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19-09-05农作军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肾内科微量肌酐

农作军

广西百色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1500

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也发生着不断地转变,此时,糖尿病疾病的发病概率也相应增大。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肾病则属于糖尿病终末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1]。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其发病初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蔓延,出现水肿、白蛋白尿情况时进行诊断则发现患者肾功能已出现明显功能障碍情况,不仅影响其日常生活,更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此情况下,积极的诊断与发现、治疗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2-3]。在该研究中,选取2018年3—9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的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相关临床特征,并指出相应的诊治措施,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思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分析对象为于该院肾内科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的7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血尿常规检查等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且患者糖尿病病程≥5年(均为Ⅰ型糖尿病),入院治疗前6个月期间,其尿蛋白排除率存在连续3次>20 μg/min情况,肾病综合征现象明显[4]。同时,所有入选患者对于该研究具体情况均知情同意,且该研究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70例患者中,41例男性,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4~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9±2.48)岁;糖尿病肾病病程在 1~7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59±0.61)年。

1.2 研究方法

1.2.1 疾病特点分析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入院后临床检查、诊断记录、治疗计划、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从而总结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相关特点。

1.2.2 治疗干预实施 患者经临床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后,均针对其水肿、高血压、肾衰竭以及贫血等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并分别进行血糖控制、血压控制以及饮食调节、生活方式改善等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血糖控制:指导患者掌握相应的血糖监测技巧,并叮嘱其在疾病治疗控制期间保证将其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在7.0%之内。但值得注意的是,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血糖控制调节,例如,对于本身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的患者,在控制日常血糖值时则不能过分控制。

②血压控制:通常情况下,对于尿白蛋白<30 mg/24 h情况的患者,其舒张压值应<90 mmHg,收缩压<140 mmHg;而对于尿白蛋白>30 mg/24 h情况的患者,其舒张压值应<80 mmHg,收缩压<130 mmHg,其尿蛋白排泄方面则应当控制为30~300 mg/24 h。血压控制主要采用服用降压药的方式。

③饮食调节:患者应当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食物选择上则应以低脂、蛋白质含量丰富(鱼肉、蛋类等)以及钾元素含量较低的食物为主(如米、牛奶、豆浆、西瓜、葡萄、苹果、猕猴桃、柑橘等)。禁止食用胆固醇含量及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禁止摄入猪油、牛油以及油炸膨化食品。对于正处于负氮平衡或伴有一定程度低血蛋白症情况的患者,若存在肾小球滤过率较低情况,其每日从食物中所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0.6 g/kg以内。

④生活方式改善:首先叮嘱患者禁烟、戒酒从而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其身体所造成的进一步刺激,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等,从而提升患者自身机体抵抗能力与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判定为治疗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患者,其尿微量白蛋白降低程度≥30%,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尿微量白蛋白降低程度≥50%,判定为治疗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 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0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70例患者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后,均转入肾内科开展相应诊断、治疗工作。经检查,70例患者中,5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情况(77.14%),26例并发顽固性水肿(37.14%),15例并发大量尿蛋白(21.43%)。此外,大部分患者合并存在其他器官或系统性疾病,包括16例高血压 (22.86%),30例冠心病(42.86%),14 例糖尿病心肌病(20.00%),16 例感染 (22.86%),11例心功能不全 (15.71%),10例贫血(14.29%)。

2.2 临床治疗情况

70例患者经治疗后,3例无效,无效率为4.29%,37例有效,30例显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

2.3 7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对比(±s)

表1 7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对比(±s)

时间 尿蛋白定量(g/2 4 h)尿微量白蛋白(m g/2 4 h)血肌酐(μ m o l/L)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1.3 5±0.1 6 0.6 5±0.2 7 4.2 7<0.0 5 4 5 3.3 6±7 0.4 5 3 2 8.2 6±5 0.4 4 1 2.4 8<0.0 5 3 2 6.8 3±8 1.2 4 2 3 5.5 6±6 4.6 7 8.4 6<0.0 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该疾病患者而言,其机体会持续性处于高血糖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持续性存在又会导致患者肾小球器官发生相应的硬化性改变,若不及时处理,则会诱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多针对其慢性并发症进行控制与改善,如血糖控制、血压调节等,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不甚明显,故而,患者通常是已经出现的明显的水肿、白蛋白尿情况后才考虑是否转入肾内科治疗,但这样的治疗模式对于早期疾病的诊断与控制是十分不利的[5-6]。因此,提倡相关医疗人员应当提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意识,及早发现该疾病的存在从而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控制措施。

该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水解、大量蛋白尿以及顽固性水肿,且患者极易患上其它器官或者是系统性疾病。该结果也提示医护人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工作可以从上述疾病特征防治与相关危险因素控制方向着手[7-8]。其次,该研究70例患者实施相关对症治疗,血糖控制、血压控制、饮食调节以及生活方式改善等干预措施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吴震[5]相关研究结果相近,即80例患者治疗有效63例,有效率为78.8%。治疗后尿蛋白定量(UTP)、尿微量白蛋白(UMA)及血肌酐(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进一步表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信度。由此可见,对症治疗、血糖控制、血压控制、饮食调节以及生活方式改善等临床诊治措施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肾内科微量肌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肾内科医生:我们为什么建议每个人做尿检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