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

2019-09-07刘文香陈宁李华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帕罗西汀心理干预抑郁

刘文香 陈宁 李华香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疗8周,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帕罗西汀;脑卒中;抑郁;疗效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意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 - 50%[1],指在脑血管病后所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2]。PSD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着严重影响,使病死卒增加,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3]。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2例,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2例。(1)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脑卒中;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PSD的诊断标准[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0分;③患者知情同意,表示自愿参加此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有抑郁症病史或其他精神病史;②有痴呆、失语、意识障碍;③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9 - 83岁,平均(61.73±5.35)岁;其中脑梗死23例,脑出血8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 - 81岁,平均(60.99±6.21)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7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基礎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剂、调脂、调控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②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口服帕罗西汀,1次/d,20 mg/次。③研究组:给予研究组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等。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有关知识,其中包括病因、治疗、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消除不安与恐惧心理。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提出的疑虑及时给予解答,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给予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抑郁情绪。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叮嘱患者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与鼓励,缓解患者的压力,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保持心情愉悦。日常生活用品在摆放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与方便等问题,使患者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与此同时,给予患者适当的表扬和肯定,使患者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治愈的信心。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行为上的消极表现,了解疾病的知识,正视疾病,端正态度,帮助患者改善不良认知和行为,配合放松训练、认知游戏等,学会调节情绪,实现心理的自我调节。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观察指标: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心理状态:使用HAMD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20分,肯定有抑郁症,分值越高,代表抑郁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使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其中≤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4l - 60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61- 99分轻度功能障碍,正常100分。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试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干预前,研究组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脑卒中发病较急,使患者身心受到伤害,同时在大脑损伤后,神经生物学发生改变,使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传导通路出现损伤[5],从而导致抑郁。因此对抑郁症的治疗可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帕罗西汀属于5-HT再摄取抑制剂,可使突触间隙中5-HT浓度增高,发挥抗抑郁作用,常用于治疗抑郁症,作用较快,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其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口干、头疼、恶心等,给患者带来不适。心理干预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模式,能及早给予患者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较大程度地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避免产生抑郁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行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如焦躁、抑郁等,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毅,廖世棚,戢秋明,等.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2):53-56.

[2]王芳,蔺雪梅,史亚玲,等.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疗效及安全性[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9):1306-1309.

[3]胡雪峰,潘信明,张愉三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3-14.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149.

[5]曹瑞.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7,(31):69-70.

猜你喜欢

帕罗西汀心理干预抑郁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对照分析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丙戊酸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