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元文》补遗及考证九则

2019-09-06张利军

图书馆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士林赵孟頫文集

张利军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李修生等主编的《全元文》汇聚有元一代之文章,成书共计六十册,为学界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本书卷帙浩繁,规模宏大,故也有失收和错误的情况。刘晓《〈全元文〉整理质疑》一文就曾指出《全元文》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归纳为4 条:一是漏收作者问题;二是作者小传考证欠精详;三是文献搜集不全;四是选用版本不当。[1]

自《全元文》出版以来,学界就涌现出许多为其补遗、校勘、考证以及讨论其编纂之得失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其中不乏为《全元文》补目和辑录百篇以上者。如刘洪强《〈全元文〉补目300篇》一文,通过“《禅宗全书》中有大量的元代文章未收,尤其以和尚的语录为主”[2],为《全元文》补目300篇。杨匡和发表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的《〈全元文〉失收序文303 篇补目》和《〈全元文〉失收序文补目(一)》二文,“发现《全元文》漏收诗歌序文的情况比较严重”[3],于是从《元诗选》《元诗选补遗》等搜集,共计补《全元文》失收之诗序文篇目728 篇,成绩卓著。不过,其将同一篇诗序割裂而只录序入《全元文》,是否合适,仍然值得商榷。近年来,陈开林系统研究《全元文》一书,撰有《〈全元文〉编纂考索》博士论文一部[4],并在其后为《全元文》辑录和补遗,发表了多篇论文。

笔者在查找有关任士林的文献时,发现了几篇失载于《全元文》的散佚之文,或虽载于《全元文》中,却有脱漏和错误的情况。目前这几篇文章也不载于其他人为《全元文》补遗和辑录的论文中,遂对其进行补遗和考证,以备学界利用。

1 从《元松乡先生文集》补遗和考证四则

国家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元松乡先生文集》十卷,为宋末元初浙江奉化(今浙江宁波)人任士林的诗文集。此诗文集卷首有赵孟頫、陆文圭、杜本、邢泰四文,其中赵孟頫和陆文圭二文载于《全元文》中,可以与之校勘,而杜本和邢泰二文不载于《全元文》中,可补《全元文》之缺,下面分别述之。

《元松乡先生文集》卷首收有赵孟頫《任叔实墓志铭并序》,《全元文》卷五九八也收有此文,不过二者文字略有出入,见表1。

表1 赵孟頫《任叔实墓志铭并序》校勘

首先,《全元文》本均作“君”,而《元松乡先生文集》本均作“公”。其次由上表可以发现,《元松乡先生文集》中所收赵孟頫之文更准确、完整,如“友人中顺大夫泰州尹兼劝农事赵孟頫为文并书”一句,不载于《全元文》中,而这句话明确告知赵孟頫在为任士林作墓志铭时,所担任的官职,借此可以考证赵孟頫的仕途履历。再如《全元文》作“父鸣一时”,《元松乡先生文集》本作“文鸣一时”,显然,“文鸣一时”正确。另外《全元文》作“方某”,《元松乡先生文集》本作“方员”。

方员,《全元诗》从元孟宗宝《洞霄诗集》卷十四录方员诗一首《侍句章先生游大涤吾祖白云翁旧题犹在也留诗以纪》。其人物小传云:“方员,号白云,生平不详。元孟宗宝《洞霄诗集》作‘国朝名公’。”[5]按:“句章先生”指任士林,士林有《句章文集》,即今之《松乡先生文集》,其自称“句章任士林”,且士林《元松乡先生文集》卷八中亦有《题大滌洞天》一诗。[6]文集卷首赵孟頫记载:“耜与公弟子严陵方员,拜余詈水之上,涕泣请铭其墓石。”[6]由此可知,方员,号白云,严陵人,是任士林之弟子,曾与士林次子任耜于詈水之上,求赵孟頫为其师撰写墓志铭。

《元松乡先生文集》卷首收有陆文圭叙,没有题目,《全元文》也收有陆文圭此文,题目作《任叔寔遗稿序》[7],二者文字亦略有出入,见表2。

表2 陆文圭叙文校勘

由表2 可知,二者文字虽略有差异,如《全元文》通篇作“君”,而《文集》通篇作“公”。但是《文集》所收陆文圭叙,较《全元文》而言,更为准确。首先,任士林,字叔实,《全元文》均作“叔寔”,错误。其次,“穷于人也”当依据《文集》改为“畸于人也”。《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8]畸人,指不合世俗,禀性清高的异人,与文意更为符合。另外《文集》结尾比《全元文》多出“丁卯孟夏朔,墙东老叟陆文圭叙”一句话,不但可补《全元文》之缺漏,而且此句话明确了陆文圭写作此序的时间,对于考证任士林《松乡先生文集》在元代的刊刻时间,非常重要。

《元松乡先生文集》卷首有杜本序文一篇,没有题目。清代陆心源亦将此文收入其《皕宋楼藏书志》卷九十六,陈开林据此拟杜序其名为“《松乡集跋》”[9],恐不妥。按照先序后跋的原则,且杜本此序,最早出现于任士林元刻本《松乡先生文集》中,因此,如要拟题,作《松乡先生文集序》似乎更为恰当。查《全元文》收杜本文章十五篇,而不载此篇序文。其文曰:

右《松乡集》者,四明任叔实甫所制,诗赋、记序、碑铭、传赞、杂著之文,总若干卷。其嗣子良为江浙行中书省理所案牍官,今杭州路太守任公欲其文之传于世也,就子良求其稿而刻之。子良谓其先人著述甚广,而掇拾于散亡残脱之余者,未能毕见,其仅存者此尔。赵君仲德素与先人游,旧故用意裒集,缮写如此。因拓以遗余,且抆泣言曰:“先人与子夙有文字之契,欢愉忧戚,未尝不相与莫逆也,而先人墓上之木拱矣。始克粗成,是集子宜叙其颠末,以考其成,庶几先人之志也。”

惟叔实甫始自四明山中来杭,倡为古作者文辞,一时惊猜、疑愕、怪笑、非讪者,往往喧杂,独赵公子昂、邓公善之、袁公伯长、周公景远、张君锡、杨仲弘、薛宗海、吾子行、刘师鲁交相推誉,以为柳河东其人也。由是近远求文著金石者,户外之屦相接矣。往时怪笑、非讪者,亦随以服。余时喜从故都遗老承问往昔文献,尤与叔实亲善,又尝从受《中易》之旨。盖叔实粹美质直,爱好人伦,有志于当世,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尝见其意于《送邓善之赴史馆序》矣。中书左丞郝公以事至杭,见其文之典则淳雅,而制行端实。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庶使讲道以淑来学,而竟以疾终。若赵公子昂、袁公伯长、邓公善之继登词垣,使叔实而犹存,岂不能与时翕张,日昌其制作之思,而相与为高下耶?是其所谓浑厚博大、温润清扬者,抑又有非人之所能为者矣,而不使之鸣夫国家之盛,乃独多见于宫祠塔寺琬琰之间,其亦幸托斯文以为世隽永。又若谢翱、胡烈妇传,能使秉彝好德之心,千载著明,是岂徒作者哉!赵公之铭之辞,所谓“木折于山,玉碎于璞”,尤知德之士所以深嗟而痛惜也。京兆杜本序。

按:杜本,字伯原,号清碧,清江(今江西省樟树市)人。杜本比任士林小二十三岁,曾向任士林学易学以及作诗方法,师事任士林。杜本今有《清江碧嶂集》一卷传世。士林卒后,任耜准备刻印其父的文集,遂求序于杜本。通过考证任耜的仕途履历以及杜本的活动时间及范围,考证此序约作于至正三年(1343),比任耜刊刻元至正四年(1344)本《松乡先生文集》,正好早一年。

《元松乡先生文集》卷首另有邢泰序文一篇,也没有题目。《全元文》也没有收录邢泰其人和他的文章。其文曰:

四明山川为越中诸郡冠,钟奇孕秀,宜当辈出。夷考传纪,则唐之贺季真以风流称,宋之二史以富贵显,外是寥寥然。季真不免有狂客之讥,二史相业,容有可议,山川奇秀,二三公能尽当否?余来东吴,获睹《松乡集》,则四明任叔实先生所作也。先生才裕而学博,理足而词胜,无奇奇怪怪之习,有浑浑浩浩之气。凡勒诸金石,形诸题咏,率得体制,名重于当时,可传于后世。山川奇秀于是乎发。呜呼!苏之峨眉,欧之庐陵,始焉赖山川以生,终焉为山川之重,文章何负于山川哉!今四明以《松乡集》重,无疑也。陆子方名世具眼,向已订正而序之,且即世矣。叔实之子子良来为江浙司理官,欲锓诸梓,以广其传。余喜其不私于家也,亦为之书。至元后丁丑三月初吉,阆苑邢泰谨书。

按:阆苑,地名,即今天的四川省阆中市。邢泰其人,据清《康熙永明县志》卷之四《职官》于“元教谕、训导”载:“邢泰,阆中人”。[10]另外卷九《艺文一》收沈芑仁《儒学祭器记》,提到阆苑中邢泰以延祐六年(1319)教谕道州路永明这个地方。[10]元王逢《菜亭四咏》中提到:“江阴儒学教授、阆中邢泰亨翁为记。”[5]可知,邢泰为四川阆中人,曾先后担任道州路永明教谕、江阴儒学教授等。任士林次子任耜(字子良)官于澄川(即澄江,今江苏江阴)时,曾求序于邢泰,邢泰此序文写于后至元三年(1337)。

2 从赵孟頫传世书法作品补遗和考证三则

上海博物馆藏有赵孟頫行书真迹《南谷帖》附题签尾跋,纸本,纵24.9 厘米,横49.8 厘米。卷首有清代书家郭尚先题签“赵魏公真迹”,卷尾有清代潘奕隽、赵魏、齐彦槐题跋。《与南谷书》共二帖,其中第二帖,主要提到任士林去世后,赵孟頫在写给杜道坚的信中,对士林之去世十分悲痛。

《全元文》第十九册第39-40 页,收录此《南谷帖》文字。不过,与传世的《南谷帖》书法作品对校发现,《全元文》收录的此贴中缺“惜哉,薄命乃至是耶。恨客囊萧索,无以为助”;结尾缺“孟頫再拜南谷真人尊师侍者”。另《全元文》通篇作“惟”,而传世的《南谷帖》通篇作“唯”。[11]

西晋文学家陆机曾撰有《文赋》,此赋有一千多字,收入南朝梁萧统所编《昭明文选》中,赵孟頫非常欣赏此赋文,于是用行书精心书写《文赋并序》,此《文赋并序》写成后,于元代,则分别有牟巘、任士林和俞焯题跋;入明,则有陈道复和文征明题跋。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岁(1614),二月四日”条,收录此五篇序跋。(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丛书集成续编》(第39册,史部)(啸园本),在其第766页,“二月三日”这部分结束后,接着就是“二月十日”。“二月四日—九日”这几天记载缺失,所以,此啸园本《味水轩日记》,缺载此五篇序跋。)

此卷书法作品,曾经梁溪徐麟卿、项元汴、陈道复家族和文征明收藏和鉴赏。陈道复的序跋作于“嘉靖壬寅(1542)冬暮”,而文征明跋文作于“嘉靖丙辰(1556)七月七日”。

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岁(1614),二月四日”条载:“四日,太仓陆生来,极言湘中山水之佳。袖出一卷,子昂行书士衡文赋,云乃梁溪徐麟卿家旧物,有诸跋。”[12]可知,到1614年,此卷尚存于世。

其后,此卷书法作品下落不明,如今流传的是明代的拓本,墨迹本。《书法丛刊》载:“明万历二年(1574)五月章田刻。行书。拓本计四十面,面高二八、宽一三厘米。此拓系岳琪藏旧拓精本。”[13]

此书法作品,收元人牟巘、任士林和俞焯的三篇序跋。其中,俞焯所题跋为诗:“二王死后久无人,文赋书来笔法存。深得晋人波撇意,风流气象见王孙。洛阳俞焯题。”[5]此诗已经收入杨镰等主编的《全元诗》中,题目作《题赵孟頫书文赋》。而牟巘和任士林二篇序跋,则不载于今之《全元文》,为二人之佚文,此传世的赵孟頫《文赋并序》拓本文字,与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六所记载文字完全相同,遂辑录如下:

子昂书士衡文赋,曲尽变态,词之妙固有以发之,亦未尝不资乎字之妙而交相发也。松江普照乃士衡故宅,闻师其缇袭善藏,传之无穷焉。丁未重阳前三日,陵阳叟牟巘书。

余老且贱,独不幸得文名。遂来华亭,每过士衡故宅,恨不起千载而商之。碧溪上人出子昂所书文赋示予,人患不游心秦汉以上,士衡所赋,故犹在町畦中耶?子昂当一笑也。句章任士林。[12]

3 贾汝舟补遗和考证二则

《全元文》收录贾汝舟文一篇,即《重修邸氏先茔碑(节略)》,系从《阳曲县志》所辑录。另外,清缪荃孙《畿辅金石通志》和清丁绍基《求是斋题跋》二书也收录此文,所缺文字与《阳曲县志》同。因此,《全元文》所收此文不但为节略文,而且文中缺字甚多。杨长振于2018年5月所作的硕士学位论文《北齐〈邸珍碑〉研究》,于其第二章亦收录此文,据作者所言,该文系“依据已收集整理到的文献资料”而成,且不言该文为节略文。不过核对其文,所缺文字亦与《全元文》同,且其文中之句读,亦有不当之处,如“皇太后往幸覃,怀公自请随行”[14],句读稍误。按:覃怀,夏代地名,在今河南沁阳市、温县所辖地域。因此,当句读作“皇太后往幸覃怀,公自请随行”。

另外,清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清丁绍基《求是斋题跋》和清欧阳辅《集古求真补正》均作“邸彦通重修先茔碑”,再结合文中有彦通等内容,据此可知,此碑是为邸彦通主持重修其邸氏祖先坟茔而撰的。

清缪荃孙《畿辅金石通志》卷一百五十三《金石十六》:“《重修邸氏先茔碑》,仁宗皇庆二年(1313)癸丑八月初七日,贾汝舟撰,正书,篆额。”[15]清丁绍基《求是斋题跋》卷四记载:“邸彦通重修先茔碑,碑在今直隶曲阳县东关外二里许,俗呼王子坟,邸珍墓碑之左。皇庆二年(1313)八月初七日,贾汝舟撰,正书,额篆。碑为元嘉议大夫、济南路□□(按:“□□”乃“总管”二字)兼□□□□□□□(按:“□□□□□□□”乃“府尹本路诸军奥鲁”七字)总管管内劝农事贾汝舟撰。”[16]可知,此碑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东关外。贾汝舟撰写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八月初七日,其时官居嘉议大夫、济南路总管、兼府尹、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可见,古人在为著作或碑刻题名之时,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标识时代、地名、官衔、封号、爵位、俸禄等表明著者社会地位及身份的信息”[17],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

通过仔细查阅资料,发现《光绪重修曲阳县志》卷十三《金石录下》,在收录此文后,其后有按语对其进行补正。[18]遂依据其按语,补齐该文如下:

皇元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会福院使、领工部事邸公重修先茔之碑

昭文邸公彦通,其父讳全,(补:云朔故家,征西将校),以军功升千夫长,佩金符。年老,令长子宏袭职,(补:还自关东),教幼子□(按:“□”疑“志”字,因为邸志亨,字彦通。)亨读书(补:朝经暮史,人十己千,无须臾,殆废)。岁丙午,父尝教诫之曰:“祖宗以来,世次不可考。今行唐有汝伯父邸元帅,天造草昧,时□□(按:“□□”乃“该境”二字)本土百姓与武仙相距。天兵入界,暨真定史侯、藁城王元帅以平乱功,俱授虎符河南沿边管军万户。汝异日当往行唐寻访,□(按:“□”乃“庶”字)知宗族昭穆,坟陇所在,慎无忘也。”

己酉,父下世,年才十三,与萧□维斗,俱拜寓轩张秀实为师。(补:声名日加,进且)天性得绘塑三昧,通(按:“通”误,当作“造”)微入妙,(补:处唐杨慧之而下,不论也。山西士大夫多称道之,彦通异时,必成伟器。观其外,严毅刚明,是烈丈夫之色;叩诸内,诚实乐易,有古君子之风。)每思绎父言,则检巡(按:“巡”误,当作“寻”)前史。汉有大将军太傅修,北朝魏齐间,有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珍,字安宝。几欲前往,伶丁一身,事竟不果。

至元辛未九年(按:“九年”为衍文,当删去“九年”二字)春,安西王(补:令宫中置灯山,已备上元五夜之观。公不劳而办,王惊其敏速,大喜。明日与妃同坐,召彦通问曰:“会读书否?”“幼岁颇攻学业。”命取纸笔,书为诗文。见其字画谨楷,诵之,音吐弘畅,愈益爱之。)为制衣服巾帽系腰,编籍宫中,俾司帑藏财物。

戊寅,王薨。后因事来燕,司徒贾公引见过,有旨:本人能塑,分付阿尼哥国公学梵象。至大德壬寅,皇太后时为太子妃,召赐银钞、衣服、粮食,分付宫女数十人(按:“数十人”当作“数人”),令彦通以古今列女传训诲(补:“之”字)。

乙巳,皇太后往幸覃怀,公自请随行,赐鞍马盘费,扈从而南。丙午,令人就京兆般取父母骸榇,告假归家。营葬毕,复往怀州。未几,行宫还都,授彦通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会福院使、领工部事,出府库财至元宝钞四万定,修盖台山寺院,以成先太后之志。

至大丁未,与司徒尹公、尚书袁公,乘传趋视修寺之役。路经曲阳,见丰碑坏冢,仪石俱存。下马视之,乃邸公安宝之茔也。正与史书中姓字相同,(补:且惊且喜)。

至驿中,彦通心语口曰:“行唐行唐,在何许?”驿吏问其故,具以前事告。吏答:“西南六十里,邸元帅旧宅,即行唐县也。”就唤地主适来:“道旁坟墓是我祖上。”遂出钞一百贯,顾工取旁近之土积而封大之。次年,给地主李益□□(按:“□□”当作“齐钞”)四百贯,买地五亩,就令侄荣焕等看守。彦通每念恒代曲阳,有梦辄到,虽寝兴食次,无时暂忘。甲子一周,得伸先君之遗训;松楸千祀,□(按:“□”当作“幸”)拜远祖之荒坟。□(按:“□”当作“多”)生备尝艰阻,晚景颇获安佚。复欲将山后遗骸,就大坟祔葬。仍买田百亩,以供祭祀。立石以纪本末。(补:幸翰林文之,为传永久,则存没有光矣。汝舟素知其为人,即告之曰:“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今高爵厚禄,初无觊心;继志显亲,可谓纯孝。必及百年,公前途尚远,令冢旁得置子孙数十百家,俾知宗源之所自,责任有在彦通,其勉旃。”)

另外,唐释宗密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书,载有贾汝舟《重刻禅源诠序》一文,此文不载于《全元文》中,故为之句读,辑录如下:

重刻禅源诠序

雪堂禅师,智识雄迈,行解圆通,喜修为,乐施与。一日谓余曰:愚尝患世之学佛者,不究如来设教之因,妄执空有,竞分大小。曰顿曰渐,曰禅曰律,訾訾纷纷,千数百年,如护父足,使具受病。虽遇一二同志,有以启之,恨不能家喻而户晓也。幸得圭峰所述《禅源诠》,其文博雅,其旨切当。悉叙前所患者,道其所以然。且作图示心,一真实谛,含三大义。无明缘染,诸相妄起。依修断法,获证入理。提纲举要,如指诸掌。

昔至元十二年春正月,世祖皇帝万机之暇,御琼华岛,延请帝师,太保文贞刘公亦在焉。乃召在京耆宿,问诸禅教乖互之义。先师西庵赟公等八人,因以圭峰《禅源诠》文为对,允惬宸衷。当时先师嘱其弟双泉泰公为之记,仍命雪堂镂板流行。愚以参问诸方,未暇及此。向于云中普恩、兴国二寺各获一本,后在京万寿方丈,复得辽朝崇天皇太后清宁八年印造颁行天下定本。与文士较正,拟欲刻梓以传永久。请叙一言,庸伸先师遗志。

余闻之喜曰:今子之心,即圭峰师忧世之心也。然不有斯文,无以解其惑;不寿其传,无以利其众。学者睹之,而情不遣、解不生,亦何益矣?古人所谓四难者,今三难不具其一。则在诸方参学者,傥能不负二师弘法利人之念,尽心披玩,情遣解生。如王良总六辔,驰通衢;阿师驾般若航,登彼岸。岂有不达者哉?翰林待制、朝列大夫、同修国史贾汝舟序。[19]

除了以上二文外,贾汝舟还撰有其他文章。据明王圻《万历青浦县志》卷三记载,在元大徳间,翰林待制、知松江府贾汝舟曾为松江钟贾山上的玉淸观写过记。清熊象阶《嘉庆浚县志》记载,元至正(1340-1371)待制贾汝舟曾为今河南鹤壁市黑山南侧的金山嘉祐寺写过记。另外,贾汝舟曾于大德六年为杭州的仙林寺撰写过《仙林大慈恩普济讲寺记》一文。明沈朝宣《嘉靖仁和县志》卷十三《碑碣》:“仙林大慈恩普济讲寺碑记,翰林待制贾汝舟撰。”[20]清黄易《武林访碑录》记载:“仙林大慈恩普济讲寺记,大德六年良月,金应桂书,贾汝舟撰。弘治十三年孟冬,孙暲撰,毛智篆,张本书。”[21]

按:仙林寺,即仙林慈恩普济讲(或者作“教”)寺,在杭州安国坊,始建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因寺后土山名仙林山,寺以此名。明王祎《王忠文公集》卷八:“杭州仙林大慈恩普济教寺,……宋绍兴末洪济大师智卿所建,戒坛在佛殿后。隆兴初赐寺额为仙林,坛曰隆兴万善。淳祐间加寺额为仙林慈恩普济,坛曰淳祐万善大乘。”[22]此寺毁于元末战乱,明清以来,屡毁屡建,今废。

以上所记贾汝舟所撰之文,今各书只存其目,不载其全文,然其碑或存世,故存此以备后人稽考。关于贾汝舟其人之生平,目前所存资料甚少。《全元文》载:“贾汝舟,元仁宗时为嘉议大夫、济南路总管兼管劝农事兼诸军奥鲁,本书收贾汝舟文一篇(按:即《重修邸氏先茔碑》)。”[17]此条资料,系从光绪三十年《重修曲阳县志》卷十三所收《重修邸氏先茔碑》一文之前面介绍碑文情况录出,然其官职不确,正确当作:嘉议大夫、济南路总管、兼府尹、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另外,关于贾汝舟之籍贯和出处,杨长振《北齐〈邸珍碑〉研究》云“广宗县(今邢泰地区)人贾汝舟”[14],其文不注出处,不知系依据何种史料作出,存此备考。

因此,其人之生平,仍然不够详细。通过搜集有关贾汝舟的资料,特制表3,以尽可能勾勒其生平经历及活动范围。

表3 贾汝舟生平活动经历

综合以上史料可知,贾汝舟主要活动于元成宗大德间到元至正间,官至翰林院待制、中宪大夫、松江府兼劝农事。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今上海松江,兼及山东济南、河南和浙江杭州。

贾汝舟曾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奉诏出使朝鲜。《元史》卷二十《成宗三》于“己亥三年春正月”条记载:“复以王昛为高丽王,遣工部尙书也先铁木而(按:明胡粹中《元史续编》作“额森特穆尔”)、翰林待制贾汝舟赍诏往谕之。”[23]明郑麟趾《高丽史》之《世家卷三十一·高丽史三十一》亦载:“夏四月辛亥朔,元遣工部尚书也先帖木儿、翰林待制贾汝舟来诏。”[24]

元赵孟頫在《题李息斋为任叔实墨竹二图卷》前面的序文中说:“叔实先生应卫君有山之招,将过华亭,枉道访余,且出诗卷见示。辄次严韵二首,一以寄卫君,一以奉叔实,并简詹载使君。”而且,其第二首诗结尾两句为:“应同贾太守,话我失前期。”[25]

诗中提到的任叔实,即任士林,字叔实;卫君,即卫谦,字有山,号山斋;而贾太守,即贾汝舟,字詹载。陆心源亦猜测:“詹载疑即其字。”[26]贾汝舟其时,任松江知府。《崇祯松江府志》卷二十六《题名》于“知府”条载:“贾汝舟,至 大间任。”[27]任士林受其好友、松江华亭人卫谦之邀,携家华亭的时间,正是至大元年到二年,士林卒于至大二年(1309),这与《崇祯松江府志》所记载的,贾汝舟于至大间任松江知府,亦正相符合。

因此,其人物及生平经历大致为:贾汝舟,字詹载,活动于元大徳到元至正间,主要活动范围大致在松江,兼及山东济南、河南和浙江杭州。曾于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以翰林院待制的身份,奉诏出使朝鲜。大徳间(1297-1307)官翰林待制、知松江府。大德六年(1302)官居嘉议大夫、济南路总管、兼府尹、本路诸军奥鲁总管、管内劝农事。大德九年(1305),官居翰林院待制、朝列大夫、同修国史。至大元年(1308),官居翰林院待制、中宪大夫、松江府兼劝农事。贾汝舟与赵孟頫、任士林、卫谦、邓文原、牟巘等相交游,今辑得贾汝舟文二篇,即《重修邸氏先茔碑》和《重刻禅源诠序》。

猜你喜欢

士林赵孟頫文集
甬上宋元五家之一
——任士林字号、籍贯考
《熊铁基文集》出版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郭汉城文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