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流学科”建设思考

2019-09-06王贺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学习型组织目标管理

王贺

[摘 要]一流学科应该是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组建结构合理的团队,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提高生产知识的能力,形成学科组织文化,提升学科水平,这就需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能够让组织成员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不断创新。通过管理学科组织愿景、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重视人力资本投入,精心凝练学科方向、传承学科组织精神等建立学习型学科团队,产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学科组织效率,增强学科团队实力,提升学科竞争力。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一流学科;学科愿景;学科文化;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44-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7.009

一、引言: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引发的思考 为加强学科建设过程管理,监督学科任务完成情况,学科管理部门会对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进行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终期验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根据任务实际完成情况,管理部门核定各学科建设经费的拨付额度。透过检查背后,学科管理部门更应该深入思考的不仅仅是各学科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水平,而是如何引导学科点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学科建设,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河南省M高校对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进行中期检查,结果显示,各学科在学科队伍实力、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效果方面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科研究方向大而散、聚焦不明显、缺乏特色,学科方向之间没有关联;学科带头人没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学科成员有单打独斗现象,各自仍按照自己的思路搞研究,导致学术成果与学科研究方向不一致;学术成果创新不足,缺乏原创,标志性成果特色不够突出;科学研究成果没能及时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割裂现象严重,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在看似成果丰硕的背后隐藏着学科研究动力的不足,对学科总体水平上升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存在着不知道学科建设究竟是干什么的,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務究竟是什么,导致糊里糊涂建学科,认为搞学科就是为了多拿几个项目,争取省级重点学科、挤进国家一流学科行列等。自从2015年国家“双一流”政策出台后,全国都在热火朝天地搞学科建设,建设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省内一流学科等字眼层出不穷。作为学科管理者,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厘清学科建设究竟建什么,如何建,这样才能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否则只能是随大流。学科建设要有方向、有目标,在学科建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建设起真正的学科,通过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学科建设建什么:学科组织

关于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很多教育学者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认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学科作为保障。但是关于学科建设究竟要建设什么,众多专家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是培养师资队伍、有学者认为是科学研究、有学者认为是争取学位点、有学者认为是平台建设等。其实这些都是学科要素的建设,并没有把学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真正的学科建设应该是通过制度的创新、汇聚学者,提高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建设学科应该从学科制度创新入手,成立健康的学科组织。理查德·斯格特认为,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成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1]。为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一致的方向、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科建设就是学科组集体成员,为了学科共同的目标,在适宜的制度内进行活动,进而提升学科组织能力。

(一)建学科组织愿景

愿景是组织渴望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将来的景象,是一种可实现的梦想,指导着组织的发展。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2]。这三个问题就是企业愿景的体现。愿景能激发人们的热情,把活力和承诺带到工作中去,能够有效地鼓舞组织内部成员,充分激发个人潜能,进而增强组织的生产力。愿景是组织生存的精神动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3]。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让微软公司领先全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相信电脑将来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为人类未来创造一个“网络乌托邦”的愿景[4]。有愿景的组织就是有血有肉的共同体,如果把组织比作一个生命体,愿景就像是人和希望,人生有了希望,生命才有方向,才有意义;人生若没有希望,那么生命存在就没有价值了。没有愿景如同沙漠中行走的骆驼,容易迷失方向,漫无目的地往前行走,没有终点。没有共同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注定是一个无效的组织。

如果要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规划愿景,设计学科将来的状态,学科未来发展的蓝图,这就是学科愿景。学科愿景需要回答三个问题:我们的学科是什么,我们的学科建设是什么,我们的学科建设应该是什么。根据这样的逻辑,学科愿景可以解释为按照学科的使命、价值取向、未来的状态,学科全体成员一起制定的、内心认同的、共同期望的学科未来发展景象。学科愿景能够引领学科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朝向学科愿景行使,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科成员的潜能,规范学科成员的行为。有了愿景,就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设定的航线和最终停靠站,朝着目标奋力前行。

学科愿景设立后,要把愿景细化为使命。团队内部互相学习、深度汇谈,相互交流、沟通,这个过程也是个人愿景与学科组织愿景相互融合的过程,让团队成员找到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激发和鼓舞团队成员的士气,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一代一代传下去,最终实现学科的组织愿景。IBM的开拓者沃森说: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真正原因,常常可以归结为该企业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如何将每个员工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到极致,也就是人尽其才;如何帮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如何引领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前行,虽然他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和竞争存在;如何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中依然坚持自己的事业[5]。学科发展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争执,如何引领大家坚定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每个成员有真正的使命感。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学科成员的发自内心的激情和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愿景。

(二)建组织结构和学科制度

学科愿景的实现、组织任务目标的完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为实现学科的建设目标,学科内部成员必须进行分工、协作,但是每个人的性格、能力、学科知识背景、知识结构等是不同的,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提高工作效率,就要进行必要的劳动分工和合作。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组织结构。

学科各项任务的开展离不开学科组织,通过学科组织结构设立制度及程序,构建学科队伍,规范组织内部各成员的分工,确定了资源分配及使用原则,协调内部权力。学科组织结构的设置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只有组织内部能够很好的协调权力、分配资源、确定任务,保证学科组织能够高效率工作才是好的学科组织结构。基于此,高校在选择学科组织结构时,可选择柔性的学科组织结构,这样的组织结构比较灵活。能够根据项目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组建强有力的项目攻关团队。

制度是在特定的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要求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制度对于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吸引优秀的学者,众多优秀学者的汇聚能够成就优秀的学科,引领学科发展。完善、健全的制度能够在学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研究显示,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5]。因此,学科水平的提升必须有高质量的学科制度作保障。

(三)建学科团队

没有学者队伍的汇聚,学科建设无从谈起。学术精英的汇聚成就一流学科,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彼得·圣吉认为,团队的潜能远远超过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智慧无法与集体的智慧相比。当人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时,集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知识于一体,将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解决方案。研究显示,团队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远远胜过个人,一个优秀的团队能生产出质量更高、品质更优、创意更强并且一致的研究成果[7]。通过对诺贝尔获得者的研究发现,这些获奖者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个优秀的学科背后肯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因为科学研究只有集团体的智慧于一体,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在科学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和发展。在学科建设中,必须重视学科团队建设,团队成员要有合适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大家共同努力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实现团队目标,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

(四)建学科方向

学科方向的选择决定了学术研究领域,引领着学科的发展。学科方向反映着一个学科的发展前景,代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要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利于社会的进步。学科方向的选择是学科建设的意义所在,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是无边界的,而人们对学科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学科不可能把学科知识体系研究的领域全部囊括,即使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这些世界一流学科也没有能力研究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体系。因此,在学科建设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聚焦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选准学科研究的方向,争取在国内、国际重大难题上有所突破,为人类、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献技,帮助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瓶颈,甚至解决全人类的困惑。

(五)建学科组织文化

知识是无界的,学科的划分具有人为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人们对经典学科的认识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一个学科能否被称为成熟的学科、一流的学科,并不仅仅根据他是否拥有雄厚的资金、是否拥有一流的研究平台,而是看他是否拥有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一个优秀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模仿的,即便能模仿也是无法超越的,这种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的、可持续传承的、无法超越的就是学科文化。一个有竞争力的学科必然在研究方向上站在学科的前沿,学科前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学科前沿的不断演变依赖于学科文化,学科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学科前沿的持续变化,这样学科才能蓬勃发展,才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科,才能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有突破,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8]。组织文化能够鼓励团队成员不断追求创新。组织通过对成员的培养、引导,影响和改变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使组织成員朝着组织既定的目标努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学科组织文化是学科建设的基石,是学科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学科组织文化建设能规范学科成员的行为,使学科成员按照学科的特点建设学科[9]。学科的竞争优势最终归结为学科组织文化,也就是学习知识,同时具备能以最快的速度把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学科组织文化能够引领学科成员朝着学科建设的目标奋力拼搏,让科学研究的工匠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科学研究后继有人,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三、学科建设如何建:构建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把学习型组织定义为,整个组织有浓郁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这种组织是以人为本的,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且组织的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的总和[10]。学习型组织指的是培养出可持续学习、适应和改变能力的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和分享新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工作中,组织的这种学习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是组织优势的可持续来源。在这样的组织中,员工能以最好的方式共同完成组织的目标任务,同时相互学习[11]。学科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科学研究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有重大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在学科建设中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让学科成员持续获得新的知识、共享新知识,并把新知识运用到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完成组织目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学科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知识的竞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能力。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优势,就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以及强大的和快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才能实现超越式发展。这就需要人们在多变的组织环境中坚持学习,掌握新知识,从容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学科的发展是无限的,而人们对学科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让学科资源再生。

(一)管理学科组织愿景

学科愿景是学科发展的方向标,指引着学科前进,吸引有共同志向的人才汇聚一起,凝聚集体的智慧,激励每个人砥砺前行,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承诺。《圣经》上说:失去了愿景的人群只会原地休息。没有愿景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前进的目标。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科愿景就是成员通过奋斗达到的一种景象,当学科愿景成为每个成员共同的追求时,将为组织的成功提供强大的动力。愿景如果没有行动,相当于做白日梦,行动如果没有愿景,相当于浪费时间[12]。也就是说愿景的实现必须依靠组织的成员,内化为组织成员的实际行动,这样的组织愿景才有意义。因此要对组织愿景进行有效管理,让组织成员坚持不懈的朝着组织愿景努力,不管碰到多少困难,遭遇多少挫折,都能勇敢的朝着愿景前行,永不放弃。

对学科愿景进行有效管理,能够让学科组织从容面对学科发展的不确定性。学科领导人要将个人愿景转化为学科组织愿景,学科将保持持续的激情,将让学科组织不断克服困难,拥有竞争优势,获取可持续的竞争力。实践表明,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不是事先预定好的,科学发现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参加的历时将近8年的霍桑实验,本意是想通过改变工人的工作条件以及工作环境,找出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途径,但研究结果却发现,工人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只受外界物质条件的影响,还有更重要的是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相比物质利益,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在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时,只有积极主动的创造才能实现学科的愿景。因此,学科领导人要高瞻远瞩,以战略的眼光确定的学科愿景,才能够充分发展本学科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动荡的学术环境中稳步前行。

(二)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1.创新学科的遴选机制。国家实施的重点学科及一流学科的遴选基本采取的是择优策略,从众多学科中评选出排名靠前的学科作为一流建设学科。这种选举方式从表面上看起来,做到了公平、公正,做到了优先发展,实际上会造成一流学科在多所学校重复建设。而真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由于资源的分散没能很好的建设,导致学科建设的效率不高。在进行学科建设的遴选时,不仅仅注重优,更应该注重需,发展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这样学科的发展才能真正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打破了原来的为建学科而建学科的局面。

2.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法国欧莱雅公司有这样一句话:成功始于公司员工,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尊重员工,是我们获得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唯一途径。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的重要性,因为人能够成为竞争优势的真正可持续的重要来源。同样,人是学科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学要想提升办学水平,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学科组织整体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项需要不断投资的资本资源[13]。学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研究人员等高端人才,学校优质资源配置向重点建设的学科倾斜,为高端人才提供优良的工作、科研环境,给予他们人文的关怀;在职称晋升、优秀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人才,让他们感觉到组织的温暖,無后顾之忧的全力投入工作。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某一层级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其他层级的需要才出现,这时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激励作用。因此,学校领导在学科建设中应首先满足学者们的居住、温饱等基本需要,这样他们才会实现更高层级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帮助学科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帮助学科成员获取持续的学习能力,这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和技术变化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具备学习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始终站在全球学科发展的前沿,甚至能够引领学科发展。

3.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在学科建设时,学科点必须明白自己的未来是什么,也就是学科的目标:能够设定经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审视学科的发展趋势,清楚有哪些因素影响或者制约学科的发展;能够找到自己目前和未来竞争对手是谁;能够判断出学科进行怎样的创新才能保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学术地位,学科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学科的建设必须依赖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大家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利于团队的合作。学科目标设定后,为有效实现目标,学科组织必须把每个成员努力融合为学科发展的共同力量。学科成员的每一个人的贡献不同,但必须保证所有的贡献都是为了实现学科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对学科组织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评价每个成员的绩效,个人的绩效汇聚一起就是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从原来的“让我干”变为“我想干”,组织目标同个人目标紧密相连,明确规定组织每个成员的职责,最后用目标对每个成员进行评价、奖励和惩罚[14]。目标管理能充分调动学科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人都是学科组织的主人,尊重每个人,重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这样每个成员能够通过自我管理和控制实现学科目标。对组织目标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就是进行绩效评价,它是测定员工工作效果的一种重要行为方式,它能够帮助组织找出工作的实际结果与设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确定下个周期的工作目标[15]。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从多个维度、动态地进行评价,不仅考核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也要考核工作态度。学科建设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科学研究有其周期性,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态势进行动态评价。

(三)汇聚高端学术人才

1.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能够增强学科团队实力。高层次学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能够保证学科队伍的传承和科学研究项目的延续。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技术的崛起靠的是冯·卡门,实验室物理迈进世界一流靠的是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可见学科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高层次学术人才的推进,优秀的学科人才能够有力推进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水平的提升。

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团队意识。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掌舵人,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甚至一个学科群的崛起。一个学科,有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就在;学科带头人走,这个学科往往也跨了,可见学科带头人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各知名高校竞相激烈争夺诸如两院院士、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学术精英,充分证明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选拔学科带头人时必须对学科带头人的品德、学术做充分的调研;在选拔学科带头人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学科带头人需要尊重并且敬畏学术,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懂教育规律,深深扎根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只有这样学科带头人才能真正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另外,学科成员应维护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地位,帮助团队成员提高认识,关注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朝着学科的建设目标前行,最终实现学科的发展愿景。在学术人才方面,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国际交流,提高成员的国际视野。

3.充分挖掘团队成员的学术潜能,加大标志性特色成果研究。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要围绕着学科方向开展,挖掘团队成员的学术潜力,管理学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用人所长。在学术研究中,要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势,发挥每个成员的研究特长,这样才能实现学术研究的效益最大化。另外,注重学术研究的应用和创新。学术研究要密切结合地区优势和需要,做到研有所用,而不是仅仅为了争取几个大的项目和课题,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化为人才培养需要的讲义、课程才有价值。也就是实现学术研究成果产业化,这样的学术研究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能有效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四)精心凝练学科方向,重视学科文化

学科建设的过程就是学科方向凝练的过程,学科方向凝练的过程是学科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学科方向凝练一定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特色是学科的立足之根和发展之本。特色学科不一定成为一流学科,但是一流学科必须有特色。也就是说,如果建成一流学科,必须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学科方向的凝练应该站在国内、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国内外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契合学校和学科实际。学科在凝练学科方向方面,应进一步厘清学科研究方向,走错位发展之路,换道超车。

文化,简单来讲,就是人类的不同生活的汇合。对于文化,物的东西诸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物以外的诸如人们的价值体系、日常生活的制度等,也就是支撑人们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交际、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等这类看不到的东西[16]。学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学科文化不断转化和消亡,新的学科文化不断形成,不断更新,形成学科内具的发展优势。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研究和探索出新的研究领域,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这样新的学科就诞生了。学科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整合、分化成新的学科文化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发现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单一的学科,学科间的界限呈现出越来越模糊的趋势,这样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显得越来越有必要。研究表明,人类重大的科学成果一般都是在学科交叉处实现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离不开学科文化的协调。学科文化形成的特有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工作态度等都规范着人的行为,培养出具有学科组织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学者。学科的价值理念能引导人的道德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能培养出符合学科专业道德的人。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能培养学科成员敬畏学术、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传承学术精神和文化,让学科的发展一直充满活力,生生不息。

总之,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学校、学科要站位高远,审视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精心凝练学科方向。科学研究紧密围绕学科方向,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凸显学科亮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效率,建立起真正的学习型学科组织,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3]陈劲.管理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聂子龙.愿景驱动的学习型企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4.

[5]小托马斯.沃森.一个企业的信念[M].张静译.上海:中信出版社,2003.

[6]郭书剑,王建华.论一流学科的制度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17(3).

[7]麦克.马金.使团队发挥作用[M].黄圣封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宣勇.建设实践一流学科要实现“三个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16(5).

[10][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與实务[M].郭进龙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1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M].李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2]Jim Sullivan。Seeing is Believing: Make Your Vision Crystal Clear to Works[N].Nations Restautant News,2003-07-28.

[13]迈克尔.希特等.战略管理[M].刘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14]葉龙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5]王林雪.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6]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 爽)

Abstract: First-class should be for the common vision, in a specific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to form a well-structured tea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goal,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oduce knowledge, to form a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culture,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which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earning type Organizations, learning organizations can enable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maintain a lasting learning drive and innovate. Through the management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vision, implementation of goal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emphasis on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careful training of discipline direction, inheritance of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spirit, etc., establish learning-type discipline team organization, produce excellent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cultivate compound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rovide powerful servi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discipline organizatio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discipline team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disciplines.

Key words: learning organization; first-class discipline; subject vision; subject culture; goal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学习型组织目标管理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