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2019-09-08张前军

神州·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张前军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育人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结合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发展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的基础课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文化在多方面的冲击下渐渐变得复杂多样,初中生还未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很容易在思想上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思想态度。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在课程培养中有重要的意义,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建立完整、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本文探讨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

一、在情境教学中重塑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重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增强学生体验,令学生真正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理解。但是,在情境创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生活规律,巧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等把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引入到课堂上,在情境中端正学生个人道德社会表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

例如,在《法不可违》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先为学生展示一个天平,阐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道理。接着,以PPT形式呈现一个案例情境:十一期间,小王和小李来到本地博物馆参观旅游,每当他们看到一件文物,就会发出“哇”的声音,工作人员见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劝阻。但他们始终不听劝阻。最后,工作人员选择报案,小王和小李被带到派出所接受了严厉教育。情境创设完毕之后,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王和小李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受到什么处罚?小王和小李给了我们什么教训?”在这个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将意识到上述行为会受到行政制裁,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通过这个情境的分析,将树立起良好法治观念,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课本教材中挖掘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始终,但是只有在九年级上册《守望精神家园》一课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形成、意义以及怎样培育和践行,其它各册教材中隐含着的价值观,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读透教材,深入挖掘,结合学生不同的生活空间,适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例如:七年级上册《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七年级下册《揭开情绪的面纱》,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等课中,从学生不同的生活领域告诉学生要“友善”;在进行《学习新天地》《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教育;除了在八年级下册的法律专册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培养外,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上册《做守法的公民》《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教学时,也要注重学生“法治”意识的养成。

三、在生活实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理论知识离不开实际事例的支持,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中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课程学习的抗拒心理,阻碍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提供一定的实际案例来验证理论知识,将理论基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在实际案例中分析核心价值观,以贴近学生的视角向学生展现生活中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内涵。

在进行《勇担社会责任》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身作为公民,应该在社会中承担怎样的责任?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后,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公民应该遵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等,随后,教师对答案进行了补充:每周学校都要升国旗,奏唱国歌,这是承担了“爱国”的社会责任;学生要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是承担了自己的角色的“敬业”的社会责任……在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生活实例中,学生渐渐能够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并且使得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具体事例相对应,便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对其社会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具体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明白了社会责任与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的深层联系,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上有了新的思路。

四、在时事热点中分析核心价值观

课本中有很多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有一些费解,如果只是教师单独地讲解,学生可能不能够了解得很清楚,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时候运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时事热点,可能对学生知识点的消化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责任与角色同在》这单元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角色和责任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最美教师支月英的感人事迹,当时年仅19岁的小姑娘支月英全然不顾家里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这所学校交通极为不便,海拔近千米,离家两百多公里。支月英在那里一待就是36年,这些年来她一直坚守在小山村的讲台上,她也从“支姐姐”成为了“支妈妈”。教师通过支月英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不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辜负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通过这种生动的例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也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综上可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培养十分重要。但是,为了促进学生价值观念进一步养成,教师应注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并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方式,形成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思想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蒋巧妮.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考试周刊,2017 (38).

[2]吴志强.依托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J].中国德育,2018,No.228 (1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改革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