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社工正成为有奔头的职业
2019-09-05王泉超
■王泉超
创新案例
2019年3月4日,全省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推进会在镇江召开。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在会上指出: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很有必要、意义重大。要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新思想是加强职业体系建设的动力源泉,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是加强职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增强群众幸福感是加强职业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提高岗位吸引力是加强职业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现在比以前更忙,但是干得好坏与‘三岗十八级’报酬待遇直接挂钩,大家忙得更有劲了。”“双全”社区工作者陈桐表示。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镇江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10月13日,中组部组织二局来镇调研,认为镇江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18年12月5日,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作出批示:镇江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上破了题,精准落实了中央和省委关于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在全省面上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试点:以“三岗十八级”和“双全”模式探路
2018年3月7日,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到京口区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在京口区开展工作试点,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要求“建设一支有朝气、能力强、与群众沟通顺畅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接到试点任务的京口区,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出台了“1+6”系列文件——
社工入职要求更严,推动素质提升。依据服务人口,核定每个社区5-12名“社工员额”,共设立“社工员额”384个。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将持有“全科+全能”社工证的社会化用工纳入管理。公开招聘18名社区工作者,报名人数达285人,招考比达15.8:1;录用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 94.4%。
社工能力要求更强,推动服务提升。实施“双全”社工培养工程,340人获得“双全”社工证,228人获评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占比分别达78.5%、52.7%。构建“街道—中心社区—基本社区—网格”四级治理与服务职责分工体系,75%的社工下沉到网格中走访服务。
社工待遇明显更好,推动动力提升。社区工作者分为社区正职、副职、普通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十八个等级,每三年晋升一个等级。共166名社工纳入职业体系,其中社区正职、副职、普通工作人员的月基本报酬分别达到4263元、3695元、3150元,同比分别平均增长 14.3%、11.8%、9.6%,最高分别增长 65.5%、33%、33%。建立工作实绩、网格服务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与绩效报酬挂钩,占总报酬30%左右。
试行:因地制宜创造性落实
2018年3月21日,镇江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在京口区召开现场推进会,要求各地借鉴京口区的经验,结合实际加以推进。目前,镇江各市区已有628名社工纳入职业体系,占全市社工的47%。
——丹阳市建立“6+X”考核体系,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实现日常管理有规范、报酬增长有幅度、奖惩激励有力度。
——句容市从队伍配备、能力提升、规范管理等方面系统设计,激发社区工作者实干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扬中市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人员准入、职业培训、考核激励3个方面的“加法”。
——丹徒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调研,结合社区体制调整研究制定文件。
——润州区将村(涉农社区)一并纳入职业体系管理,构建总意见和员额分级管理、招聘转聘考聘、基本待遇保障、绩效管理考核、村(社区)事务准入“1+5”框架。
——镇江新区开展了村(社区)人员履职能力研判工作,出台了社区职业化体系的相关制度。
——镇江高新区细化实施路径,平衡岗级收入。
推行:社工变得更专业更受尊重
2018年11月22日,镇江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即职业化管理、专业化能力、现代化治理,到2020年,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进入职业体系的占比达80%以上;2019年、2020年,获得“双全”社工的比例分别达40%、80%以上。
明确建立六大体系。包括员额管理体系。常住户2000户及以下的,核定5名专职社区工作者;2000户以上的,每增加300户,增加1名社区工作者;超出3000户的,实行员额总量控制,各市、区自主确定。入职管理体系。员额增补由各市、区人社部门向社会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职业培训体系。分级开展初任培训、岗位培训、创新能力培训。“双全”社工管理体系。参加“双全”社工理论考试和岗位技能考核,获得“双全”社工资格的,进入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薪酬晋升体系。各市、区人社部门按照社区正职、副职和工作人员三大岗位,制定“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体系。考核体系。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内容、方式、等级及结果运用。
答卷:社工有奔头 服务更高效
“去年看到招聘公告后,我专门去咨询,发现这是个新型职业,也是朝阳行业,家里人也很支持。现在我边干边学,群众更欢迎,我也觉得更有价值感。”谈到自己的职业,新受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龚景悦自豪地说。
清晰的职业愿景给予信心,良好的待遇保障激励人心,系统的培养体系加压奋进,在镇江,社区工作者逐步成为有干头、有奔头、有面子的新型职业。
“我住在社区20多年了,原来不到社区去办事,见不到社区干部,上面的声音听不到,现在就在身边,天天看到,经常听到,太好了。”家住润州区江南府邸小区的冯俊良表示。
“现在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更好了,我们有什么事都找他们。”丹阳市云阳桥社区党员贺娥娥对社区工作者们非常满意。
丹徒区心连心服务中心负责人严伟俊也表示,“社区与我们合作越来越多,我们自身发展也是越来越好。”
就连住在社区的外国人也点赞“社区服务很好!”
据了解,在镇江,目前社工主动认领服务项目,对社区特殊群体开展免费就餐送餐、助浴洗浴、居家养老等服务,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个、助餐点44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7个;社工积极组织文化大舞台等活动,建成省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7个,建成率全省第一。2018年,镇江市公众安全感数值和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和谐社区创建率达到94.5%;在全国284个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