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感恩练习干预研究

2019-09-07

冶金与材料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量表

贾 平

(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问题的提出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世界观与价值观模塑与定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多元”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个体的选择和坚守,部分表现出迷茫、混乱甚至错乱,不少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有时简单化为“占有”和“满足”。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仅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幸福的根本问题是使人成为有意识幸福的主体,而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对人的身心施加有意义的影响,促进人的幸福意识觉醒,形成正确的幸福理念,拥有幸福能力的过程。因此,思考和探索如何让大学生拥有幸福的能力,从而使大学生现在及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幸福、更有意义,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教育的终极课题。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教授人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其中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本研究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记录感恩日记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感恩水平进行干预,观察感恩练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主观幸福感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近几年来,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量涌现,它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其中,侯振虎《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界关于“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影响不大”的观点,提示理论界今后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研究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上,即幸福感的主观性[1];王宁霞《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主观幸福感三者关系中,存在两两之间的正向关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自我价值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2]。周卓浛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发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际交往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幸福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大学生处于松弛或愉悦的心情时,比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黄思宇在《大学生责任心与心理健康、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责任心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其中,侯振虎的《大学生的幸福感能干预吗》研究表明,综合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与推广价值[5]。

3 感恩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通过感恩干预的方式改变个体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不多,刘东洋的《大学生感恩倾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感恩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且大学生的感恩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的预测作用[6]。当前通过感恩干预的方式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团体辅导和感恩练习两种方式,在感恩团体辅导研究方面,曲凡在《感恩团体活动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中探讨到感恩干预活动对大学生感恩水平及主观幸福感是有提升作用的[7]。王密《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感恩与综合幸福感(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感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综合幸福感[8]。

感恩练习是感恩研究领域的奠基人Emmons等在一项关于感恩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中,发展出感恩的干预策略,就是让被干预者按照一定的周期列举一些令自己感激的人或事。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对事件予以感恩地解读,从而体验到他人给予自己的照顾和关爱,心中升腾起一种被爱的感觉,便心生喜悦,实现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这一干预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感恩完全中介了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直接效应的数据支持[9]。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范式,通过8周的感恩练习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丰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方法与策略,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郑州轻工业大学某工科专业在校大一学生,共发放70份问卷,回收7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85.71%。有效问卷中,男生20人,女生40人。

4.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所有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郑雪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后,8周内要求实验组每天记录感恩事件,干预采用了Emmons等提出的细数感恩(Counting Bless)干预范式[10],指导语参照“请您在每天晚上临睡前静静地回想一下,至少记录3个您今天感激的人、事或物(如:父、母、亲人、阳光、神明、某个想法或价值观、一件小事均可),一天之内的感恩事件不能重复。对每一个值得感恩的人、事或物用几个短语或句子加以描述(无字数限制),写在发给您的日记本上,不同日期可以记录相同的感恩事件[9]。对照组不要求每天识记,8周后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再次施测,观察其主观幸福感的变化。

4.3 研究工具

《主观幸福感量表》是郑雪等人在Fd 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量表(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效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本土化情况编制的,该量表主要包含认知维度和情绪情感维度,认知维度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两部分内容,其中主观幸福感是9点计分量表,共5个项目。生活满意度5个项目,从反对到极力赞同7点计分。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Aplpha系数为0.90[11]。情绪情感维度包括正性情绪(6个项目)和负性情绪(8个项目),从根本没有时间到所有时间9点计分,该量表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总体Aplpha系数为 0.82[12]。

4.4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1.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干部看文件叫“圈阅”,看过文件要在边上画个圈,写上自己的名字。成千上万有画圈权的领导干部干的事情也不同,甚至大相径庭,天差地别。有的愿做“人民的儿子”,通过画圈改天换地,推动历史车轮前进。有的争当合格公仆,通过画圈来推动工作开展,造福民众。也有的利用画圈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通过画圈来拉帮结派,误国误民;画圈画出了“权钱交易的利益圈”“权色交易的享乐圈”,可恶至极,可恨至极!

5 研究结果

5.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前测差异检验

对每天识记的组别和不是每天识记的组别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前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前测差异检验

结果分析发现是否每天识记两个组别被试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前测结果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63,P>0.05;t=1.30,P>0.05;t=-0.84,P>0.05;t=-1.45,P>0.05),即每天识记、不是每天识记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5.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后测差异检验

对每天识记的组别和不是每天识记的组别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前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是否每天识记的主观幸福感后测差异检验

后测结果表明每天识记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后测显著高于不是每天识记被试结果(t=2.81,P<0.01),每天识记的被试负性情绪显著低于不是每天识记后测结果(t=-2.34,P<0.05)。每天识记组别、不是每天识记组别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32,P>0.05;t=1.81,P>0.05)。

5.3 实验组主观幸福感前后测差异检验

对每天识记的组别《主观幸福感量表》前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每天识记的主观幸福感前后测差异检验

每天识记的组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发现,主观幸福感、正性情绪、前后测差异显著,两者均有显著提高(t=-2.67,P<0.01;t=-2.75,P<0.01;t=-2.79,P<0.01)。生活满意度、负性情绪、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t=-1.79,P>0.05;t=1.58,P>0.05;)。

5.4 对照组主观幸福感前后测差异检验

对不是每天识记的组别《主观幸福感量表》前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是每天识记的主观幸福感前后测差异检验

不是每天识记的组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发现,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前后测差异均不显著(t=-0.41,P>0.05;t=-1.43,P>0.05;t=-0.08,P<0.05;t=0.52,P>0.05)。

(1)被试“主观幸福感的主观体会”再次印证了感恩日记练习干预的有效性。

主要改变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幸福意识的觉醒,从不觉知到有意识。通过感恩事件的记录,逐渐意识到生活感动的事件,通过记录增加了个体的幸福感。如“自从开始每天记录三件幸福的事后,我发现当我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回想一下今天发生的让我感到幸福的事,心情就会好很多”。

第二,开始发掘自己的幸福资源。通过记录感恩事件开始发现身边的小确幸,逐步认识到幸福来源于生活,有待于自我发现。如“记录感恩事前,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幸福,甚至觉得我是不幸的,好像只拥有一幅皮囊,没有自己的思想,过着不是很理想的生活。每天记录三件事幸福事的过程中,会仔细想想,觉得生活还是挺幸福的,生活中充满了点滴的小确幸。”

第三,起到调适情绪的作用。通过回忆并记录感恩事件,使得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形成感恩意识,进而改变对事件的认知态度。

第四,生活质量得到了大的提升。个体学会了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事件,人际关系也有了极大的改善,找寻到了自己的目标和想要的生活方式,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

第五,养成了幸福习惯,极大的提升了主观幸福感。通过每天留意身边的美好,幸福的习惯在延续,改善了个体生活态度,幸福源也相应的得到了扩展。“记录后,会每天留意身边的美好,感觉自己的心态都变好的。走在路上会留意别人在做什么,看到别人做好事就会心情很好。”

6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实验组实施每天的感恩练习的8周后,其主观幸福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负性情绪显著的降低,其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5]。说明感恩练习能够显著的减少负面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但在本研究中生活满意度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正性情绪边缘显著,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5]。前人认为通过重复练习对生活事件积极地回忆和解读,逐渐形成自动的感恩认知风格,进而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激发积极情绪[11]。本研究产生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8周的前后测研究发现,每天识记的实验组的主观幸福感和正性情绪都有显著的提升,其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绪没有显著的变化。而不是每天进行感恩练习的对照组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均没有显著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每天持续的感恩练习的有效性,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一个人拥有豁达、感恩、乐观等情绪或特质时,个体就会感到幸福[6]。

记录感恩练习日记产生显著效果的原因分析尼采曾经说过:“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感恩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认知心理学认为感恩是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结果并非是因为自身原因而是因为受到外在某些因素的影响才得到的。感恩可以让人对外界的帮助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感恩可以帮助我们觉察到我们的需要以及渴望从而产生感激、满足、愉悦等积极情绪。科学研究表明,感恩是最强的幸福“促进剂”。

7 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次研究通过感恩练习显著降低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提升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方面本次研究仅设置每天记录感恩事件和不是每天记录感恩事件两个组别,应增加相应的空白组,即不记录任何感恩事件。以增加感恩练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本次研究所有的被试均选取大一的学生,样本取样不够宽泛,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使得结果的推广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鼓励大学生进行感恩记录练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由此可见,相比于其他的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措施,感恩记录练习具有易操作、低成本、有效性等显著特点,有助于个体构建人际联结,体验人际温暖,增加归属感,从而获得主观幸福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未来研究可以将感恩练习内容具体化、层次更加清晰化,涵盖自我、他人乃至整个自然等多方面。感恩练习时间可以从8周扩展到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大学阶段,这样长久的感恩练习有助于个体形成感恩的自动化思维模式。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量表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