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的疗效观察

2019-09-05杨纾旖陈军丘国彬任光辉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3期
关键词:腔镜乳头状淋巴结

杨纾旖 陈军 丘国彬 任光辉(通讯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普外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指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约占甲状腺肿瘤的1/2以上,预后较好,恶性程度低,临床趋于保守,但临床上局部组织受侵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也时常发生[2]。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美容效果良好,切口隐蔽,可同时完成两侧甲状腺手术,主要应用于低危的甲状腺癌尤其是微小乳头状癌病例中。我院近来收治甲状腺微小癌患者9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0例。其中男31例,女59例,平均年龄39.87±9.42岁,平均病程2.91±1.00年。按照所选术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开放组与腔镜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其中腔镜组采用右乳晕外上、内上和左乳晕上方边缘分别取3个穿刺切口。腔镜下完成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使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协助保护喉返神经,术后胸壁局部加压包扎以促进皮瓣愈合。开放组于颈正中锁骨上1~2横指处沿颈横纹取切口,根据肿块性质同样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以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两组术后均常规留置术区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特点分析

两组患者在肿瘤特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肿瘤特点比较

2.2 治疗效果比较

腔镜组引流量为(117.23±296)ml多于开放组(55.72±15.37)ml,P<0.05;腔镜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4.22±1.76)d 长于开放组(2.58±1.59)d,P<0.05。开放组手术时间(101.54±15.83)短于腔镜组(127.04±33.98)min,P<0.05。开放组住院时间(6.34±1.22)天,腔镜组住院时间(7.18±1.59)天,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腔镜组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皮瓣下积液感染1例,发生率为6.67%,开放组术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术后出血1例,皮下积液感染1例,发生率为8.89%,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腔镜手术术后均会出现胸前区皮肤紧绷不适感、皮肤瘀斑,一般于术后3~6个月减轻至消失。

3.讨论

近些年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其常见的类型之一,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首选方法,疗效肯定[3]。本次腔镜组患者术前超声提示甲状腺肿瘤直径小于1cm,超声、CT、专科查体均未提示淋巴结转移,患者有强烈的美容意愿,符合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我们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的实施均由固定的团队完成,经过完整的学习曲线的训练。

本次比较了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淋巴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腔镜手术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不劣于开放手术。腔镜组引流量多于开放组,引流管拔除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原因可能为:手术结束时冲洗液未全部吸净,术区皮瓣游离面大于开放组,尤其术前皮下注射膨胀液等因素有关。但上述因素均未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短期随访数据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综上所述,腔镜术式既可以最大程度的彻底切除病灶,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安全且兼具美容效果的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腔镜乳头状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