阻塞,导致瘀滞不化而发病[8-10]。温肺化痰汤主要用于温阳散寒、宣肺平喘。本方中,莱菔子用于降气化痰;紫菀用于治风寒咳嗽气喘;紫苏子用于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五味子用于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11];白芥子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麻黄用于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射干用于清热解毒、祛痰、利咽;细辛用于祛风散寒、行水开窍[12];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13]。诸药联合,可起到利咽祛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证明观察组治疗更有效;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FeNO(21.25±3.38)ppb、ACT(18.68±1.63)分、2个疗程时FeNO(15.28±1.97)ppb、ACT(22.17±2.33)分,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观察组疗法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别,P>0.05,证明观察组治疗具有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寒内饮)中应用温肺化痰汤,可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改善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哮喘控制测试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

猜你喜欢

疗程组间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治前列腺增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