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朝日新闻》的角色转变与责任缺失
2019-09-06李方凌
◎李方凌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报业逐渐发展呈现出政治集权化和资本市场化的“二元化”模式,但由于日本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报业的新闻自由必须让位于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为了达成自己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将报业纳入战时体制,军队和政府逐渐蚕食报刊独立和新闻自由。直到二战爆发,日本报业已完全纳入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全面监管和控制之下。
《朝日新闻》于1879年1月25日创刊,1940年9月1日各地出版的报纸统一刊名为《朝日新闻》。在报业法西斯化的大潮下,《朝日新闻》创刊以来奉行的“不偏不党”、“公正无私”的办报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直到二战前完全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宣传工具。本文试图分析“二战”中《朝日新闻》的角色转变与责任缺失。
一、“二战”中《朝日新闻》的角色转变
(一)从积极的舆论批评监督到对报业法西斯化保持沉默
《朝日新闻》自1879年由村山龙平创办以来,坚持“不偏不党”、“公正无私”的办报原则。这个原则也让《朝日新闻》在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前有自己独立的态度和观点。在20世纪20年代,在大正民主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日本新闻界坚守着自己的新闻自由理念和专业态度,对日本军部鼓吹对外侵略和扩大军备进行了批判。《朝日新闻》告诫政府不要出兵中国东北,应以外交手段解决中日争端问题。
1936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内阁情报委员会”,加强对新闻言论的统一管制。日本政府还先后制定了《不稳定文书临时管理法》、《国家总动员法》、《新闻事业令》、《新闻事业令实施规则》等一系列法规给予传媒业束缚,限制新闻出版活动。]同时,日本军部部分青年军官为了推动政府的法西斯化,大肆刺杀他们认为会对政府法西斯化起阻碍作用的政府官员,媒体也不能躲过军部青年军官们的暴力行动。在日本陆军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政变中,朝日新闻社遭到打砸破坏,政变参与者认为《朝日新闻》“标榜自由主义,拥护重臣集团”,事后《朝日新闻》却保持了沉默。
(二)从对报业统制体制的抗争到妥协
《朝日新闻》在日本政府和军部制定报业统制体制中有过两次大的斗争:
1.《国家总动员法》的反对与妥协。日本近卫内阁于1938年4月制定的《国家总动员法》使日本政府完全掌握了报纸的生杀大权,日本新闻事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制中。新闻界对《国家总动员法》非常震惊,包括《朝日新闻》在内的日本报业核心团体向政府表达了抗议,虽然日本政府与新闻界达成了妥协,但是在后来颁布的各项法令,实际上确立了比《国家总动员法》更加严厉的新闻统制,《朝日新闻》等日本主流报界还是被自动纳入到了严厉的新闻统制当中。
2.“一县一报”和“全国一社”措施的反对和妥协。1941年2月,新闻联盟公布了“一县一报”和把全国报社合并为一个公司的“全国一社”措施,这无疑对《朝日新闻》来说等于宣判了死刑。《朝日新闻》联合《每日新闻》、《读卖新闻》坚决反对这一方案,最终,政府放弃了报社统合为一个公司的方案,《朝日新闻》的企业独立性被保住,但是“一县一报”的措施还是实行开来。
(三)从战争的报道者到鼓吹者和煽动者
1.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偏激词语
在以往的战时报道中,《朝日新闻》的报道还能较为客观地对战争进行报道。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媒体公开发表战争号召,指责中国刺激日本,破坏两国稳定的关系。《朝日新闻》在其“号外”发行的卢沟桥事变专刊中,称中国军队为“非法射击”,断定冲突爆发的责任在中国一方,在隐性中给予读者中国主动挑衅日本的观念,引起日本国民对中国军队的不满,从而支持日本出兵中国。在后续的报道中,《朝日新闻》持续使用“非法”、“挑衅”、中国军队“卑劣”、挑战日本“合法驻兵权”、日本政府还击是维护“正当利益”等字眼,歪曲事实,煽动日本国民对中国的仇恨,企图在舆论层面使侵华战争合法化。《日本新闻年鉴》(昭和十三年版)总结道:“以言论自由为传统的《朝日新闻》,成为了最强烈的日本主义鼓吹者。”
2.通过评论制造战争狂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朝日新闻》通过评论将战时鼓动发挥到了极致。1944年朝日新闻创刊57周年之时,《朝日社报》发表《正是决死奉公时,为振奋国民精神而努力》依然要求报社员工们“提高国民必胜的决心”。此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面早已急转直下,但《朝日新闻》依然在煽动战争,制造浓烈的战争氛围。
3.在后方配合政府和军部进行战争宣传
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除了新闻报道外,《朝日新闻》还积极组织后方报界运动,为战争捐款,筹措物资,或者征集歌曲鼓舞军心。
二.《朝日新闻》在战争中的责任缺失
在战时新闻报道中,媒体往往会受到较大的政治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丧失自己的专业主义理念、不再坚持真实客观的报道取向,在战争时期媒体也需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朝日新闻》在日本政府和军部逐步走向战争的途中,没有坚持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取向,没有发挥出媒体应有的批评和监督的职能,反而被裹挟到军国主义和战争狂潮当中,成为了日本政府和军部宣传战争、欺骗民众的舆论机器。
1.在报道中欺骗和误导日本国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贯彻新闻的真实与客观。在日本政府和军部严格的新闻审查下,二战中日本军队的作战情况和犯下的滔天罪行被日本官方与媒体巧妙地掩盖了起来。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被《朝日新闻》用日军占领南京后“治安回复”、“秩序井然”等捏造的虚假新闻,欺骗日本民众,渲染日本对中国的战争是正义的,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官方的严厉审查和报纸的回避中只字不提。
2.在舆论层面迎合狂热的战争宣传
进行舆论引导是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以自己的影响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介充分发挥社会守望者的重要方法,是促进社会稳定向前的重要力量。昭和时期,《朝日新闻》已不再是一个附属于党派的报纸,而是一个以企业运营模式经营的独立报刊,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在日本社会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在政府和军部的威胁下,《朝日新闻》从一开始的能够保留自己主张,到最后妥协、顺从,成为政府和军部的帮凶。此外,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忠君尚武”的国民性格和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举国上下“忠于天皇”观念的增强,将神圣的“大东亚战争”视为正义的国家主义精神,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主流报界迎合当权者舆论需要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疯狂的法西斯化进程中,《朝日新闻》等日本主流报界在这个决定国家生死存亡命运的关键时刻,在政府和军部的强大压力下,迎合当权者的宣传方向,放弃了向公众揭示真相的社会守望者的责任,彻底沦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通过舆论煽动广大日本国民,从舆论层面推动日本走向对外战争的自我毁灭之路。
3.缺乏对战时错误报道的深刻反思
当媒体出现重大报道失误时,往往需要完善的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手段对错误进行修正,对制造错误的当事人进行追责,以弥补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媒体的自身形象。但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内充斥着狂热的战争氛围,《朝日新闻》出现的错误报道和错误舆论宣传被看做是坚持了正确的言论取向。二战结束后,朝日新闻社内追究干部战争责任的呼声高涨,煽动和鼓吹战争的人物都被作为战犯收押,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些战争的鼓吹者和煽动者被释放,很快再次进入到媒体中,并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今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七十多年,战后《朝日新闻》逐渐发展成为日本五大报系之一,发行量居日本全国第二,成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但战后以来《朝日新闻》对战争依然缺乏深刻的反省。如何正视历史,如何反思自己过去的战争罪责,仍然是《朝日新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在二战期间,《朝日新闻》无疑扮演了一个战争煽动者和虚假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其新闻报道也极力和政府、军部靠拢,美化侵略战争,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将日本引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朝日新闻》有过反抗和斗争,但最终只能在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妥协和顺从。《朝日新闻》在战时的报道和宣传无疑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帮凶,从新闻舆论的层面加速了军国主义的失败。在当下,《朝日新闻》唯有正视自己在战争中的责任缺失,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