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研究及其现实价值
2019-09-06宋高旭
[摘要]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陈云同志在计划经济及改革开放初期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陈云的经济思想体系对我国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变局时期对外关系处理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综合平衡论;现实价值;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0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1—0073—04
[作者简介]宋高旭,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陈云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长期主持全国经济工作,在数十年的经济工作实践中,依靠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刻理解形成了丰富且行之有效的经济思想体系。
其核心思想可以用实事求是、内外平衡来概括。例如,建国初期,他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他认为经济建设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国家干预,创造性提出了“四大平衡”的经济思想。他根据中国数千年的土地斗争历史和国内外现实背景,认为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提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历史经验。陈云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和我国具体国情的深入探索和准确把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陈云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陈云的经济思想体系是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历程逐渐形成的,随着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革命战争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形成。
(一)萌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
1944年,陈云在延安主持财经工作,提出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和贸易政策,促进社会生产,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他认为要统筹考虑财政、金融、贸易政策,根据社会经济现实,有时财政要服从金融及贸易发展,有时金融、贸易要为财政服务,金融、贸易、财政的统筹平衡成为综合平衡理论的源头。
1948年,陈云担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领导解决东北地区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针对东北当时出现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通货膨胀严峻、实际工资下降等问题,他向中央提议要加强工业发展的计划性,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打击投机资本,提出企业管理工作要实行民主化、企业化,要重视对技术的培养,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
(二)形成时期:“一五”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国务院副总理、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经济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经济基础,恢复被长期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1.打击投机资本,建立市场秩序。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由于长期战争,全国各地通货膨胀严峻、市场秩序混乱,旧社会时期畸形发展的私人投机资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出现多次大范围的物价波动。为打赢这场市场主导权的“经济战争”,陈云冷静地分析双方情况后采取了先防御后进攻的斗争策略,成功对投机资本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之后,为巩固胜利成果,中央决定统一管理全国金融、财政及外汇,成功规范了经济秩序。
2.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打击了市场上投机资本,实现物价稳定后,1950年出现工商业凋零,市场上出现了物价大幅下跌、产品滞销、工厂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为恢复国民经济,扩大社会生产,政府开始第一次调整工商业,由陈云主持调整工作,通过召开全国性各行业工作会议,制定行业产销计划,减免税收负担,调整劳资关系和公私关系,大力收购农产品等措施,使私营工商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开始恢复。
(三)充實阶段:“大跃进”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
在“大跃进”时期,他反对经济冒进,强调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制定经济指标。例如,在对钢产量、煤炭、电力等指标方面,陈云致信毛泽东,认为要根据实际的资料科学制定指标。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经济工作方法,在“左”倾主观主义盛行时期,为国家减少了大量损失。
(1952年=100)
陈云认为,产业经济结构要按照合理的比例健康发展,然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由于大炼钢铁带走了1亿多的劳动力,钢铁产业迅速膨胀,与之相适应的电力、煤炭行业也迅速扩大,经济结构比例大大失调,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民生问题。1959年至1962年期间,国民经济急剧下滑,基本回到了1954年的水平。在农村,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没有自由交易市场,社会商品供需矛盾突出,民生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劳动力、原材料不足很多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陈云认为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为此,陈云对1962年度计划做了大幅修改,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生产、市场秩序上,放缓了重工业生产,同时提出实现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按合理比例发展的思想。到1965年,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
(四)成熟阶段:“文化大革命”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总结经验教训后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新一轮调整。认为国民经济结构比例要恢复到合理的状态才能健康发展。到90年代初期,针对当时出现的经济过热、金融秩序混乱、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等问题,他及时提醒要适当调整经济结构。
二、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综合平衡论
综合平衡论本质上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社会再生产各部门、要素要按比例平衡的体现,陈云将其上升到国家财政、金融信贷、外汇及物资管理四方面的综合平衡,通过计划及市场手段,着眼于全局,统筹协调经济结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他认为平衡的结构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比例和平衡是相互一致的关系,符合适当的比例大致上也是平衡的,平衡的结构大体上也符合一定的比例。[3]
第一,要根据经济状况来确定比例关系。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各个国家、国家的不同时期都不尽相同,要根据资源禀赋、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特点等情况具体分析。[4]第二,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陈云认为,经济建设是全社会所有成员共同的经济行为,必须坚持整体思维,在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礎的社会现实下,必须以农业为基础规划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第三,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价值规律和按比例规律的有机结合。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了发展,认为既要有按比例发展的计划,也要有价值规律的实践作为调节,只有计划没有市场难以充分搞活经济。
总体来说,陈云的“综合平衡论”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套完整的宏观经济发展思想体系,为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初期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经济体制改革论
党的八大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上,陈云提出了“三主三辅”思想,即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经济管理体制以集中统一为主,分散经营管理为补充;经济的运行方式既要有统一计划性,也要有灵活多样性,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格局。“三主三辅”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
计划经济时期,陈云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针对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关系,陈云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即“鸟”和“笼子”的关系。陈云说,市场与计划就像鸟与笼子一样,鸟捏在手里会捏死,飞在天空会飞跑,应该在笼子里飞,而且笼子的大小要合适。[5]应该说,陈云这个思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论
陈云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首先,农业生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陈云提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历史经验,“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农业发展不起来,工业就很难发展”[6]。其次,发展农业要开放自由市场,促进城乡交流。他认为开放市场促进城乡交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工商业发展。再次,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陈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解决贫困的着力点,提出了三条重要途径:一是减轻农业税;二是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三是搞多种经营,拓宽农民收入的渠道。最后,农业发展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四)外资引进论
对外经济关系中陈云认为要内外平衡、均衡发展。一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他认为经济对外开放要立足于提高自力更生能力,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充实工业基础,提高企业能力,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化建设。[7]二是引进外资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他认为引进外资技术不能盲目引进,要与配套投资能力以及还本付息的能力相适应。三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资本主义所利用。陈云提出在研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科学先进成果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家逐利的本质,要始终对被资本主义利用的可能性持有警惕。
三、陈云经济思想的现实价值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发展以及长期主持我国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逐步成熟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其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把理论经验和国情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使这种思想能够科学有效指导我国经济建设。他的经济思想也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社会现实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平衡理论并未过时,综合平衡实际上就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仅仅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代,经济结构要按照合理的比例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同样存在合理的经济结构比例。综合平衡论本质上是按照经济规律进行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各部门、各要素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云的“四大平衡论”要求财政、金融、外汇和物资要均衡发展,然而多年来粗放式发展,出现了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的现象。金融领域,金融的超常规发展致使资本泡沫化严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致使泡沫在这几年迅速扩大,互联网行业的新概念比如P2P、众筹金融、电商金融等的出现能够迅速募集大量资金,然而其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资本泡沫化促使房价快速上扬,居民杠杆率超越美国达到112.2%,金融的畸形发展背离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职能。财政领域,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政府就财政和事权进行了划分,为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逐渐形成了依赖土地财政的格局。外汇领域,货币发行与外汇储备关系颇大,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刺激经济的底气,然而近期中美开始贸易战以后,外国消费需求不足,出口萎缩,外汇储备逐渐下滑,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大。实体经济领域,出现新旧动能转换的空白期,由于国内外消费需求不足,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运营成本上升,致使企业利润率下降,企业破产退出现象频发,实体经济不振。因此,为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必须综合考虑金融、财政、外汇及实体经济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探讨合理的经济结构比例,扩大金融业改革和开放力度,提升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助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要全面振兴,必须按照经济规律来发展。陈云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创造性应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主张农村的生产力决定农村的生产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适应与否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必须改革制约农村先进生产力发挥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其次,要开放农村市场、促进城乡交流。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着力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问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农业。陈云提出了科技兴农的思想,引入科技这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素,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探索实现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想与农业的创新结合,发展智慧农业,实现农业多样化经营。最后,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陈云强调必须要把防止污染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治理污染,这对我国实施污染防治重大攻坚任务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有助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陈云经济思想中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其实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本质是对资源配置方式的思考。计划经济时期,市场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补充,是在计划的“笼子”里合理的运行;市场经济时期,政府要放开对市场进行管理的“笼子”,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动力作用,然而又不能放任市场任意“飞腾”,要在市场自发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市场失灵”、经济过冷过热等情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市场的运行暗含政府促进的因子,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调控同时又在市场运行的规律基础上进行,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相互转化。陈云的经济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如何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有助于正确处理变局时期对外关系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以美国退出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議为代表,世界秩序面临坍塌的危险。在这变局时期,美国为保住一超独霸的局面,实行“美国优先”的战略,视中俄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对中国进行贸易战,重点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及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领域进行阻挠。
陈云对外经济关系论中认为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并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楚地认识到资本家逐利的本质,防止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思想在今日重大变局期间以及中美爆发贸易战的现实中仍有指导意义。“越是敌人反对的越是我们要坚持的”,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等领域的打压正说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占领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发展领域的“制高点”。坚定不移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有步骤有计划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同时引进外资要量力而行,综合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严峻的国际形势,只有不断总结国内外各种历史经验教训,才能顺利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正是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一步步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1.
[2]王春正.学习陈云统制经济思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A].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陈云经济思想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55-65.
[3][4][5][6][7]陈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83,247,61,245.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