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尔衮为何没有篡位称帝

2019-09-06

新传奇 2019年12期
关键词:皇太极努尔哈赤皇位

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有称帝,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对皇位持观望态度。同时,他当时还不到40岁,认为自己还有充裕的时间,但他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他后半生手握兵权、一人之下,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然而,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自小缺少“唯我独尊”的底气

多尔衮的母亲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可惜,年少的多尔衮并没有获得父汗的特别好感,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

1620年,努尔哈赤“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八贝勒为和硕额真”。

细心人一看,这不是9个人吗,怎么称为“八贝勒”呢?查看《旧满洲档》原件,发现多铎和多尔衮之间没有隔点,原来努尔哈赤是把多铎、多尔衮作为一个人来计算的,并且弟弟多铎排在哥哥多尔衮的前面。当时,多尔衮8岁,而多铎仅6岁。可以看出,多铎在父汗心里的地位,要高于多尔衮。

1624年正月初一的朝贺仪式,也显示了多尔衮与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身份、地位的不同。

“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碩托阿哥……第十一吴讷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官员叩头。”

多尔衮不仅不能像阿济格、多铎那样单独叩贺,甚至连随弟之后,并列叩首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份叩贺名单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只有身为旗主的贝勒才可以单独叩贺。而不是旗主、只拥有若干牛录的“执政贝勒”,则排在旗主贝勒之后并列叩拜。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与努尔哈赤同在两黄旗,阿济格已是旗主贝勒,多铎虽然只有9岁多,但也是旗主贝勒。而多尔衮甚至连“执政贝勒”都不是。

这种待遇,让多尔衮自小就缺少“唯我独尊”的底气,少了些狂傲。

重臣反对,两相争执

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子嗣。在当时,真正有实力参与到皇位争夺战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时年35岁,正值英年且军功显赫,有皇太极亲率的正黄旗、镶黄旗的支持。并且皇太极生前一直作集权努力,使得豪格极具优势地参加到了竞争中来。

但是多尔衮的实力也不在豪格之下,初次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便立下战功,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在之后的征服朝鲜和攻打明朝的战争中更是屡立战功。

皇太极在去世之前,一直是由多尔衮统摄六部,参与朝政。有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效忠自己,加上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的支持,多尔衮更是如虎添翼。

多尔衮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豪格为帝,以保证他们的优越地位。情形可谓剑拔弩张。

时局复杂,避免动乱

皇太极去世第五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讨论皇位继承问题。两黄旗代表索尼首先提议说:“虎口(指豪格),帝之长子,当乘大统。”豪格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为由推辞。

多尔衮由此表态:“虎口王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豪格本意是以退为进,无奈被多尔衮以此为借口取消了继承资格。之后多铎提议立代善,代善资历最长,所领的两红旗力量最是雄厚,但代善无意争位,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拒绝。

争执不下时,两黄旗将领佩剑向前,表示忠于帝,如果不立皇帝之子宁愿死去。代善见形势不对退出了会议,多尔衮迅速提出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的主张,他自己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

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他是皇太极提拔起来的,是皇太极最信任的堂兄弟,但他不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血统上没有资格。这一方案随即得到了各方的同意。

福临为皇子,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大臣无话可说;豪格虽不痛快却只能有苦说不出;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辅政大臣,自然也不会反对;代善本无争位之意,只求大局稳定,也没有异议。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处理了皇位争夺这一棘手问题,避免了动乱,基本实现了皇位的和平过渡。入关前期,满族内部能够团结统一,是清兵在与农民军数次较量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驻足观望,意外死亡

顺治继位以后,多尔衮为了扩张大清版图,带兵南下征战。

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他打败了闯王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此时多尔衮大权在握,满朝文武都唯其马首是瞻,他出外围猎或带兵出征时,王公贵族都要列班跪送。多尔衮在礼仪排场上俨然皇帝,“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惧拟至尊”,但他为什么不称帝呢?

多尔衮在较短时间内将小皇帝接进紫禁城,他需要通过顺治定都北京等一系列政治运作来确定以清代明这个事实,此举非但是对汉人的正式宣告,也坚定了满族入主中原的信心。如果他自行在北京称帝,满族分裂不可避免,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整个满族也很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另外,多尔衮无子,只有一个过继养子多尔博,他并无意将皇位传给养子。

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有称帝,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对皇位持观望态度。同时,他当时还不到40岁,认为自己还有充裕的时间,但他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1650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生命定格在39岁。

纵观多尔衮的一生,他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没有绝对的把握与时机,除了归结于命运,似乎没有更恰当的理由可以来解释他为什么不篡位称帝了。

(《文史博览》 疏桐/文)

猜你喜欢

皇太极努尔哈赤皇位
从辽代皇位继承制度看契丹族的汉化
略论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努尔哈赤喜食生肉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先生冷吗?
赏赐仇人
清入关前仓储制度探析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
浅析明代宗藩制度与皇位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