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特色军休文化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

2019-09-05陶鑫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建设思路

陶鑫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158-03

摘 要 军休文化建设是广大工休人员在与时俱进的事件中积极创新开拓形成的文化力量,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军休文化建设在和谐军休家园建设进程中,对于推进军休服务机构活力,夯实军休文化和谐基础,突显军休文化的“以人为本”,培育军休文化品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军休文化 形成和内涵 军休精神 建设思路 军休文化品牌

军休文化是军旅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又兼有老年文化的一些特质,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文化品牌,是军休干部物质精神文化同军休服务管理理念的结合。培育特色的军休文化,是创建温馨和谐军休家园的主旋律、最强音。构建多元融合的军休文化,培育亮点特色军休文化,就为唱响和谐军休家园主旋律、奏出和谐军休家园最强音,奠定了完美统一的基调,形成了亲切温馨的氛围。

一、军休文化的形成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批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管理,集中安置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的军休干部越来越多。进入新世纪以来,军休安置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军安置方式逐年由军休所向军休服务站转变,军休干部也越来越融入到社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军休文化。

军休干部从部队离退休后,从原来比较封闭、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的环境中走出来,从忙碌的戎马生涯中退出来,安享晚年幸福生活:一是在角色转换上,从军人到脱下军装后转变为普通市民的不适应;二是在环境转变上,从部队雷厉风行、工作繁忙的工作环境到悠闲轻松环境的不适应;三是在思想层面上,传统思想与新时代观念存在代沟;四是在老有所为上,军人荣誉感与发挥余热不相称。这些问题说明,军休干部的特殊性,急需创新军休文化,为军休干部心态环境及作为转换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开展军休文化研究,不断加强军休文化建设,打造军休文化特色和品牌,适应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这种认识,广大军休工作者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开拓境界,积极挖掘军休干部的文化思想特质,打造具有军旅文化、离退休干部共性、军休干部独有特点的军休文化、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使得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军休文化发展迅猛,并充满生机。

二、军休文化的内涵

军休文化是军休干部离退休以后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当中、在融入社会化、社区服务当中、在发挥“六个老有”中形成的有军休干部特质的文化。军休文化的内涵,主要有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和社会载体几个方面。

在物质载体方面。军休服务机构是军休文化形成的主要来源和硬件载体。包括军休服务所(站)、军休服务中心、军休干部老年大学等,有各类文体设施,如书画室、棋牌室、门球场、球类活动室、音乐排练室、心理咨询室等,这些物质载体为军休文化创建提供场所。精神载体,主要包括各类军休文化主题活动,如党员教育主题活动、各类党员党建和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文化长廊、党员荣誉陈列、各类文体活动如春秋游、钓鱼、军休运动会,各类军休社团活动,如各类文体、健康保健协会等。社会载体,主要是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利用社区文化娱乐设施,老有所为,积极参加的社区治安巡逻、司法矫正辅导、政策宣讲员、扶贫济困、社区社会治理等活动,是军休干部发挥老有所为的主要途径。

三、军休文化的意义

一定的军休文化,在一定时期内规范和影响工休人员的行为模式,形成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

(一)有利于提高工休人员的文化修养。军休文化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军休特质文化,并对军休所站内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给予解决和导向,在长期军休文化建设中,工休人员思想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升华,信仰更加坚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增进工休人员之间的感情,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氛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军休干部从部队退下来后,绝大部分都在新建小区购买住房,居住十分分散,大部分时间在社区度过。如何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感情成为军休所站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军休群众性文化活动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办法,成为增进所站领导与军休干部之间、工作人员与军休干部之间、军休干部和军休干部之间,以及和各类组织间相互联系、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创造和谐、友善、互助的人际关系。

(三)有助于增强工休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军休所站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集体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工休人员的积极参与度,还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对军休服务机构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归属感越强,越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军休服务机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而越加喜爱和参与军休文化活动。同时,军休特质文化是国防军队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能大大激发工休人员的荣誉感。

(四)有利于满足工休人员的精神需求。军休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工休人员接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工休人员的精神需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大部分高龄“空巢”军休干部年老体弱,“寂寞感、孤独感”等压力大,急需精神上慰藉,而军休文化活动恰恰能满足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在共同理解的心理空间内,人与人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个体化的人格融入军休所站整体,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极大地丰富了工休人员的精神和情感体验,而且创造了共同的“军休精神”。

(五)有利于满足军休干部个人夙愿的实现。军休干部中有不少老同志在年轻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为了党、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们奉獻了自己的青春,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学习和追求,只好牺牲了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现在退休了,他们大多都希望利用退休时间去弥补心中的遗憾,重拾爱好,并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有所建树。因此,军休文化建设就为军休干部提供了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平台。

四、军休文化建设的思路

军休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笔者试图从总体上探讨军休文化的建设思路:

(一)夯实军休文化的“和谐”基础

温馨和谐的军休家园,是我们的“理想家园”和工作目标,和谐军休家园主要包括和谐的文化氛围、精神纽带和文体社团活动。第一,军休服务机构建立和谐文化氛围。在军休服务机构中建立军休荣誉室、军休文化宣传长廊、军休健身文化娱乐设施、军休无障碍通道和老龄人人性化设施,做好环境绿化美化工作,为军休服务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二,军休文化是建立军休所站良好关系的精神纽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工休人员之间沟通、了解,减少摩擦,有利于增强工休人员的责任感,使军休所站每个成员都能主动关心军休家园的建设,人与人之间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第三,军休文体社团活动是军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休文体活动和军休社团活动能愉悦军休干部身心,促进工休人员之间的交流。总之,军休服务机构必须坚持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軍休家园。

以我站为例,我站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站容站貌的基础上,倡导“我们携手同行 共建和谐家园”的军休文化氛围,并注重以制度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为军休文化的载体与保障。例如,我们先后制定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42项制度、52项服务管理规范、“六个服务管理流程”和“四必一档”工作机制,坚持以什么制度引领军休文化发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在有关制度规范中明确表述,这样,我们的服务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促进了工休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突显军休文化的“以人为本”

军休文化“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党的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从军休干部身心状况和特点出发,把军休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军休干部的精神归宿和心灵乐园。

就我站而言,我们针对军休干部不同的爱好和需求,提倡“以人为本,兼顾个性化服务”理念。一是开展文娱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球类、棋牌、钓鱼、爬山、唱歌、书法、太极拳等,满足各个年龄、文化层次的需求。二是建立了包括门户网站、短信平台、信息化办公软件、老年人呼叫通系统在内四位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并引入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为军休干部提供家政、配餐、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社区上门服务,满足军休干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让老干部真正实现“健康、快乐、尊严”养老。三是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重残、独居、空巢、失能等军休干部开展上门送爱心服务,提高了工休人员“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育军休文化的特色品牌

军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好“载体”,精心打造和培育具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品牌载体”,引导工休人员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军休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情趣爱好的各层次人群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既满足工休人员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理需求,展示文明风尚,又增进全体工休人员对军休所站的认同、归属、自豪感,进而增强全体工休人员建设温馨和谐军休家园的参与意识。

以我站为例,近几年也在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军休文化品牌,主要做法有:

1.普及与精品相结合,打造艺术修养品牌

我们长沙市观沙岭军休服务站现有军休干部300多人,其中有80%左右为个人无经营项目、家庭无拖累、身体无大病、医食无忧的精力旺盛型休干。为此,我们把满足绝大多数军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作了首要任务,重点抓好群众性的日常文体活动。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我们先后建立了军休干部活动室、阅览室、书画室、棋牌室、荣誉室,门球场和室外健身活动场等,为军休干部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创造良好条件。2019年,我站长沙市军休文化活动中心将启用,投资近3000万元,硬件设施全省一流,必将有力促进我站军休文化建设上新台阶。二是举办高品质文娱比赛,打造军休文化精品。我站在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活动的品质,积极搭建平台将军休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例如,2017年,我站成功举办了长沙市军休系统毛笔书法大赛,专门从湖南省书法协会聘请了专家担任评委,无论是活动的规模还是参赛的人员,在长沙市军休系统都属首次,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都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长沙市政府信息网站也进行了专题报道。

2.业余与专业相结合,打造项目竞技品牌

为了提高军休文化档次,打造出军休文化品牌,我们采取了业余与专业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军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先后成立了书画、门球、摄影、台球等协会,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定期培训,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的专长,担任各个协会项目的顾问,积极推动我站军休文化活动向高、精、专发展。例如,在书画方面,我站与长沙市雷锋书画苑合作开办培训课,由黄再寿、杨运林、李木生等军休老干部担任顾问,大大提高了工休人员对软笔书法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在军休文化中得以更好地推广。还有门球、台球协会成立以来,经过规范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工休人员的门球和台球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门球由过去无一人能参加比赛到成为长沙市军休系统参赛队的主力,台球队在2017、2018年连续获得“长沙市军休系统台球比赛”的团体第一名。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融入社区文化活动

我站的军休干部高度分散,有85%以上的休干为分散居住,分布在长沙的六区三县,还有少部分长期居住在外市州和外省份,很难经常性的统一开展活动。为达到文化活动处处有场所、随时可参加的目标,我们在搞好重大的集中活动外,还积极帮助分散居住军休干部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一是通过建立军休干部通讯录,协助军休干部以支部为单位自主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倡导他们相互之间彼此关照,根据各自爱好组织一些文体活动进行沟通、交流。二是主动联系军休干部所在社区服务中心,帮助军休干部融入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门球赛、太极拳、广场舞等各种文娱活动。三是大力支持军休干部发挥余热,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文化活动,为社会增添正能量,树立了黄再寿、刘诗信、黄海、黄怡祖等一批军休干部先进典型。军休文化活动与社区的有机结合,不仅为军休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还为军休文化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证明,“三个结合”是打造军休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了军休干部的“文化养老”,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一是使休干身心更加愉悦。一些原来整天头疼、腿疼的老病号,现在忙乎得不知道哪疼了;还有一些原来整天在家闷闷不乐的休干,现在变得精神焕发,有说有笑了;过去才华没得到施展的,现在有了展示的平台。二是提升了文化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一些一辈子唱不好歌的,竟然在台上引吭高歌了;一些一辈子不知画笔怎么用的,现在却能妙笔生花了;一些年近八旬的军休老干部过去不知如何照相,现在却不但能用数码相机拍摄,还能通过电脑软件来处理照片了。三是促进了和谐。过去因老伴在家打麻将老俩口吵架的,现在双双高兴地来参加活动了;工作人员因为通过与军休干部一起培训、一起活动、一起砺练,逐渐成为了军休干部精神生活的好伙伴,工休之间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了。

综上所述,军休文化在构建和谐军休家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培育特色的军休文化,必将促进创建和谐军休家园迈向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建设思路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提升汽修专业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