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结果分析
2019-09-05肖云凌
肖云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54499)
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患者时,麻醉方式对手术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白内障手术比较常用手术方式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该手术在表面麻醉下就可轻松完成,此种麻醉方式不但并发症少,并且镇痛效果较佳[1]。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得到了眼科医师以及患者的青睐。本次选取了365例(365只眼)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对其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65例(365只眼)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其中男193例,女172例,年龄41~88岁,平均年龄(62.4±5.3)岁。365只眼中,皮质型56只眼,核性32只眼,后囊下混浊性192只眼,混合性85只眼;核硬度1~3级290只眼,4级以上75只眼。术前光感至0.5。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术前准备。本组患者均行相应的检查,护理人员将手术的方式、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以及家属,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术前治疗人员取鲁米那等镇静剂给患者口服,术前30min,依次用倍诺喜、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术眼,循环3次。(2)手术方法。治疗人员取浓度为0.4%倍诺喜加强点患眼1次,开睑,用齿镊夹持住眼球结膜,如患者无疼痛感,则开始手术。取3.2mm的角膜刀在10点方向角膜缘血管弓外缘处(微出血)的阶梯切口,再取15度角膜刀在2点方向内膜缘内侧行切口,囊膜行连环形撕囊,采用水分离或者水分层的方式促使核的自由旋转。采用本院的超声乳化机【生产企业:美国尼德克公司;型号:CV-7000型】,将其参数按照如下设定:负压250~300mmHg、乳化能量40~55%,在I/A下对皮质进行吸收,前后囊抛光,将折叠式后房型丙烯酸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从侧切口向囊内注水,如眼压正常,角膜缘切口无漏水,则给其结膜囊内涂抹典必殊眼膏,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患者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126秒、平均手术时间为15.3min、术中有22例患者有疼痛感,在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完成手术,患者均较满意。
2.2 对本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术后患者的视力与术前相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65例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n(%)]
2.3 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散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与术前相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365例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恢复情况(±s)
表2 365例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恢复情况(±s)
注:与术前相比较,aP<0.05。
项目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散光度(D)90.23±0.441.21±0.75a1.07±0.79 a
3.讨论
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患者采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的切口较小,术后散光小,因此患者比较容易恢复,此效果也得到了临床的认可。此种手术方式采用了表面麻醉,角膜阶梯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技术,手术步骤得到了简化,有效的缩短了手术的时间[2]。
表面麻醉是通过患者眼结膜进行给药,促进了麻醉药物药效的迅速扩散,并且直接作用在了三叉神经眼支的各个分支,在提高了麻醉效果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3]。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散光情况等均与切口的大小、位置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切口的位置与角膜视区之间的距离越远,手术对角膜曲率的影响也就越小。但是如切口越向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的难度。本次采用是在角膜缘行阶梯状隧道切口,操作比较简单,还有效的防止了角膜散光和伤口的渗漏,本次切口位置的选择也减少了角膜散光。本次所使用的为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其不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还能够耐高温、质地柔韧、记忆性好,还可以折叠,低含水性的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采用囊袋内固定,不但避免了术后晶体的偏离倾斜等情况,还不宜引起角膜散光。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患者时,可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手术时间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还能够纠正散光,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