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强化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2019-09-06◎施

新闻前哨 2019年8期
关键词:业界人才

◎施 安

探讨这个话题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高校新媒体人才输出的迫切性,还有一个是业界对新媒体人才强烈的需求性。探讨高校新媒体人才生产不足,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一个是理论研究的滞后,还有一个是师资力量储备不足。而在业界新媒体人才需求格外紧迫,并进入了野蛮成长的时期,而野蛮带来的代价现在正在浮出水面,所以业界希望高校能输送更多的新媒体人才,而高校却无从下手。这是一个困局,但不是死局,能解开的这个局的,在于高校,在于高校必须强化的新媒体的教育。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培养新媒体人才的路径,而所选择的路径必须保证高校能够迅速生产出业界所需要接地气的新媒体人才。这需要做好两种准备,及时更新传统的理论范式,以及及时吸收业界的新媒体最有价值的经验,同时还要在师资队伍上进行全面储备,不仅是高校自身培养人才,更需要业界人才充实。

一、高校新媒体人才输出的迫切性

新媒体不仅是媒体的范畴,更是连接一切的工具,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物连接的工具。新的连接范式必将带来人的认知边界的拓展,认知边界的拓展反过来会影响各个学科的塑造,甚至影响学科信息传递的速度并改变学科知识传播模式。

所以高校强化新媒体人才的教育,不仅是新闻业界的需要,更是党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各行各业的迫切要求,所以高校有必要强化新媒体人才的培养。

(一)新媒体人才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需要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当今世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先进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据舆论阵地。针对新的时代发特点,习近平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早在2014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提出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

新媒体较之于传播媒体,是新的传播工具,是先进的传播手段。没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先进的传播技术,就无法占据舆论阵地。但只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还是不行,必须拥有新的传播理念,必须创新传播内容,适应当下的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环境。而媒体环境的变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才。所以习近平提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

2018年1月份,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闻后背人才···要加快培养会使善用“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人才。

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如何为党和国家打造新闻传播人才,特别是新媒体人才,能够掌握“十八般兵器”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人才,是新闻院校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二)业界对新媒体人才需要分析

这里所指业界是除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以外的机构,包括国家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他们不是媒体机构,也没有传统媒体运营的经验,但他们却是新媒体试验者,甚至成为新媒体的开发者,他们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也培养诸多的新媒体人才。尽管这样,新媒体人才于整个社会来说还是缺乏。有媒体就直接说,新媒体人才不是缺,而是非常非常的缺。

1.企业对新媒体人才需求旺盛

搜狐网2017年12月发布了一份《关于2016年新媒体行业人才薪酬报告》,认为各个城市对新媒体人才需求相当旺盛。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武汉、厦门、南京、长沙,是最需要新媒体人才的前十个城市。

其中,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和广州五个城市占据了整个市场90%的新媒体行业的相关岗位需求。前五个城市中,北京对新媒体岗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其他城市,占56%。

从行业来看,电子商务、教育行业、生活服务、金融行业、文化娱乐、广告营销、游戏行业、社交网络、企业服务、智能硬件是最需要新媒体人才的前十个行业。

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和生活服务(包括O2O)三大行业对新媒体岗位的需求量最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不只是新闻舆论传播的需要,更是行业的需要,是所有品牌和服务对外连接的窗口,所以,新媒体人才打造关乎行业的发展,关乎品牌的成长。

2.政府部分对新媒体人才储备不足

事实上,除了企业单位需要新媒体人才以外,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同样需要。

政府部分对新媒体人才的储备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政府部门没有可以招收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充实公务员团队,而且对于人才招收不如企业灵活,所以当新媒体应用成为他们必须的对外工具的时候,新媒体人才的紧缺状态便会一直存在。另外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政府部门对新媒体人才需求量增大,以至无法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现在政府部门的许多单位基本保留的两微(微信、微博)平台,作为单位发布信息,甚至是服务群主的一个重要入口。

有调查数据显示,因为这些部门的新媒体人才储备不足,所以出现微信平台开通率高,活跃度参差不齐。在账号搜索中发现,政务微信账号覆盖率高,并且渗透至区县级。然而,活跃度则有明显差别,区县级的“僵尸号”所占比例高达60.9%,只是开通认证,从未推送信息发挥账号作用(《地方政务微信的现状和困境》《今传媒》2016年第四期)。对于微博更是这样。

综上所述,不管是政务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对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几近“渴求”,但依然出现人才慌。所以高校有必要向业界输送更多的新媒体人才,一是满足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是政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政务发布和品牌推广的需要。

二、高校新媒体人才生产不足原因分析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向社会输送新媒体人才责无旁贷。所以新媒体人才供给高度紧张,必须追问高校人才生产为什么满足不了业界的需求?

首先是生产的人才数量不足。当然数量的不足也是有两个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需求方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特别是政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渴求,导致了市场对新媒体人才供给失衡。二是高校新媒体人才供给不足。我们重点探讨一下为什么这几年时间高校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新媒体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事实上,我国高校已经很努力地打造新媒体专业,不仅是新的媒介业态的推动,也有高校主动融入行为,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做出的努力。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各个高校新媒体专业的开设情况。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对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该专业申报工作。2011年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招生1所,2012年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招生8所,2013年首次批复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复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复29所高校招生 ,2016年批复47所高校招生,2017年批复36所高校招生。目前是169所高校招生本专业。文理兼收,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以上数据来源:历年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公告)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很努力地扩展新媒体的人才培养的规模了,但问题是,这些人才适合不适合社会的需要?

(一)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媒体人才?

大部分人对新媒体人才的印象是基于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界是人才的一面全身镜,他们从自身需求的模块出发拟出的新媒体人才的所具备的哪些技能。

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互联网公司CEO——戴贺同认为,新媒体人才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有四个方面,即:新媒体运营管理,文案编辑,网络美工,活动策划。以上四大类别的涵盖了目前业界对新媒体人需要的方向,但是高校能否为他们提供这些人才?

从现实的状态来看,很多高校对新媒体的认知是基于对传统媒体的认识,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忽略了对学生相关方面的专业培养,与变化迅速的市场需求错位。高校传授知识是以书本为载体,而新媒体行业发展较快,高校难以及时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与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二)高校培养与业界需要脱节原因分析

1.是新媒体颠覆性的发展

新媒体颠覆性的发展导致了高校普遍认知滞后。笔者长期从事新闻工作,2013年开始介入新媒体,感受比较深刻,特别是微信自媒体作为新媒体代表出现后,新媒体作为媒体生态中重要的一环开始了疯狂发展,这种疯狂被称为颠覆性的。

首先是从连接上难易度开始了颠覆,其次多级传播和裂变传播称为可能,三是信息从过去的相对静态传播发展到信息的流动传播,四是对信息编辑和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反馈开始深度介入传播,六是去中心传播的到来,这些都深刻影响了各行各业。

2014年到2015年,业界最热衷探讨新媒体带来的红利,而高校的理论研究却在某种程度上相对滞后。

2.新媒体基础研究滞后

近三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涉及新媒体的研究项目占比都在60%以上。按道理来说这种比例相当之高,但这不能说明什么。我们且来看看这些研究项目所涉及的领域:

一是新媒体传播,包括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网络舆情、网络文化等;二是媒体融合与转型,包括报刊出版、广播电视、广告经营、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等;三是互联网治理,包括网络生态、网络治理、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等;四是其他方面研究,包括新媒体语境下政治、民族、国际传播等面临的新问题。

这些方面的研究大都是对策性的理论研究,而应用和基础研究很少。与这种研究现状相对应的是,尽管不少新闻院校开始新媒体专业,但培养的模式依然是传统媒体的模式,因为基础研究的严重滞后,导致了应用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严重不足。

3.师资力量缺乏

人才的培养需要师资力量,因为新媒体发展过于迅速,所以高校本身人才储备不足,大部分师资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转型中成长起来,所以在理论研究中,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所以,高校有必要突破自身人才瓶颈,迅速地从业界挖掘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弥补自身的不足。

4.高校与界缺少联动

缺少联动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会采取在传统媒体单位或者新媒体机构设立实训基地或者在高校内部设立实训基地,但这种实训基地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或者说高校和业界貌似神离的合作只是一种摆设,割裂的状态一直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无法培养出业界需要的新媒体人才,而业界对新媒体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高校在新媒体人才培养中缺少可感知的方向。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期,媒介的融合必然会成为新的生态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高校有必要在新型的媒介格局中,重新出发,构建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同时也能给正在重构人类社会关系的各种新媒体平台输送他们需要的新媒体人才。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改变人才培养的范式

人才培养的范式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和业界保持高度一致。唯有这样,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使用价值。

过去,高校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面向专业的媒介,专业的传播机构,但是新媒体格局对整个传播体系的颠覆,直接导致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失落,所以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应面对的是多元共生的传播主体。

同时,在过去的培养模式中,几乎着重于内容的生产环节,而对新媒体所需要的整个传播环节的介入训练几乎空白,所以,人才培养范式的改变,不仅是由于人才输送对象的改变,更是因为业界对于新媒体传播人才的理解和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方案产生了巨大冲突,所以高校有必要从注重内容的生产环节向注重整个传播过程的培养转变。

(二)从边界消融的高度理解培养方向

要改变新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范式,必须从学校的高度去理解边界消融的现实。首先是专业和业余的边界消融,在过去,高校培养的是在专业的传播精英,但现在有更多的业余开始融入到传播领域。这种融入首先因为内容和技术的边界的消失,导致了很多做技术了开始进入了新媒体行业,其次是行业边界的消失,传播不只是新闻行业的事情,它和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当然我们所谓的边界消融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传播的各种手段也开始消融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工具。

在边界消融的过程中,一定会带来思想的大碰撞,比如说智能算法的应用,让内容传播变得更有效,而大数据支撑下,更容易分析出每个人所需要的信息。

边界消融不是抹杀传播的价值,而是在不断放大传播的功效,所以强化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将会成为这个时代更迫切的任务。

(三)直面现实重构课程

必须突破以往传播学以大众媒介中心,以 “内容—效果”的功能主义为取径的模式。新媒体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多媒体的叙述能力;数据采集、分析与加工能力;用户分析能力;社交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力;内容的营销能力与跨界合作能力。围绕着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对于当下是最紧迫的任务。

(四)组建新型的师资团队

相对于过去的新闻传播的师资团队,新媒体的师资力量应该更要体现边界消融的现实,新闻院校有必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新媒体的发现现状,从计算机科学、网络信息、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组建新型的、有活力的师资团队。甚至要重视和政府部门、业界、企业界合作,聘请业界、企业界专家、政府管理者担任讲师、教授和外聘专家,形成具有多学科背景、多领域、高层次、开放式的教学科研队伍体系。

猜你喜欢

业界人才
人才云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业界聚焦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