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2019-09-06胡淼
胡淼
摘 要: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这些需求都要求财政部门顺时应势,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因此,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总结提炼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要素等内容,以指导单位管理会计实践。2018年12月27日,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204号-作业预算》等5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其中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为事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事业管理会计体系
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背景
(1)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与财务会计并列,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的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2)改革与管理会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现有的会计标准建设更多的服务于外部,而服务于内部管理决策不够,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加强对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要切实加强管理会计工作。
(3)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发展
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单位运用管理會计提供更多可能。
1.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的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大力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会计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高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推动更加科学的衡量单位绩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决策效率。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都在对事业单位的体制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地优化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以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职能能够在新时期得以更好发挥,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体系,这种管理会计体系的缺失造成了管理信息的缺失,降低了事业单位决策效率。只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才能为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提高其效率,满足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事业单位所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细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缺乏财务预测及控制管理
我国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因此在财务管理中预算是核心。然而,事业单位往往未完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算,提出预算后对预算的执行缺乏应有的控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预算编制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的采用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缺乏全面结合本年度工作状况以及下一年度工作需求的理念,对下一年度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预测不到位,由于编制预算时缺乏全局和细节的考虑,导致预算安排与实际情况匹配度不高,为后期预算控制的部分失效埋下了隐患。同时,预算编制时间相对仓促,预算编制可能缺乏准确性、科学性、严肃性、导致预算安排先天不足,后期执行时偏离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预算控制混乱。在预算收支中,部分部门存在预算外收支,将应纳入单位统一预算管理的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甚至部分单位私设小金库。
2.缺乏项目管理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为目的。为民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有效率,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取决于资金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然而,由于产出评价不是以利润为标准,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事业单位一直没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在设置项目绩效目标时不懂如何去设置或设置不够完善等,都导致无法对划拨的项目资金产出进行考量,项目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2)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改进方法
鉴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现状,需要通过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以改进提高,从实际运用出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
1.预算管理体系改进
全面预算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事业单位发挥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面对环境变化加快,不确定性增加,可供预测、决策的信息增加,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利用有效的工具来分析相关数据,加强预测水平,提高决策能力。全面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提升内控、增强效率的最好切入点。
全面预算系统是根据确定的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系统应当将预算管理的职能与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全过程联系起来,其主线是预算管理,核心是资金管控,重点是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建议。在预算执行中,为满足单位领导多方面决策信息需要,主要从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两个方面对执行结果进行信息反馈。
全面预算管理以事业单位目标为指导,搭建覆盖多维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从“业务目标→业务预算→过程管控→结果反馈→决策分析”的一体化管控流程。通过在管理会计信息平台中实现预算管理,使财务管理精细到各个部门层面和项目层面,推动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保证发展目标真正落地,实现对业务层的有效管控。
2.项目管理体系改进
事业单位预算支出主要由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构成。其中,基本支出预算管控的有效手段常采用定额管理办法,所以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对项目支出进行管控。建立和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有利于提供项目支出的相关信息,便于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实施项目库管理奠定基础。
建立合适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支持多角度下的核算分析。例如项目业务模式下按职能划分责任中心的采购核算、成本核算、资产核算等。划小核算单元,进行精细核算,助力管理效益提升。同时,支持事业单位内部责任中心间的成本分摊,满足事业单位对于间接部门费用进行分摊的要求,这样可以更完整的核算责任中心的相关成本,满足事业单位以预算和成本相匹配程度进行考核评价的要求。
3.资金管理体系改进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对事业单位考核的主要方面之一。一方面,资金管理要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另一方面资金管理要有效率,做到不辜负纳税人的委托。
风险管理是资金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风险管理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而更多的是嵌入到具体的资金及业务过程中。通过对业务的多级审批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加强各项业务审批流程管控力度;通过授权审批、预算等实现对业务的额度预警与控制;通过关键参数如单笔支付限额、业务重复性检查等手段和指标,加强对业务潜在风险的提醒和预警;通过资金业务的跟踪和追溯,加强对业务事后管理。
4.报告管理体系改进
管理会计信息最终综合地体现在内部报告上。事业单位内部报告是反映单位资金活动和经费收支执行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单位内部使用的用于内部控制、决策、评价及沟通的各种会计报表及其说明。管理會计的发展为报告模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保障,可分项目、分部门、分领导职责等不同维度生产报告。
现代公共预算是“控制取向”的。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反映。内部预算执行报告可以有效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以及责任辨析和绩效评价,还可以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提高公共资金的配置效率,追求支出绩效。因此,内部预算执行报告是事业单位内部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预算报告可以按照项目和部门进行提取,用来考察各项目和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效率,并为下一年度该部门的预算提供依据。
除了预算执行以外,事业单位还十分关注经费的合理支出。经费支出报告可以分项目和部门反映经费支出情况,并与预算报告相结合判断该项目和部门本期经费执行情况,找出预算和经费实际支出差异,为下一期预算调整和经费监管提供有用信息。
三、结论与建议
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各方面进步都有着重要影响,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了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建议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并推动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
(1)注重财务人员培训
2015年1月12,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指出,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4+1体系的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偏重财务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长期以来,单位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视不足,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记账、报账,不能较好地为单位提供决策参考。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要求财务工作者必须随之转型升级:由报账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式向信息化转变,且管理会计重在实务应用,管理会计人员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充电,以积极主动地适应实务发展需要。
(2)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主要依赖单位内外部数据的综合分析。因此,对事业单位来说,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是一个挑战。通过对关键项目和重点项目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利用,同时采集互联网行业数据信息,就能够实时、准确、完整的整合内外部大数据,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领导决策提供直观的数据支持。
构建基于数据的事业单位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事业单位通过数据去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为部门和个人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并能通过对考核指标的分析促进员工素质提升。
(3)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财政部2015年1月19日发布《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指出,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支持全面预算、完全成本、关键业绩指标法等管理会计工具的融合和应用。这一平台必须支持职能划分模式下的责任中心核算等,通过划小核算单元,进行精细核算,助力管理效益提升,各信息平台相互之间在功能上关联互通,在信息上共享互换,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衔接,使得管理会计能够及时获得和整合相关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柳珺.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民营科技,2014(10):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