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五要”
2019-09-09郭会荣
○郭会荣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重视“五要”。
1.要激发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观察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让学生学会观察。一是开展校内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以画展的形式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走出校园,深入观察。我们的生活每天都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勤观察,多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就会不断产生兴趣。春天,和爸爸妈妈去踏青,和伙伴一起放风筝等。这些生活体验,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培养了观察能力,又为习作提供了素材。
2.要明确观察目的。习作的要求不同,观察的对象也不同,观察的目的和侧重点也会不同。根据习作的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在观察前,应先明确观察的对象、阐明观察的目的,按照习作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去观察。比如,写参观动物园,组织学生去动物园前要明确观察的重点是典型动物的外形和特点,以及同学们在游览过程中的语言、动作。
3.要注重观察条理。我们观察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条理去观察,这样习作时才会逻辑清楚、层次分明,具有章法。
比如在观察一个人的外貌时,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可以先观察五官,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接下来再观察身材和衣着。在观察景物时,可以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或由表及里,或由外到内。如果按照一定空间顺序去观察,写出来的习作就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观察要细致、具体。学生习作时往往内容空泛、粗枝大叶,这是他们在习作时常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学生们在观察时缺乏对细节的关注,往往只从大处着眼,泛泛而过。观察得越细致认真,越具体,写出来的习作才会越生动、逼真。通过细致观察,才会有独到的发现。
5.观察时要发挥想象。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加以想象,富于想象的观察,才会让描写更加生动。在观察事物时,如果只注意观察事物的客观表象,缺乏联想,缺乏想象,笔下的景物就会流于形式,平淡乏味。笔下的人物就会空洞干涩,让人感受不到生机和活力。观察时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给眼中的事物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我们可以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没有生命的赋予生命,这样习作就会更加充满灵性。如,一同学在观察雪后的松树后,写道:“大雪过后,校园里的松树好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雪白的羽绒服。远远望去,就像林海雪原里的战士,坚强地守卫着校园。”这样的观察多么生动形象,富有美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