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2019-09-05戴燕

医药前沿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氧氟沙星抗菌注射液

戴燕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 河南 信阳 465200)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氧氟沙星左旋体,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与氧氟沙星相比较要高出两倍抗菌活性。对细菌拓扑异构酶Ⅱ即DNA旋转酶活性进行抑制是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复制阻碍细菌DNA后有效抗菌。虽然左氧氟沙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引起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针对该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现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回顾性调查法将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实验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各50例,大致年龄范围27~35岁,平均年龄范围(31.5±0.1)岁。所有患者应用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规格为0.3g/100ml。

1.2 方法

使用回顾性调查统计法对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患者在体征检查、肝功能及血尿功能检查等方面表现出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身体状况的内容为主要分析内容。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所有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χ²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胃肠道、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和肝功能异常反应及其他方面,100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反应20.00%、过敏反应45.00%、心血管反应18.00%占据比例最多,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100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左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一种,有广谱抗菌作用和较强的抗菌作用,对于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等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能够起到抗菌作用[1],但对肠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比较差。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作用机制是通过对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将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阻止导致细菌死亡。口服后吸收完全且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100%,吸收后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以原形从肾排泄,在体内代谢甚少。

本次实验中可看出使用左氧氟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红斑和偶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腹泻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为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数病状较轻微,通常在停药后便可消失;心悸、潮红、静脉炎等为心血管反应的主要表现,失眠、头晕头疼、少数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及意识混乱等为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表现,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转氨酶增加、外周血象白细胞降低、血尿素氮增高等为肝功能异常的表现,但多数病症属于轻度[2]。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当将预防及相应的护理工作提前做好,从预防角度来看医护人员一定将用药原则严格执行到底,将用药前的指导工作做好:用药前将用药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使其产生正确认识从而将用药顾虑消除;注意静脉注射时合理控制速度,100ml的注射液滴注时间不能少于60min,也不能和其他药物混合,用药前对老年用药患者的肾功能全面了解以便在特殊情况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大剂量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或尿PH值超过7时可能出现结晶尿,因此应当在患者用药过程中鼓励其多喝水,保证24h的尿量超过1200ml[3];停止使用药物3~5年内或用药期间的患者不能过度暴晒阳光或人工紫外线。从护理角度看,进行该药物静脉穿刺时护理人员应选择患者血液回流畅通、静脉血管弹性好、方便穿刺和观察且外横径较粗的部位,使用热毛巾在滴注时对穿刺近心端进行湿敷;进行多种液体的输入时需要将药物使用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分次滴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将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有效降低,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降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时可能会有程度不同的延迟电信号在心室内的传导,该表现没有临床意义,因此对QT间期延长患者不适用。

综上所述,针对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及药师应当充分重视并认真分析,建立健全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体系,提升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氧氟沙星抗菌注射液
碘帕醇注射液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