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为何死于一个小兵之手

2019-09-06

新传奇 2019年9期
关键词:咸丰

僧格林沁一生辅佐了大清三朝皇帝,堪为鹰獒之士。身为武将,其人忠勇刚烈,冲锋陷阵,敢为人先。慈禧太后曾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最后竟死于一个小兵之手。

放羊娃当上铁帽子王

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清朝时,今法库县巴虎山以北地域隶属于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世袭领地。公主陵一带是科尔沁左翼后旗的王室家族墓地。

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清王朝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僧格林沁亲王,曾经葬于此地,如今唯石碑独存。

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死后葬到这里,也算是按章办事。

僧格林沁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父亲是科尔沁左翼后旗台吉家族的四等台吉。台吉,据说是源于汉语皇太子、皇太弟的称呼。僧格林沁虽拥有高人一等的台吉身份,可到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当时人都戏称僧格林沁的父亲为“雅玛台吉”,蒙古语意为给人放羊的台吉。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很小就跟随父亲到别人家放羊。

后来,僧格林沁的族伯、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任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因膝下无子,便选了仪表非凡的僧格林沁为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爵。由于僧格林沁的养父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皇亲国戚。

道光五年(1825年),14岁的僧格林沁袭郡王爵位,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24岁时,他被授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25岁时,他被授镶红旗蒙古都统,成为统领一旗之士的年轻将领。

道光三十年(1850年),39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此战,僧格林沁谋局布阵,亲冒箭矢,一举剿灭悍匪,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咸丰即位后,僧格林沁成为顾命十大臣之一。他护卫大清,可谓忠心耿耿。

咸丰三年(1853年)8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京畿重地。咸丰帝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进剿。僧格林沁不负众望,先是率军在天津南一战击溃太平军林风祥部,迫使其退守连镇。次战,又用计水淹七军,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风祥。因此丰功,咸丰五年(1855年)2月,僧格林沁得封博多勒噶台亲王。此时,僧格林沁44岁。

这年6月,僧格林沁再次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余部,俘获太平军又一名将李开芳。僧格林沁威名大振。

咸丰九年(1859年)6月,在抗击英法联军的大沽口保卫战中,僧格林沁率军勇敢出战,击沉英军炮艇4艘,击伤6艘,重伤英军司令何伯。这是自1840年外强入侵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僧格林沁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立下了功勋。咸丰十年(1860年)9月,英法联军卷土重来。退守京畿八里桥的僧格林沁率1万蒙古骑兵,与侵略者再次展开激战。八里桥一战,僧格林沁冒着枪林弹雨,和忠勇的士兵一道拼死杀敌。但这一次,僧格林沁败了,马刀没有拼过洋枪,北京沦陷,圆明园也被一把火焚毁。僧格林沁因此被革职。

被16岁小捻军所杀

1865年5月,被慈禧太后看好的僧格林沁再次奉诏出山,这一次的对手是河南山东一带的农民义军捻军。赖文光率领的捻军与僧格林沁对垒时,赖文光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与清兵周旋。

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为朝廷安危在山东反复进行围剿,他想一鼓作气消灭捻军,甚至十几天不离马鞍,最后累得双手连马缰也拿不住,要用布带拴住肩膀才能驾驭马匹。

曹州之战,捻军首领张宗禹诱敌深入,僧格林沁不知是计,穷追猛打,结果陷入重围。

5月18日,僧格林沁战死,时年54岁。当时,僧格林沁突围时受伤落马,藏在麦田里。一个叫张皮绠的小捻军持刀搜索残敌,他发现了身穿黄马褂、浑身是血的僧格林沁。小捻军不知此人是谁,见还有气便上前捅了一刀。当他穿着黄马褂回到军中,人们才知道他杀了清军大将僧格林沁。当时,张皮绠还是一个16岁的孩子。

张皮绠是涡阳北张楼村人,出身贫寒。捻军来后,父母领着张皮绠投捻,被收为捻童。

后来,张皮绠的母亲病故,父兄也在军中战死,他遂离军返家,用带回的银两在龙山置地,改名为张凌云,娶妻,生一子,名张武。

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派3名暗探,化装成商贩至涡阳,寻捕张皮绠。暗探住在一家粮坊里,恰巧,粮坊老板就是张皮绠。因酒后失言,张皮绠身份暴露。暗探将其拘捕,并从他家中搜出僧格林沁的朝珠等遗物。

朝廷得知杀害僧格林沁的元凶落网,下令将其押解山东济南,凌迟处死。

一生辅佐了大清三朝皇帝

关于僧格林沁之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僧格林沁遇难后,被捻军割去头颅,身首异处,属下只抢回一具无头的身子。安葬时,清廷特选派工匠,打造了一只黄金头颅安上。

1948年夏,已安卧巴虎山下83年的僧格林沁墓,被当地农民拆毁。人们打开地宫,掀开棺椁,死去近百年的僧格林沁靜静地仰卧其中,尸体尚未腐烂,身着亲王朝服,身首俱全。哪里有什么黄金头?僧格林沁尸身裸露后,随风而朽。现在,僧陵只有“圣旨碑”未被砸毁,成为墓园的唯一遗迹。

僧格林沁一生辅佐了大清三朝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堪为鹰獒之士。身为武将,其人忠勇刚烈,冲锋陷阵,敢为人先。咸丰帝听说他在战场上勇冒矢石的事迹后,特赐其“湍多罗巴图鲁”称号,意为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

僧格林沁身在清廷40年,膺亲王之爵,食双倍俸禄,多次挽狂澜于危机之时,生前身后,倍极荣耀。就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迎娶的是清室贵胄女子为妻室。作为从科尔沁草原上走出来的忠勇之士,他最终实现了为大清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慈禧太后曾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47年后,清朝在风雨飘摇中终结。

(《辽沈晚报》田继忠/文)

猜你喜欢

咸丰
恩施山区现代职业烟农队伍培育及发展对策
咸丰年间京杭大运河河运停滞与扬州衰落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咸丰县植烟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浅谈德清县博物馆馆藏咸丰窖藏银锭
与曾国藩“掰手腕”的咸丰毕竟不是崇祯
咸丰县楠木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研究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当规矩遇见掌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