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

2019-09-06蒋兴国扁俊李积友周琳刘岩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方法途径

蒋兴国 扁俊 李积友 周琳 刘岩

摘 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最大程度地激发党政干部敢闯敢干的激情,释放干事担当的活力,成为当下极为紧迫的任务。2019年我们课题组,重点围绕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通过综合分析失误和错误发生的背景原因、动机目的、政策依据、情节轻重、性质后果、容错纠错的主体责任、健全容错纠错配套机制制度等因素,科学准确地认定容错免责的范围和排除标准,容错纠错应当坚持的标准,容错纠错的对象,明确能够予以容错的情形,明确不能够予以容错的情形,容错认定的程序,容错纠错情形的免责或减责等方面给予归纳和梳理,为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让改革创新者轻装上阵最大限度解放和调动全市各级党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收集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书面调研分析报告,为下一步市委制定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办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容错纠错;党政干部;担当作为;方法途径

一、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 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面对从严治党“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他们的确有为党为民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总会产生担心犯错误、担心失误的思想顾虑,有时甚至会畏首畏尾、投鼠忌器,从而产生懒政懈怠的负面心态。因此,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 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让广大党政干部轻装上阵,干事担当,势在必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18年6月,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激励广大干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搏击者,并明确提出,要大力选拔敢担当、善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2.有利于推进改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保护党政干部思想解放、锐意进取、敢创敢试,减少影响党政干部干事担当的消极因素,是推进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为官不易”,迫切需要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其价值追求就是为干事担当的党政干部“消除顾虑”“甩开包袱”“撑腰鼓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推进改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为激发党政干部干事担当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的“部分官员不作为真实原因”调查,有51.8%的受访者将“不敢为”视为我国官员不作为或为官不为的真正原因,而“不敢为”与我国当前推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有关。要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有所作为,就要允许他们犯错,尤其是对于不是主观意愿造成的错误,应该宽容犯错,鼓励创新。同时,也要立好边界,依法依规进行。任何人、任何政策都无法做到先知先觉,一旦决策不正确,就应该由纠错机制发挥其特定的作用。

4.确保党政干部为改革发展事业贡献自己全部才华

在调研中发现,乡镇干部急需要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乡镇干部是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拆违治乱的主力军,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诺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一项政策精神都要他们去落实,每一次创新突破都要他们去攻坚,每一次检查考核都要他们去准备,他们无怨无悔,埋头苦干,甚至流血流汗。但是搞不好哪天干过了或者没干到点上出了问题,他们面对的将是各方面的问责,各种的党纪政纪处分。而容错机制既能让基层干部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又能敢闯敢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科学界定容错纠错之“错”的内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担当环境

本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广泛深入征求各县(区)和涉及问责的市直部门意见建议,紧密结合张掖实际,对合理容错纠错的对象、情形、条件、程序、纠错方式和相关要求等做了梳理和归纳,科学界定容错纠错之“错”的内涵。

1.容错纠错应当坚持的标准

容错纠错应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判断标准:把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2.明确容错纠错的对象

容错是包容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发生的无意过失和探索性失误、错误,对这些失误、错误予以免责或者从轻、减轻处理。纠错是纠正工作失误、错误以及问责泛化简单化等错误决定。容错不是保护那些胡干蛮干、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执行的干部。容错不是不守纪律底线,而是必须有清晰的边界,尊重科学决策、集体决策,守规矩,履职责,严程序。容错的对象特指主动作为、善谋勇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改革创新者。

3.科学界定范围

容错机制是介于激励和约束之间的举措,是改革的必然,有利于明确党政干部对风险的预期,使他们对具体施政行为有更清晰的把握,是對改革者的体谅、包容和保护。

首先,明确能够予以容错的情形共有9类。主要包括: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在推进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转型跨越等重大战略决策中,因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填补机制空白,疏通政策堵点,突破工作瓶颈,出现探索性失误的;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中,主动履职、创新探索,出现失误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中,因着眼于推进简政放权、便民利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实施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出现一定失误或偏差的;在推动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中,为提高效率,主动作为、大胆履职,但因无意过失造成失误或引发矛盾的;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承担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揽责涉险、积极担当作为,但因无意过失出现失误偏差的;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复杂矛盾纠纷中,因勇于破除障碍、触及固有利益,造成损失或引发信访问题的;因国家政策调整或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变化,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

其次,明确不能够予以容错的情形共有10类。主要包括违反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的;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不力,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坐失改革发展良机;履行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管理宽松软,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引发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以及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责任事故的;引发较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经组织提醒、警告或问责后,仍重复出现失误和问题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明确规定不能予以减责、免责的;借改革之名,抬高办事门槛,提高服务对象办事成本、降低行政效能的;出现的错误是由主观故意造成的;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次生灾害的。

再次,容错认定必须遵循一定程序。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审计、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容错认定协调小组,对需要容错的事项严格按4项程序进行。一是提出申请。相关单位或个人被启动问责程序后,认为符合容错情形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二是调查核实。受理机关或部门对符合9类容错情形之一的,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核实,广泛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充分听取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申诉意见,30个工作日内形成调查报告。三是认定反馈。调查核实结束后,受理机关或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认定结论,并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给申请单位或本人。对涉及政策性、法规性强,情况较为复杂的,可以暂缓作出认定决定。四是结果报备。受理机关或部门作出的认定结果,按程序上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最后,明确容错清单。在容错标准上,必须划定严明纪律规矩底线,要求在客观上必须是党纪党规、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经过了集体研究、民主决策,且没有谋取私利的行为;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公心,出发点是为了发展,没有违纪的故意。

4.容错纠错情形的免责或减责

经调查核实,确定予以免责的单位和个人,可按规定从5个方面免责或减责。主要包括:在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中免予扣分;在干部提拔任用、职级职称晋升时不受影响;个人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不受影响;个人评先评优中不受影响;对确需追责的单位或个人,可根据有关规定减责,酌情从轻、减轻处分或组织处理。

三、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的方法与途径

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对于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框架、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 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1.要综合施策组织实施

加强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会商。执纪问责是纪检部门的职责,容错纠错主要由组织部门牵头。两个部门应当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对可能符合容错纠错情形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共同商定是否予以容错免责。一是抓早抓小。干部所在单位和组织部门对干部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和治理。二是查找原因。审计部门发现干部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员干部所犯错误的性质,采取下达纪检监察建议、提醒约谈、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有關单位或个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及时纠正失误和偏差,推动问题整改。三是区别对待。纪检监察机关合理运用“四种形态”,实施分类处置,帮助绝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及时纠正错误,对认错态度好、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的,酌情予以免责,确需追究责任的,则从轻减轻处理。对极少数心存侥幸、隐瞒问题、拒不改错、对抗组织的,应当从严审查处理。

2.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

建立容错机制的同时,要建立完善配套的纠错机制,正确处理好纠错与责任追究的关系。同时要注重引导干部加强对决策规律的研究,决策前多开展调研,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搞好科学论证,规避再犯类似错误。

3.在操作程序上,要建立申辩机制和评估机制

在问责决定前,允许行政人员举证解释,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重点评价改革的必要性、民意认可程度、改革失败的价值,综合考虑是否应当容错。要用完善的救济体系保障容错的实效,建立健全包括评估、申诉、澄清、保护、激励、保障等在内的容错救济体系,通过及时消除信访负面影响、严肃查处诬告行为、实行案件审查助辩制度、完善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和澄清保护制度等方式,为改革者戴上“护身符”。

4.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加大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管理监督力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实现查核全覆盖。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力度,深化“为官不为”专项整治,进一步形成治庸治懒整体合力。健全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不断扩大谈话覆盖面。

5.建立提醒和备案纠错机制

对同一类问题频繁出现或者同一行业、领域集中出现的易错情形,积极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并警示提醒,防止类似错误和问题重复发生。对于问题复杂、存在较大风险的改革创新项目,采取事前备案审查,加强全程跟踪服务,及时纠正改革创新中的偏差和失误,确保重点改革项目顺利推进。

6.要建立为官不为问责处理机制

对干部存在为官不为的情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及时进行提醒、函询、诫勉,建档备案。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党员干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向组织部门提出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免职、降职等调整建议。对推进改革创新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以及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的,要依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进行问责。对于慵懒散漫、为官不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疏于管理,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依纪依规严肃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要完善相关奖惩激励机制

一要坚持精神激励。通过表扬、嘉奖、记功等方法,引导干部争当先进,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工作责任感、进取心和荣誉感。二要强化物质激励。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改善干部福利待遇,满足广大干部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三是发展机会激励。可为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者,多提供学习机会,使其有机会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制度,为年轻优秀干部提供脱颖而出的机会,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

8.纠错容错机制建立后要接受广泛监督

基于容错纠错机制的特殊性,政府应在出台容错纠错细则后,在各大媒体进行公开,讲清容错纠错机制内涵,避免群众对于这一机制的误解,让广大群众明白这一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积极性,而不是包庇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当启动了容错机制后,政府应公开容错纠错事情来龙去脉,给干部和群众一个交代,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同时,要坚持有错必纠。如果已发现决策失误,就应重新履行科学论证、征求民意等法定程序,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难最低,真诚取得人民的谅解。

四、结束语

当前,张掖正处于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关键节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面对诸多重大艰巨的任务,尤其需要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啃“骨头”,涉“险滩”,去尝试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能否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对于改革创新重大战略任务的有效落实具有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生根,就是激励党政干部干事担当作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给干事创业者撑腰,给改革创新者松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实现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与注重关心激励干部相结合,不断提振党员干部干事担当精气神。

作者简介:

蒋兴国(1972—)男,甘肃张掖人,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生态经济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方法途径
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探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大力提高党政干部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
高校党政干部评价体系研究
当代中国官本位意识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