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评价模式构建

2019-09-05张丽娟

科技风 2019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张丽娟

摘 要: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辅导员团队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发展性评价引入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领域,在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中构建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改革现有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创建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团队建设评价模式,探索利用“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新方法带动完善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辅导员团队;团队评价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以团队模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以传统原有的“单兵工作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而发展团队建设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然选择。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旨在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同时,教育部也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进一步提升高等院系辅导员各方面工作能力,这对改进加强当前新的形势下高校院系思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团队分层建设研究;剖析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团队建设途徑;高校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及生态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思考;辅导员团队建设之意义和价值探析等等。而关于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仍不多见。在辅导员团队评价方面,普遍缺少对团队建设的评价机制研究,存在着评价内容难以标准化、评价方式方法有限等等问题。本研究,拟将发展性评价引入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领域,探讨以下问题:在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中构建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改革现有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创建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团队建设评价模式;探索利用“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新方法带动完善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背景

(一)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基于发展理念的新评价方法引入到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基于特定的发展方针和目标,采用恰当评价方法,通过系统收集评价主体有关信息实施系统评价,以实现评价双方共同认可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评价主体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具有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促进评价主体全面发展的特点。它强调评价目标是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评价内容应综合化,评价方式应多样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发展性评价日益得到学者的认同,并逐步将发展性评价引入高校管理、辅导员建设领域的应用研究。

近十余年,利用发展性评价进行高等院系教师和辅导员团队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报道较多见于辅导员教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而目前将发展性评价应用于辅导员团队评价模式的构建方面报道仍不多,辅导员团队建设还存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将发展性评价模式引入团队建设体系,完善团队建设,为进一步促进团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现状与评价体系

1.辅导员团队建设现状

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有效途径。构建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协同发展、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团队,能够实现辅导员个人成长,以及满足服务大学生和高效管理的要求。当前辅导员团队建设多以学院或院系为基础组建,但是团队建设仅停留于形式并未起到团队的工作效应,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团队建设意识不强。近年来,高校团队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但是多数以学院或院系为基础组建的辅导员团队仅停留于形式。团队建设缺乏规划,并未纳入高校发展规划建设体系。团队工作较松散,高校辅导员大多还是各自为阵,以个人应对多个年段和多个班级,工作强度大、任务多,由此导致工作压力过大,对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高,辅导员个人发展与团队的发展无关联性。由于强调突出辅导员个体能力,因此普遍存在重个人轻集体的现象,团队意识薄弱,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能力较差,各成员优势无法互补,缺乏有效的团队学习交流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团队建设。

许多团队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例如年龄上多以年轻人为主、职称多数是初中级职称;团队知识结构和背景复杂,辅导员毕业于各种专业,缺乏思政教育经验、教育学理念、以及心理辅导经验。

(2)团队运行机制不完善。以院系为基础的团队建设缺乏有效运行机制。团队缺乏管理制度,多数以辅导员自发组织形式开展各种工作。团队目标不明确,缺乏团队定位,其结果是不能发挥工作积极性,往往由领导层决定工作事务。学校工作任务多分配至特定对象,导致分摊大于合作,团队成员间欠缺合作精神。活动完全取决于学院党总支书记的领导力及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并未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往往团队的劣势大于优势,协作性差,工作效能低。辅导员团队协作目的是发挥1+1>2的效果,但是目前多数团队并未起到团队合力作用,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团队运行机制。

(3)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的辅导员团队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尚缺乏。高校普遍重视对辅导员个体的培育,而忽视辅导员团队整体培养和团队激励机制。高等院系不能从规划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给予团队具体明确的指导方案。辅导员团队建设在高校建设层面缺乏有效指导方案和激励机制,其原因之一是目前尚缺乏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

同时,高校辅导员团队亦缺乏完善的评价机制或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评价考核主要是基于辅导员个人的考核,很少高校对团队进行整体评价。高校培训体系亦注重个人培训和发展,缺乏团队建设整体性思考,缺乏将个人发展同团队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思维。

2. 辅导员团队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团队评价体系的内容报道不多,现有报道仅停留于团队绩效考核及其团队考核指标的构建等。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机制也仅针对辅导员教师队伍中的个人考核,并未完善团队的考核指标和机制,团队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建设。高校辅导员团队评价体系仍需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具备系统性、实施性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等等。各高校尚未建立完整的团队评价模式,多数评价模式仍多重在个人的发展性评价,这种重个人重奖惩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团队协作和发展。

(2)缺乏有效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方面呈现以下特点:忽视考评的目的、重个人轻团队、重奖惩轻发展、单一缺乏多维度评价;评价指标大多为定性指标;缺乏对团队合作、凝聚力、胜任力的整体性评价指标,重视个人发展,缺乏评价团队发展性的指标。

(3)评价方法较局限。由于缺乏团队发展目标,许多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流于形式,评价方式也是“走过场”。这种考核方式方法的形式化导致团队个人只注重于个人发展,忽视团队协作和个人贡献率,并最终导致缺乏为团队服务的积极性,影响团队的凝聚力。

二、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基于辅导员团队建设的现状,通过构建发展性评价模式,建立团队建设相关多个指标,以明确团队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初步依据团队发展性评价的各要素,建立了包括团队组织、团队工作、团队目标、团队协作与交流、团队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同时细分为8个二级指标和23个3级指标。通过三级指标体系构建多维度评价模式,搭建评价指标框架,探索建立基于发展性理念的团队评价体系。

(一)团队组织

充分评价团队成员的思想素质、梯队结构合理性,如团队成员学历结构、性别比例、专业、工作年限、人员职称构成等,同时对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与胜任力进行评价,这是团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二)团队工作

定义了团队的工作内容,对团队整体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工作的横向指标和纵向指标,细化为班级事务、日常事务、党团工作、奖助学评审、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各方面工作能力的考核和评价。明确了团队成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既有利于团队的发展,也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方向。由于以团队整体性工作,充分体现团队优势,减轻原有单兵作战方式的个人工作负担。

(三)团队协作与交流

评价团队成员间协作能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指标,包括团队协作情况、团队成员沟通与协调能力、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等指标。该评价指标是为了团队成员间能够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使团队能够高效的工作与运行。

(四)团队目标

团队目标包括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评价考核目标。通过建立团队目标明确团队的发展定位与方向,充分体现团队发展性评价的作用。通过团队文化建设,建立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在区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辅导员团队,将团队荣誉纳入目标考核。

(五)团队发展

包括团队专业发展和科研发展,专业发展通过建立团队发展计划,积极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充分促进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同时有利于团队整体的发展;科研方面依据团队成员学历与职称水平建立对应的科研课题和论文考核指标,从而激励团队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辅导员团队发展性评价的应用意义

发展性评价涉及团队建设多方面,评价指标细化,有利于团队整体性建设。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传统团队评价方法,通过以发展性评价的方式,带动团队协作发展为辅导员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发展性评价模式的构建对于辅导员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有利于完善团队评价体系,促进辅导员团队建设

通过评价体系建设,促进团队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一是“以老带新”,构建合理的团队梯队结构,以实现以老带新,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分享好的经验做法。二是“融合学习”,将个体和集体學习相融合,使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内容统一起来,实现多方面交流,既有效促进辅导员个人全面发展,又实现团队整体发展。三是“合理分工”,转变工作方式,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变辅导员的个人工作为集体谋划,实现团队内工作任务的合理分工,促进协作沟通与交流,既减轻辅导员个人工作负担与压力,又提升专项工作熟练程度,实现专业化水平提升,整体上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四是“明确目标”,通过制定明确的团队发展目标,不仅为团队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团队成员明确了自身职业发展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按照发展的规律有序的逐步提升专业和职业能力,从而提高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辅导员团队发展与团队成员发展的协调统一

发展性评价是继鉴定性、放任性、奖惩性评价模式之后建立的新评价理念,它是以促进辅导员团队整体全面发展,并同时结合团队成员个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团队评价新模式。基于发展性视角,发展性建设模式考虑到辅导员个人能力的优势、劣势与发展。充分发挥个人优势融入团队工作,同时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目标相结合,有利于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发展性评价注重团队的发展,关注团队成员的个人特长与发展,亦注重团队高效合作,激发辅导员团队内在动机,提高团队所有成员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由实施评价者和被评价对象协同发展实现团队建设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提升的目标。

(三)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体系建设

将辅导员团队发展性评价体系融入高校建设发展体系中,实现团队与学校发展的统一。发展性评价目标具有层次性,评价面向未来,不仅包括定性评价指标,也纳入了团队建设的各种定量指标。这有利于建立一套良好的评价机制,同时有利于高校建立基于发展性理念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制度上是一次革新。

总之,发展性评价视野下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团队建设,正是以评价机制为突破口,探寻符合团队发展需要的评价方式方法,有助于促进辅导员团队建设专业化进程,形成“重过程、促发展”的团队建设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建设高效的业务型、研讨型辅导员团队,在高校辅导员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凌云.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俞世恩.高校校院辅导员团队分层建设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4).

宋娜.高校辅导员队伍团队建设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折[J].高校辅导员,2013,(12).

虞蓉.提升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绩效的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8).

叶建鸣.高校青年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模块与结构框架设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猜你喜欢

发展性评价
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高校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探索
发展性评价体系在独立学院教师考核的应用
服务于专业群建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
让课堂教学评价变得“死去活来”
高校体育实施发展性评价教学模式的研究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所为、所果都为了学生发展性评价
浅谈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发展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