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的疗效分析

2019-09-06尚琦营口市中医院辽宁营口115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廉泉洼田针灸

尚琦 营口市中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本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仅接受常规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则接受中医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状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吞咽困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获得的总有效率是74.55%,研究组是90.91%(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临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方式疗效明显,值得推荐应用。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疾病,有着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吞咽困难障碍为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30%~65%,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障碍等,很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和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窒息致死,所以对该类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十分有必要[1]。当前对于该病主要采取吞咽训练康复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法,本文旨在对这两种方法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40~79岁,平均(56.85±6.1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其性别与年龄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与西医《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标准相符;与中医《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相关标准相符;经过洼田式饮水试验后确认吞咽困难;意识清晰;家属或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2]。

排除标准:有严重的精神或者意识障碍;资料不全;不配合治疗工作者[3]。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吞咽训练,包括康复训练、舌体功能训练、口面肌肉训练及冰棒冷刺激训练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声门上吞咽和口腔咽部冷刺激、声带闭合训练、侧方团圆、舌肌训练、面唇肌肉训练及点头样吞咽训练等[4]。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采取针灸治疗,具体为:①选穴和针刺:选择患者头部两侧风池穴、地仓穴、下关穴、夹承浆穴、天突穴、扶突穴、金津穴、廉泉穴、翳风穴、玉液穴及列缺穴等加以针刺,其中,天突穴采取直刺0.3寸后向胸骨柄后进针,金津穴、玉液穴采取点刺放血法,廉泉穴采取泄泻得气法,翳风穴则向喉结处进针1寸,其他穴位则采取平补平泻法,每次针刺留针时间约为20min,每隔2d针灸1次,连续治疗7次。②点刺放血:操作者指导患者放松身心,舌头自然地伸出并伸直,若舌头无法伸直,用纱布帮助固定舌体在口外。消毒舌体后,则用1.5寸毫针点刺患者金津穴、玉液穴,放少许血后便可,不需留针,每隔3d点刺1次,连续7次。③电针治疗:当患者廉泉穴或一侧廉泉穴在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3~5Hz疎密波)实施电针治疗,以患者耐受度为准,调节治疗强度,留针30min。④不良反应解决措施:若患者治疗期间有恶心、头晕、心慌等不适症,需立刻协助其取平卧位,常规做晕针处理。对点刺放血后有感染症状者,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1.3 疗效指标

洼田饮水试验:使患者端坐,喝30mL温开水,观察其喝水所用时间和呛咳情况,评价如下:1分:可1次顺利咽下;2分:分为2次或以上咽下,无呛咳情况;3分:可1次咽下,有呛咳情况;4分:分2次或以上咽下,有呛咳情况;5分:咽下困难,呛咳频繁[5]。吞咽障碍分级标准:1级1~3分,表重度吞咽困难;2级4~6分,表中度吞咽困难;3级7~9分,表轻度吞咽困难;4级10分,表正常吞咽。疗效评价为:显效:吞咽困难障碍症状基本消失,洼田饮水试验10分;改善:吞咽困难障碍症状减轻,洼田饮水试验提高超过3分;无效:吞咽困难障碍无明显改善,洼田饮水试验提高不足3分。有效率=显效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加以处理分析后,统计学结果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后困难分级情况和吞咽困难评分

治疗后研究组吞咽困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评分研究组为(8.33±1.24)分,高于对照组的(7.01±1.11)分(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治疗后困难分级情况[n(%)]

2.2 比较两组治疗所获得的总有效率

经治疗后,对照组获得的总有效率是74.55%,研究组是90.91%(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治疗所获得的总有效率[n(%)]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属于中医学中的“喉痹”“舌蹇”范畴,因脑脉闭塞引发脑髓不足所引发的舌咽功能障碍。临床常采取吞咽康复训练,但因个体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并不理想。通过针灸,可刺激患者颈咽穴位,起通经活络和改善吞咽功能之效。针刺风池穴、地仓穴、下关穴、夹承浆穴、天突穴、扶突穴、金津穴、廉泉穴、翳风穴、玉液穴及列缺穴等,可在经络传导中起开窍利咽以及调和阴阳之效,提高患者吞咽中枢神经支配能力,改善小韧带和肌肉功能,对吞咽的反射弧传导起促进作用。在针灸穴位还能快速将自由基清除,防止脑神经受损,改善患者脑部血液的循环,促进脑卒中康复。其中,金津穴、玉液穴是经外奇穴,穴位的浅层区有舌神经及舌深静脉等分布,深层区有舌动脉、舌神经和舌下神经等分布,对其进行针灸,可提高患者吞咽神经反应。而点刺放血有通利舌脉和活血利咽的作用,可刺激神经末梢,加快生物电的释放,对于神经反射恢复作用十分显著,还可促进吞咽反射弧和肌肉协调性重建。

本组对照组55例仅接受常规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则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治疗后,结果发现研究组吞咽困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吞咽困难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经治疗后获得的总有效率是74.55%,研究组是90.91%(P<0.0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障碍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疗效明显,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廉泉洼田针灸
探议廉泉穴※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廉泉与故宫文物保护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