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极化气体肺部磁共振成像
2019-09-06王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北京100081
王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北京 100081)
内容提要: 肺病是全球高发疾病,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尚缺乏有效反映肺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超极化气体MRI是一种新兴技术,满足了肺部功能成像需求。与质子MRI不同,超极化气体肺部MRI可以肺部气体空间或肺部组织内的自旋成像,为肺部MRI增加了实质性的价值和诊断潜力。文章介绍了超极化气体MRI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2018年癌症统计数据,肺癌是全球发病率(11.6%)和病死率(18.4%)排名首位的恶性肿瘤疾病[1]。由于空气污染、烟草吸食、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人民肺部健康形势不容乐观,肺部疾病的早期诊治是当前医疗领域的重点问题。临床常用的肺部影像检查方法,例如X射线摄影(DR)、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等均存在放射性伤害,无法直接评价肺部器官的气-气、气-血交换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无放射性伤害,软组织图像对比度较好,作为一种影像学研究方法适合用于器官功能评价。临床常规MRI的图像信号来源于人体内部的水质子(1H)。虽然多数实体器官中1H分布丰富,但是肺部主要由气体和空腔组织构成,导致肺部MRI图像质量较差,阻碍了MRI在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基于MRI技术,科研人员尝试了注射Gd造影剂灌注成像(PWI),基于内源性示踪剂的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以及其他特殊造影剂(19F、17O等)增强成像等,对肺实质组织开展了多项研究,均存在不足之处。关于肺部通气功能,临床目前缺乏真正无创、无放射性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1.超极化气体成像
惰性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安全,经超极化处理后能够大幅度提升气体极化度,增强磁化矢量[2]。采用超极化惰性气体作为MRI造影剂,可有效改善肺部图像信噪比,供临床用于肺部通气成像。超极化气体MRI的技术原理和实现过程较为复杂,关键步骤是将吸入肺部的惰性气体进行超极化预处理,需要高效率的惰性气体极化装置。由于目标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不同,通常面向1H频谱的临床常规磁共振成像设备无法直接用于惰性气体成像,需要研发专用的宽频带谱仪、射频放大器和线圈,以及特殊的肺部成像序列等[3]。
1.1 惰性气体超极化
超极化装置是惰性气体成像的核心环节,工作原理如下(见图1):①将碱性金属(铷Rb等)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加热气化;②利用自旋交换光泵(SEOP)原理,施加外部磁场,激光照射激发气态碱性金属原子跃迁至高能态;③均匀混合金属气体与惰性气体(3He,129Xe),借助气体分子碰撞进行能量交换,实现惰性气体分子的超极化处理;④将超极化后的惰性气体通入置于永磁体中的冷却收集装置(液氮冷阱),低温环境下固化和分离惰性气体。
表1.常见超极化气体的物理特性[5]
图1.典型的129Xe超极化过程示意图(注:首先向激光极化腔内注入1%极化度的129Xe、89%4He和10% N2的混合气体,完成自旋交换光泵过程(SEOP)。当混合气体流出极化腔后,由于129Xe在77K低温(液氮)环境下会快速结冰,可以利用液氮将129Xe冷却固化,与4He、N2进行分离。累积收集一定剂量的固态超极化129Xe,在成像前预置于室温下解冻,装入医用气体袋中保存,供患者吸入后进行MRI扫描。保存于气袋中的超极化气体半衰期约为1h。)
1.2 多核磁共振成像设备
3He和129Xe的旋磁比与1H(42.576 MHz/T)差异较大,需要特制的宽频带谱仪和射频线圈(图2)等硬件设备,才可能实现多原子核成像(表1)。
超极化气体吸入肺部后,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弛豫作用恢复气体极化度,所以属于不可再生的造影剂。传统MRI的扫描参数和成像序列,例如90°射频脉冲、化学位移成像等,不适合直接用于超极化气体成像。为了充分利用气体极化度,超极化气体MRI一般采用小角度激发的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在相位编码方向逐次调整激发角度,使所有相位编码扫描均具有相似的磁化矢量。结合螺旋成像(Spiral)、平面回波成像(EPI)等快速序列,以及并行加速、压缩感知等图像采集重建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像速度,推动肺部动态通气成像的临床应用[6]。
图2.典型的肺部超极化气体MRI的射频接收线圈[4](注:a.超极化3H鸟笼线圈;b.超极化3H肺部相控阵线圈;c.超极化129Xe肺部相控阵线圈。肺部线圈c专门为手臂设计了单独开口,更贴合人体胸部表面。)
图3.超极化129Xe的静态肺部实质MRI图像(注:从上至下分别是:成年健康志愿者,老年健康志愿者,吸烟者(尚无COPD),慢性肺阻患者(COPD),哮喘患者和肺纤维化患者(IPF)。)
2.肺部临床应用
在超极化气体肺部MRI检查前,应备好医用气体收集袋,装盛一定剂量的超极化气体。扫描开始后,先进行常规1H MRI采集肺部定位像和结构像。常规MRI扫描结束后,可通过语音提示患者吸入预制的超极化气体,并立刻屏住呼吸,开始进行超极化气体成像。超极化气体吸入患者肺部后,经气管和支气管逐级深入扩散至肺泡,充盈整个肺部,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超极化气体成像。
超极化气体MRI的图像信号与肺脏健康程度直接相关。超极化129Xe图像可以反映不同肺部疾病状态的通气模式[3]。一般而言,健康人的气路顺畅,吸入的超极化气体在肺内分布均匀;患者肺部结构和功能产生病变,导致肺内超极化气体分布不均匀,引起图像信号产生不同程度的缺失。此外,MRI图像信号同时受到肺内氧浓度差异的影响,而氧浓度分布与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有关。当超极化气体吸入肺部后,与肺泡内残留的顺磁性氧气逐步混合,纵向弛豫时间T1将随着氧浓度增加而减小,进而影响磁化矢量和图像信号的变化(见图3)。
3.展望
超极化惰性气体作为一种安全的MRI造影剂,为临床评价肺部形态和通气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国际上较早开展超极化气体MRI研究的科研机构,自主研制了级联激光光泵129Xe气体极化装置,采集了国内首例人体超极化气体肺部MRI图像[7]。目前该所科研团队已研制出超极化气体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整套样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例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也开展了类似研究。通过科研人员、监管机构和临床医学界的共同努力,有利于促进惰性气体超极化技术创新,加速超极化气体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