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9-09-07谭群宦小芳朱琼谭蛟
谭群 宦小芳 朱琼 谭蛟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收治骨科患者122例,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骨科;护理管理
伴随临床医学的逐渐完善,患者对护理的要求不断提升[1]。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人性化管理,激发护理人员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效果。收治骨科患者122例,施行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析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效。
资料与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骨科患者12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61例。观察组男35例,女26例;年龄28 -67岁,中位年龄(47.58±9.15)岁。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29 - 67岁,中位年龄(48.26±8.66)岁。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骨折;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
护理方法:(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入院后为患者提供常规的骨科护理,如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功能训练护理等。(2)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内容上,施展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①构建人性化护理小组,定期为小组成员培训,对工作进行总结。②为患者创建人性化护理环境,制定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护理人员能力水平的充分发挥。③做好患者的沟通并给予关心,体现人性化关怀。护理管理人员需要对小组内的护理人员的情绪状态进行充分了解,并且与其多进行沟通、交流。④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觉悟,在排班上给予其相应的自主权利,提升门属感[2]。⑤贯彻落实人性化护理理念,遵守“三轻”的原则,敲门声要轻;与患者沟通应轻言轻语;在病房时脚步要轻。
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评分以我院自制的问卷为主,满分100分。焦虑抑郁评分采用SAS、SDS自评表进行评价,分数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呈反比关系。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O分析校准,计量数据用(_x±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评分(95.12±3.11)分,高于对照组(78.96±2.01)分,t=34.084 2,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焦虑评分(44.59±0.56)分和抑郁自评分(41.58±1.02)分均低于对照组(51.23±1.25)分、(52.02±1.56)分,t=37.862 1、43.747 2,P=O.OOO O、0.00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现阶段,社会存在重医轻护的理念,因此护理人员对工作极易产生相应的疲倦感。在整体工作中对人性化管理予以相应的重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医院的竞争力。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调查显示,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大的需求。护理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行为,并且还是一种服务,其护理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在对患者进行正常护理的过程中,其护理人员的工作特质、热情等,都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护理人员之间的主要工作内容具有一定差异性,应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水平以及专业实行工作岗位的分配,从而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本文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开展人性化管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稳定性,激发护理人员自身的热情[3]。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通过稳定护理团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焦虑自评分和抑郁自评分更低,说明人性化护理管理下的护理效果更好,不仅能够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利于良好医院形象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促进。
参考文献
[1]高晖.人性化管理模式在56例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172-173.
[2]黄六英.骨科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137-138.
[3]张清贤.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骨科患者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藥杂忐,2015,(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