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市场势力与产业稳定关系的实证分析

2019-09-05王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实证分析

王敏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2010-2017年沪深股市上市商贸流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层次回归分析企业市场势力与产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证明,随着企业市场势力的提高,产业稳定性会出现显著下降。说明市场垄断会降低市场竞争活力,进而影响市场稳定性,我国应该坚持市场化战略,鼓励企业竞争。

关键词:市场势力   产业稳定性   商贸流通业   实证分析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结构性问题在商贸流通业中体现的更为显著。如何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结构,使之有效协调市场需求与供给,是解决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商贸流通类企业个体而言,提升市场份额进而扩大市场垄断势力,创造更多垄断利润,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那么,单一企业市场势力的提升究竟会导致市场垄断利润过高,进而引致产业稳定性下降;抑或降低市场中恶性价格战现象,提升产业稳定性,均有待实证分析的梳理。

相关文献综述

(一)“集中-脆弱”视角

现有市场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中,首先存在“集中-脆弱”视角,该视角与“集中-稳定”视角截然相反,针锋相对,这一视角也被视作“竞争-稳定”视角。产业经济学从市场集中的产业表现分析该问题,该理论认为市场势力的不断集中会导致垄断市场的产生,企业获取垄断剩余价值并不会提高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也不会促进技术创新,吕新军和代春霞(2016)的研究从我国1542家企业调查数据出发,证明了企业集中不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相反,高垄断价值的企业会通过不断进行“歧视定价”剥夺消费者剩余价值,虽然导致产业整体的高利润产出,但会使得大量消费者选择替代产业获取服务,进而影响产业稳定水平。贾润崧和胡秋阳(2016)认为,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会引起政府部门的调控,高垄断价值会影响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这一类产业往往已经进入发展周期末端,市场不稳定性会不断上升。“竞争-稳定”视角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曾伏娥和袁靖波(2016)认为市场竞争会产生显著的“鲶鱼效应”,促进企业的市场创新投入和技术发展,较为均衡的市场规模也会帮助各个企业有序经营。汪振杰(2017)的研究则提出,零售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度提升,能够推动企业采用更优的内部结构应对竞争,从而提升产业稳定性。本文根据这一视角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商贸流通企业市场势力的集中会导致产业稳定性的下降。

(二)“集中-稳定”视角

“集中-稳定”视角,即某一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垄断势力时,有助于整体行业制定规范,促进行业发展的稳定,这一视角可以被等同于“竞争-脆弱”视角。熊芳和黎萌(2016)认为,商贸流通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降低整体产业的稳定性,竞争不仅会引致价格战,导致企业收益降低,还会使得企业因为投入大量营销资源而产生较高的市场摩擦。市场势力假说认为,企业发展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扩展其垄断定价权进而攫取更多利益。许晓丽和许晓东(2016)通过测度市场支配力发现,对于高市场势力的企业而言,不仅存在“大而不倒”的产业市场价值,还能够通过优先定价的方式减少市场定价竞争,产业集中有助于降低市场摩擦。陈玉娇和覃巍(2017)利用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市场竞争加剧,不仅会导致不同企业之间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甚至会因为竞争做出影响企业远期发展的定价行为,造成企业的“竞争性”亏空。总的来看,这一观点认为,市场集中化不仅会使得单一企业获得更高市场价值,产生“大而不倒”的稳定效应,还能够抑制恶性竞争行为,从而帮助产业稳定性上升。本文根据这一视角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商贸流通企业市场势力的集中会导致产业稳定性的上升。

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2017年在沪深股市进行交易的流通业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包含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四个行业的狭义流通产业对象,由于本文使用的均为企业财务数据,故选择万德数据库和同花顺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在样本中,本文剔除了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8年内存在ST、*ST的公司,并剔除了数据缺失样本及3倍标准差以外的极端样本,最终得到了1060个观测值。

(二)指标构建

商贸流通企业市场势力水平。本文首先引入产业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四厂商集中度指标(CR4)估計我国商贸流通业是否存在市场垄断情况,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X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市场的总规模,Xi是单个企业i的规模(采用企业市值规模前四的企业占总市场市值的比例),n是产业内的企业数(商贸流通业内所有企业的数量)。如果CR4<30%或CRS<40%,则证明该行业为竞争性行业;如果CR4≥30%或CRS≥40%则表示该行业为寡占型。表1为本文测量的2014-2017年商贸流通业集中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中的大型企业综合实力不断上升,产业集中度随之显著提升。按照国外对集中度的区划,我国属于显著低集中型产业,且相比于寡占型市场的差距较远。但由于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势力并不能单纯由企业市场价值进行计算,且由于产业中存在较为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难以显现大型企业之间的差异。基于集中度的计算仅提供了基础结论,我国企业的市场势力在不断提升,但仍处于高竞争水平之中。

本文为综合体现单一企业的市场势力水平,引入非结构型的H统计量。该指标由Panzar-Rosse模型提出,从企业个体的投入产出水平出发,计算均衡收入所对应的价格弹性,而企业对要素的使用水平(价格弹性)就能够衡量企业实力,在行业层面应用这一参数,能够有效归纳行业的要素使用水平。本文设流通企业i在t时的收入函数Rit=f(wit,Zit,Yit,εit),其中wit是投入的要素价格向量,Zit是影响成本函数的变量,Yit是影响需求量的变量,εit 是误差项,H统计量则为均衡收入对各个要素价格弹性的加总,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将收入函数写作对数形式:

根据公式(2),可以将收入要素的弹性价格写作:

公式(3)即为H统计量的水平,通过该指标的计算,有效弥补了集中度指标中对于产品和服务水平的计量缺憾,能够有效体现企业市场势力水平。

对于产业稳定性的分析,本文采用维度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Z得分(Z-Score)。Z得分是公司金融中用于衡量企业稳定性最常用的变量,最早由Roy(1952)提出以表示单个企业与破产的距离:

公式(4)中,ROA为资产收益率,E/A为权益与总资产的比值,δ(ROA)表示资产回报率的标准差,对于个体稳定性的描述还不足以覆盖产业稳定性,本文进一步计算我国流通企业的平均Z得分:

利用均值得分和个体企业稳定性得分的差值,可以衡量单个企业与总体稳定度的距离,也可以视为企业与均值稳定性之间的偏移度,由于某些企业的稳定度可能处在均值下方,本文在构造偏移度Z值时取绝对值的求和:

通过公式(6),本文得到衡量产业稳定性的指标。综上,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所有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三)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模型研究企业市场势力对产业稳定性的影响。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将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基本模型如下:

基本模型(8)反映了5个控制变量与市场稳定性的关系,进而加入集中度指标有:

本文所有模型中的变量均在上文中进行构建,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不难发现,市场势力度与产业稳定性之间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证明流通企业的垄断集中度提高会降低产业稳定性。同时,控制变量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产业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在解释力上均小于企业市场势力的水平,该检验初步验证了本文产业经济学分析中的“集中-脆弱”视角。

实证结果

本文使用层次回归方法分析企业市场势力与产业稳定性的关系,相关代理变量的计算及预处理已经在上文中进行说明,所使用软件为Stata 14.0。根据本文的说明,首先采用公式(7)分析了控制变量的影响水平,进而加入H统计量进行计算。在公式(8)中,本文加入H统计量和控制变量,均衡反馈市场势力与产业稳定的关系,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0.0072)、资本结构(0.1221)和经济环境(0.0793)对于产业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具备显著性。与皮尔森一致性检验类似的是,上述三个变量的影响系数均小于0.1,说明控制变量均不能构成市场稳定性的核心影响因素。第二,企业市场势力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子为-0.4733,在1%的水平下具备显著性。该回归结果有效说明了商贸流通企业的市场势力度上升使得行业稳定性出现显著下降,企业垄断水平提高无助于构建稳定产业市场,该影响的系数大于本文所构建的所有控制变量,是控制市场稳定的核心因素。

结论与启示

企业的垄断水平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市场价值和垄断利润,但也降低了市场竞争活力,无助于产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产业集中度指标计算了2014-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市场类型,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仍处于竞争性市场之中,且距离寡占型市场有较长距离,我国市场集中水平在逐年上升,逐渐向高集中度市场发展。

由于集中度指标无法反映商品和服务的差异,在商贸流通业中的应用缺乏支撑,本文引入能够衡量企业投入产出弹性的非结构性指标H统计量,并以此衡量产业集中度水平,并加入企业规模、资本结构、资本规模、持股比例和经济环境五个可能对市场稳定性产生噪声的控制性变量。在皮尔森一致性检验中发现,企业市场势力度是影响产业稳定性的核心指标,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能力显著低于该变量。本文利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企业市场势力度H统计量与产业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证明:企业市场势力度的上升显著降低产业稳定性,该影响水平远大于控制变量,是影响产业稳定性的核心因素。

企业对于规模扩张和垄断势力的追求無可厚非,但当市场处于高度集中的情况中,会导致市场稳定性显著下降,并影响消费者福利。对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竞争对手,会逐步疏于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的追求,使得产业步入不利局面。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不会轻易使用垄断价值进行差别定价,有助于消费者获取更多效用,我国当前市场仍然为竞争性市场,但随着企业势力的逐步集中,应该对其进行有效调控,使得市场保持竞争活力,促进市场稳定。

参考文献:

1.吕新军,代春霞.市场竞争、选择性偏差与企业研发收益率[J].科学学研究,2016,34(2)

2.胡秋阳.市场集中、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6(12)

3.曾伏娥,袁靖波.多市场接触、市场集中度与企业非伦理行为[J].管理世界,2016(6)

4.熊芳,黎萌.自主创新、市场依赖对外向型本土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5.许晓丽,许晓东.基于单边和双边的市场支配力测度方法演变[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6.陈玉娇,覃巍.企业生态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抽样调查[J].商业经济研究,2017(9)

7.汪振杰.网络零售崛起条件下实体零售市场结构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