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产物Salvianolic Acid A与黄嘌呤氧化酶相互作用的酶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研究

2019-09-05张婧妍刘亚婷唐红进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可逆性黄嘌呤构象

张婧妍,刘亚婷,唐红进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痛风,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炎症性反应[1]。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前兆和潜在诱因,更是其他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代谢综合症以及肥胖症等发生与发展的危险因素[2-3]。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肠、心、肺等组织细胞中,是参与机体内嘌呤代谢通路中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类[4-5]。XO可催化次黄嘌呤氧化生成黄嘌呤,并进一步催化黄嘌呤生成尿酸;同时还伴随着大量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6]。XO是机体内调控尿酸合成的关键酶,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治疗的直接药物靶点之一[7]。XO抑制剂可通过抑制XO活性而阻断尿酸生成,进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目前,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并没有特效药,临床使用的代表性药物分别为别嘌呤醇(Allopurinol)、非布索坦(Febuxostat)、托匹司他(Topiroxostat)(结构见图1a~图1c)。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伴有明显的毒副作用[8-11],如肝损伤、渐进性肾衰竭、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高血压等心血管问题、胃肠不适以及过敏反应等,这些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应用[12]。因此,亟需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XO抑制剂,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途径。

天然产物一直都是治疗各类疾病药物的重要源泉,如川芎嗪、紫杉醇等药物。研究表明,丹酚酸类成分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而发挥药理作用,如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而产生保护作用等[13]。研究基于前期药物筛选的基础[14],通过酶动力学实验探讨了活性天然产物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SAA)(结构见图1d)对XO的体外抑制效应,并运用分子对接方法阐明了SAA与XO之间的结合特性。

图1 部分已报道XO抑制剂化学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化合物SAA购买于国家药品和生物制品检定所(纯度>99%);XO(来源于牛奶,E.C.1.1.3.22)、黄嘌呤、别嘌呤醇和DMSO购买于Sigma-Aldrich公司(USA)。其他所有化学试剂和溶剂均为分析纯,且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

1.2 实验方法

(1)XO抑制活性实验。用75 mM的磷酸缓冲液(PB,pH 7.4)配制浓度分别为0.08 U/mL和0.48 mM的XO和黄嘌呤工作液,置于冰上保存,待用。用DMSO溶解供试药物配制为10 mM的储备液,实验前用PB稀释至不同浓度(0~500 μM),样品溶液中DMSO含量小于0.1%。在96孔板上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100 μL,再加入0.08 U/mL的XO溶液50 μL,并以相同体积的PB作为空白对照,以别嘌呤醇(由10 mM的储备液经PB稀释至所需浓度)作为阳性对照,在酶标仪上37 ℃孵育3 min,每组平行设置4个复孔。随后,向各孔中加入0.48 mM的底物黄嘌呤50 μL以启动反应。使用酶标仪(Thermo Multiskan Go v1.01.1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USA)记录吸光度值,在波长295 nm处每隔15 s读数一次,共计7 min。抑制率通过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2)XO抑制可逆性分析。在96孔板上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0、50 μM、100 μM),再加入50 μL不同浓度的XO溶液(0.01 U/mL、0.025 U/mL、0.05 U/mL、0.10 U/mL),并以相同体积的PB作为空白对照,在酶标仪上37 ℃孵育3 min,每组平行设置4个复孔。随后,加入0.48 mM的底物黄嘌呤50 μL以启动酶反应。使用酶标仪在波长295 nm处记录吸光度值,每隔15 s读数一次,共计5 min。以酶反应速率(v,ΔA/min)对不同浓度的XO溶液作图,用于判断化合物SAA对XO的抑制可逆性。

(3)XO抑制类型分析。在96孔板上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0、50 μM、75 μM、100 μM),再加入50 μL一定浓度的XO溶液(0.08 U/mL),并以相同体积的PB作为空白对照,在酶标仪上37 ℃孵育3 min,每组平行设置4个复孔。随后,加入50 μL不同浓度的底物黄嘌呤(0.08 mM、0.12 mM、0.16 mM、0.20 mM)以启动酶反应。使用酶标仪在波长295 nm处记录吸光度值,每隔15 s读数一次,共计5 min。通过酶反应速率的倒数(1/v(ΔA/min))对不同浓度的底物黄嘌呤的倒数作图,获得Lineweaver-Burk Plots方程。酶抑制类型通过双倒数方程进行计算,Ki值代表化合物与游离酶结合时的抑制速率常数,可通过双倒数方程二次计算获得。

(4)XO失活动力学分析。在体系中先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溶液(100 μL,5 μM、25 μM、40 μM、80 μM)和底物黄嘌呤(50 μL,0.48 mM),随后再加入一定浓度的酶溶液(50 μL,0.08 U/mL)。立即混合均匀后置于酶标仪上37 ℃孵育,在波长295 nm处记录吸光度值,每隔3 min读数一次,计30 min,随后每隔10 min读数一次,共计180 min。每组实验平行设置4个复孔。通过XO相对活性对混合体系反应时间作图,用于评价化合物SAA介导下的酶失活动力学进程。

(5)分子对接实验。分子对接实验通过分子计算模拟软件AutoDock v4.2完成。XO/水杨酸的晶体复合物结构从RCSB蛋白数据库下载获得,其PDB编号为1FIQ。小分子化合物的3D化学结构通过Chem3D Pro 14.0绘制,对运用分子计算软件SYBYL X-2.0的标准Tripos力场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能量最优化处理(能量梯度收敛标准0.005 kcal·mol-1、最大迭代次数为10 000,并为小分子添加Gasteiger-Hückel电荷),并使用AutoDock工具进行小分子配体可旋转键的搜寻与定义。大分子蛋白结构通过多肽链缺失残基和末端残基修补、除去水分子、添加氢原子、添加Gasteiger电荷以完成大分子的准备过程。Grid盒子大小被定义为60 Å×60 Å×60 Å,且中心为0.375 Å,以覆盖整个蛋白分子的催化活性中心位点。拉马克遗传算法(Lamarckian Genetic Algorithm,LGA)用于对接过程运算,且运行100次,其他参数设置取默认值。取对接结合能量最低且具有最高百分频率的簇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rsmd 2.0 Å)后的构象用于配体-蛋白复合物结合模式分析,并使用Pymol对SAA-XO复合物构象进行作图。

2 结果及分析

2.1 SAA对XO抑制活性评价

通过体外酶抑制活性实验进行化合物SAA对XO抑制活性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与阳性对照药Allopurinol(IC50=3.07±0.08 μM)相比,SAA浓度依赖性抑制XO活性,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升高,酶抑制活性也不断增强,且其IC50值为65.49±0.94 μM。因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SAA是潜在的XO抑制剂,可作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治疗的药物先导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

2.2 SAA对XO抑制可逆性判断

为了进一步探讨化合物SAA对XO的抑制是否为可逆性抑制过程,进而绘制了不同待测物浓度下的酶反应体系的反应速率动力学方程,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所有直线均通过原点,且随着抑制剂SAA浓度不断增加,直线斜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如果为非可逆性抑制,则不同待测物浓度下的曲线不相交于坐标轴原点位置,这与文献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Leteolin)对XO的抑制表现出相似的性质[15]。由此表明,化合物SAA通过可逆性抑制XO来表现出酶的抑制效应。

图2 化合物SAA对XO抑制活性评价图3 化合物SAA对XO抑制可逆性分析

2.3 SAA对XO抑制类型判断

2.4 SAA对XO失活动力学分析

通过测定化合物SAA对XO抑制作用时间进程来探讨酶失活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在不同浓度SAA(5 μM、25 μM、40 μM、80 μM)存在下,XO相对活性随着与SAA孵育时间的增加(0~180 min)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是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抑制活性处。当化合物SAA浓度为5 μM,与酶初始活性相比,XO的相对活性约为92%;当抑制剂SAA浓度为最大待测浓度80 μM时,在测定时间180 min内,酶的相对活性约为初始活性的25%。这表明化合物SAA能够相对容易地结合于XO活性位点,与酶发生相互作用或诱导该酶二级结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得到快速抑制,并在较短时间内失活,从而介导酶的快速抑制失活动力学过程。

图4 化合物SAA对XO抑制类型Lineweaver-Burk Plots分析图5 化合物SAA对XO失活动力学分析

2.5 分子对接模拟

分子对接被广泛用于分析小分子配体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机制。XO(PDB Code:1FIQ)由A、B、C 3条亚基构成,其中包含3个活性结构域,分别为A链中的Fe/S中心结构域、B链中的FAD结构域和C链中的钼蝶呤结构域[16]。化合物SAA与XO对接结果如图6所示。首先,蛋白原始配体水杨酸被重新对接到XO活性中心,并产生0.51 Å的RMSD值,重新对接的配体构象与晶体复合物原始构象保持相对一致(如图6b所示),表明所建立的对接方法具有可靠性。SAA对接进入XO活性口袋,其口袋由关键氨基酸残基Leu648、Glu802、Ser876、Glu879、Arg880、Phe914、Phe1009、Thr1010、Val1011、Leu1014、Pro1076等组成。由图6c可以观察到,化合物SAA结构中1,2-二芳基乙烯基团伸入到活性口袋最里端的疏水性区域,位于钼蝶呤(Mo-pt)结构域处,由残基Leu648、Arg880、Phe914、Phe1009、Val1011、Phe1013和Pro1076等组成,而结构中3,4-二羟基芳基丙酸基团则游离于活性口袋袋口处,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对于配体SAA结合于XO和复合物构象稳定性的维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看出,化合物SAA结构中的游离羟基分别与残基Gln767、Asn768、Arg880、Thr1010生成了4个氢键相互作用,这表明氢键相互作用对于维持SAA-XO复合物构象稳定性也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此外,潜在的芳香π-π堆积作用也可以被观察到,如化合物SAA结构中的芳香苯环与残基Phe914直接形成face-to-face的π-stacking效应,与残基Phe1009之间产生了face-to-edge的π-π相互作用。

由此可见,化合物SAA可结合于XO活性位点处,二者在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对于SAA-XO复合物构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稳定性维系作用。

图6 化合物SAA与XO(PDB Code:1FIQ)分子对接结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天然产物SAA表现出潜在的XO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65.49±0.94 μM。化合物SAA通过竞争性且可逆性抑制XO,使其快速失活,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同时,通过分子对接对SAA-XO结合构象分析,有理由推断,化合物SAA可以与底物竞争性结合于XO的活性中心。如果SAA浓度较低,则酶活性被轻度抑制。随着SAA浓度不断增加,SAA可能通过诱导酶二级结构构象发生变化,阻止底物进入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较强的酶抑制效应。因此,天然产物SAA可作为新型XO抑制剂备选化合物,用于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药物先导物进行后续研究开发。

猜你喜欢

可逆性黄嘌呤构象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丝氨酸构象异构化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温度对甘氨酸构象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镜像”二维相关分析用于水溶液热诱导PNIPMA酰胺基变化可逆性的研究
一种一枝黄花内酯分子结构与构象的计算研究
黄嘌呤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