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

2019-09-04许远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证等级证书职业技能

许远

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在有关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并在其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开发高质量的“课证融通”教材,这关系到“1”和“X”能否有机衔接,也是能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回顾和总结“双证书”教材开发的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技术要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1+X证书;课证融合;教材开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7-0032-09

一、从“双证书”到“1+X证书”

(一)关于“双证书”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改革的重要举措。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錄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从那时起,“双证书”制度历经了制度确立、探索试点、积极推进三个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在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有关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广义的“双证书”制度是指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狭义的理解是指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参加“双证书”课程的学习、考核,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证书的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既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制的反映。“双证书”制度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教学的要求,也体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用人标准的要求。实行“双证书”教育,有利于职业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1]。

(二)关于“1+X证书”制度试点

2019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关于试点工作的分工,《方案》提出:“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关于试点的范围,《方案》指出“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关于证书的作用,《方案》指出:“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实行“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1994年以来实施的“双证书”制度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是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是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书证融通的重要举措。

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可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进而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2]。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结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培训评价工作,试点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3]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试点院校可以通过培训、评价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可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同步考试(评价)[4],获得学历证书相应学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试点工作中,要深化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充分利用院校和企业场所、资源,与评价组织协同实施教学、培训。

可见,“1+X证书”制度使今后“双证书”教材将逐步升级为“课证融合”教材(为了表述简洁,在本文叙述中,“双证书”专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课证融合”则指毕业证书和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课证融合”的课程、教材分别简称为“证书课程”“证书教材”)。当然,也可以将“双证书”看作一种比较严格和有其他附加资质条件的“1+X证书”。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领域,是否体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是否采取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模式等,都将成为“标配”。在职业院校中,学历证书和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根本上实现贯通,彻底克服事实上存在的“两张皮”的普遍现象,打通两者的桥梁和纽带,开发“课程融合”的课程与教材将是其中关键环节。

因此,原“双证书”教材开发中所遵循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做法应当抓紧总结、提升,以便为阐明新时代“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技术方法和关键问题提供借鉴。

二、“双证书”课程教材开发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双证书”制度有助于解决中国职业教育界面临的学科专业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场技能脱节的“老大难”问题。为此,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都是从宏观的政策层面、中观的教学层面进行研究,很少从教材层面进行研究,事实上教材问题是制约“双证书”政策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瓶颈。由于开发模式不当,开发组织不顺,对教材的目标决策、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内容呈现和考核方式都缺乏系统设计,导致教材不能有效融合专业目标和证书目标,影响了教学实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院校“双证书”教材开发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在“双证书”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方面做了积极研究和有益尝试。2013—2017年间,课题组组织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共7家出版社参加了32个中职专业和5个高职专业“双证书”教材开发,形成了一批“双证书”课题实验教材,其中共有13个专业的60余本教材通过教育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后因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工作调整和国家职业资格政策调整,实际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双证书”课题实验教材共涉及4个专业)。课题组通过此次实践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双证书”教材开发流程和技术规范。上述经验为新时代“课证融合”教材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直以来,所谓的“双证书”课程,是指实现国家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技能鉴定与专业课程学习考核对接的课程。它是使学生在不延长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这里强调的是专业对口的证书以及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施,而不是考取与专业不对口的证书或是采取第二课堂、课外培训的办法取证。

加强对“双证书”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对于探索从课程层面做到“双证结合”,推动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课程考试两考合一的“双证书”教材,可以形成“双证书”政策落地的基础性教学资源,解决推行“双证书”制度、实施“两考合一”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相应地,基于“1+X证书”制度的“课证融合”教材的内涵可以描述为既符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又覆盖相关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职业院校正规课程教材,其开发目标是将专业目标和证书目标加以整合,既保证学历培养规格,又能促进就业,如图1所示。

三、“课证融合”教材开发基本原则

(一)目标决策

与单本教材的开发不同,“课证融合”教材是一个体系,是整个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一个子集合,这个子集合中的教材要覆盖专业教学标准中列举的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确定要求。简单说,就是假定在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前提下,还要取得什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个证还是多个证,取得哪个等级的证书,这就涉及到专业的培养目标问题,也是我们设计“课证融合”教材的基本目标。

2010年以来,教育部陆续颁布了新版的中职和高职专业目录和一批配套的专业教学标准。这些专业教学标准体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精神,为专业设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职业教育服务现代经济体系的实现,为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提供了基本办学和教学标准。鉴于教育部部颁专业教学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范围”,每个专业都有若干专业方向,每个方向都对应1至2个职业,因此可以按照“以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目录)为依据,细化证书培养目标”的总体原则,来确定教材开发的具体目标:

第一,学校依据专业教学标准(或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和职业对应情况,确定直接对应的取证职业名称;没有对应职业的,选择相近职业。

第二,每个专业一般选取1至3个证书,并据此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选取证书的原则是:根据“职业范围”中的描述,每专业可选取 1 个首选证书(专业教学内容与证书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完全对应)、1 个次选证书(专业教学内容与证书能力要求有较为密切联系),专业(技能)方向特别多的专业,可酌情再选一个备选证书(专业教学内容与证书能力要求有一定联系,但证书要求不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本专业暂无专业教学标准的,或须对部颁标准进行部分调整修改的,学校可参照其格式制定本校使用的专业教学标准。参照第一条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确定取证职业。

第四,关于取得哪个等级证书的问题。中职可以申请初级、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职可以申请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各学校可根据此原则,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决定取证的等级。

(二)内容选择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为依据,确定课证融合课程,并结合职场工作实际,开发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为原则”。

1.以职业标准体系为依据,确定“课证融合”教材开发方案

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的规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通过上述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专业毕业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可以拿到学历证书。但是能否拿到職业技能等级证书呢?或者说培训评价组织能否认可呢?从理论上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课程体系,属于标准本位课程,而不是知识本位课程。因此,从本质上说,还要看这些课程是否覆盖了职业标准的要求。所以,首先得出一个结论,证书课程主要在专业技能课程中设置。因此,可以在教育部部颁专业教学标准确定的专业技能课程范围内(含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合理设置“课证融合”课程。根据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标准解读分析的结果,可将专业技能课程中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内容基本重合或覆盖的课程设计为“课证融合”课程,“课证融合”课程门数可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学时要求来确定。例如,根据原中职“双证书”教材开发的经验,建议每个专业一般可以选取一组“课证融合”课程,如图2所示(改组课程门数为5门,系根据证书课程的培训学时以及教材开发的实践经验中得出的结论,恕不赘述)。

2.结合职场工作实际,做好课证融合综合实训教材开发

专业教学标准中为每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都设置了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在操作技能形成上作用是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得以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考虑到5门证书课程确保了理论知识上能与职业技能等级的接轨,并能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整个中职学制为3年,为了使学生在不同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得以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有必要在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规定的实操要求,设置1门“职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即专业教学标准中规定的“综合实训”(根据初级和中级职业标准分别设计)。该课程内容应包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涉及的全部“职业功能”,并结合企业实际执行的生产(服务)过程进行训练。通过这门课程,可以将企业生产领域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新工艺引入教学中。同时,该实训课程内容还应包含考证前的理论、实训、应试技能的综合辅导。

3.教材内容选择的原则要求——双覆盖、对四新、不遗漏

证书课程教材的内容选择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挑选出紧密相关的若干门课程,并对该组证书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规定,并使其内容做到“双覆盖、对四新、不遗漏”。要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的“双覆盖”和对接“四新”,不能遗漏两个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态度点,具体可表述为:该组证书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既要包含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又要涵盖职业标准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

证书课程确保了理论知识上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接轨,综合实训课程确保了技能要求上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接轨。在实际开发中,如果该组证书课程没能覆盖所有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可以在综合实训课中将所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

证书课程教材的开发需要组织课程开发专家、来自培训评价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评专家、本专业教学专家、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教材开发采取专业负责人制,每个专业由一名资深专家对教材目标、内容选择、内容组织进行总体把关,然后指导各册主编分头编写,最后再由本专业教学专家、职业技能测评专家、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组成的编审委员会共同审定。例如,课题组在原“双证书”教材开发中,对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通过组织专业论证,确定了如下页表1所示的一组证书课程教材体系,并确定了首选职业证书、备选职业证书,为下一步进行教材开发奠定了基础。在上述教材开发的总蓝图指导下,即可进行每一门教材的编写开发。

(三)内容组织

证书课程的性质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养成相应的职业素质、价值观和态度。

“证书课程”教材开发时,课题组推荐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编写模式,一个职业主要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这是这个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征。如果把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掌握了,那么就能顺利从事这个职业的工作。

在教材内容组织上,还要做到符合职业能力形成的心理顺序,符合职业岗位工作的逻辑顺序,符合职业资格发展的顺序,符合职业素质提升的顺序。

为了做好编写工作,组织开发人员讨论确定编写模式。编写模式包括栏目设置、编写体例、样章和有关说明等。在一个模块(章)开始的学习指南应指出本模块(章、或项目)在本课的地位(权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点、技能点、重点、难点;与后续模块(章、或项目)的呼应关系;与所属专业的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与相关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对应关系;学习方法、评价方法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要求应以明显方式标记出。

模块下设置若干学习单元(节)。学习单元要至少提供偏理论阐述、偏技能操作型的两种模板。在实际编写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交替选择以下两种模板。

1.理论阐述型单元(节)的编写模板

可设置:案例导入、案例分析、必备知识、总结提升、活动安排、知识连接、職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等栏目。

(1)案例导入:列举一个现实案例(工业案例、生活案例、社会案例等),要紧扣本单元主题,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猜想、思考。

(2)案例分析:通过此案例的分析,引出本单元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等。

(3)必备知识:本单元教学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4)总结提升:总结该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适当加以扩展、提升。

(5)活动安排(可选):包含提问、课堂作业、案例列举、讨论等。

(6)知识链接(可选的拓展知识):是对除了必备知识之外的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

(7)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提示与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的知识复习要点、技能复习要点。本部分要提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点并提供模拟考试题。不要求每单元都有偏理论的课程,其取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联的理论习题不少于总习题的30%。

2.技能操作型单元(节)的编写模板

可设置:任务描述(或项目描述、项目导入)、任务分析(或项目分析)、必备知识、实施指导、任务评价、总结提升、拓展实训、知识链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等栏目。

(1)任务描述(或项目描述、项目导入):引入该单元所对应的任务(或项目),并说明该任务(或项目)的要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应以明显方式标记出。

(2)任务分析(或项目分析):对该任务(或项目)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该任务(或项目)实施的条件和步骤,如工具设备和实施条件、步骤提示等。

(3)必备知识:本单元教学中要求掌握的知识。

(4)实施指导: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编写,阐述该任务(或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方案等。可选择。

(5)任务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可采用表格式)。

(6)总结提升:总结该任务(或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7)拓展实训(可选):可在每一单元(二级标题)或每一模块(一级标题)后补充一个与已完成任务(或项目)类似的案例。每模块加入时用二级标题、每单元加入时用三级标题。

(8)知识链接(可选):必备知识之外,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

(9)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不要求每个单元都有偏技能的课程,其取自职业技能证书相关联的技能实训不少于总量的30%。在本栏目中,应提示与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对接的知识复习要点、技能复习要点、提供理论复习(模拟试题)、技能实训(真题)。

另外,为了做好教材的应用实施,可由教材开发者配套开发课程标准,以弥补教学文件的缺位,并结合本门课程给出教学建议(推荐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条件、评价建议、教科书使用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进行说明。

(四)内容呈现和资源配置

在内容呈现上,证书教材的开发同样要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育传播规律,做到图文并茂、科学准确。

在资源配置上,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材应提供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证书课程实施规范》《****专业证书课程标准》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理论和操作模拟题库卷库资源,最好配套职业技能评价考核模拟系统,以及必要的数字教学资源、教学仪器设备等。例如,课题组按照上述做法,开发的“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证书”教材通过了教育部、人社部的评审,成为“双证国规教材”,同时课题组配套开发了《中职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双证书课程实施规范》和相关的课程标准供学校使用,同时课题组还组织教材编著者学习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命题技术,对编著者开发的合乎命题技术规范的试题资源经过一定评审程序后纳入国家题库。

评价“课证融合”教材是否名副其实主要是看指标体系是否符合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有关“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思想性、职业性、科学性、达标性、适应性、规范性共六项构成。可由有关单位专门制定针对“课证融合”教材的评价体系,用于对“课证融合”教材最后验收。

四、“课证融合”的综合实训教材开发

综合实训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接课内实训、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的作用,又为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基于“课证融合”的综合实训课程教材的开发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重点,遵循职业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考试学的基本原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对实训的目标要求、任务设置、方法步骤、重点难点、评价标准给予准确的把握。综合实训任务的安排应遵循阶段式、模块式的设计,注重指导反馈,要避免评价环节的缺失。

(一)教材功能

在“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训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初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综合实训课程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一是复习梳理、拾遗补缺。复习梳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规定的应知应会。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要求掌握但在证书课程中难以(不便)涵盖的知识、技能进行拾遗补缺。二是安全环保与职业规范教育。了解并养成安全规范、环保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三是技能训练。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规定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技能实训的强化训练。四是备考辅导。根据标准参照性考试的特点,辅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核的备考。

(二)教材目标确定

根据相关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各专业证书课程教材(一般为5门)来编写“课证融合综合实训教材”。各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与本专业证书课程教材配套,共同构成“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证书课程教材确保了理论知识上与职业标准的接轨,并进行课内实训。为了使学生在不同证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得以整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有必要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实操要求,设置“职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1门(即专业教学标准中規定的“综合实训”,如中职层次的教材,内容应覆盖初级和中级职业标准要求),该综合实训课程对应的教材即为“综合实训教材”。

(三)教材内容选择

以中职教材开发为例。各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所涉及的初级(指备选职业)、中级(指首选、次选职业)全部“职业功能”所对应的操作技能方面的程序和步骤。二是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要求掌握但在选定的一组证书课程中难以(不便)安排的有关知识、技能。三是为做好职业能力测评考前辅导,综合实训课程须包括一定数量理论考试模拟题和实操考试真题。高职综合实训教材开发可适当提高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要求。另外,在综合实训教材开发中,要将行业企业的有关案例、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赛题资源适当融入。

(四)教材内容组织

综合实训教材在内容组织上可以按照应知应会部分、职业规范与职业精神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部分来组织编写。

1.应知应会部分

对有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给予总结提示。对需要重点讲解的难点、重点,对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中要求掌握但在5门证书课程中难以(不便)安排的有关知识、技能,给予介绍。采取整体分级罗列和局部重点介绍的方式描述。

2.职业规范与职业精神部分

介绍与本专(职)业有关的安全规范、环保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精神。采取案例导入的模式编写。

3.技能实训部分

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根据职业标准涉及中的职业功能,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材内容。对职业标准中未涉及、专业教学标准中涉及的内容亦采取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结合企业实际执行的生产(服务)过程,编写教材。

综合实训按顺序编号,每个证书对应的综合实训项目一般不超过8个,全书一般不超过30个综合实训项目。每个项目均设计实训目的、对应职业功能、规范和标准、实训器材(含仪器和材料介绍)、任务分析、实施步骤、实施评价、注意事项等栏目。

4.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指导部分

一是提供有关職业的职业技能测评理论考试模拟题三套,并附分析讲解。二是提供有关工种的职业技能测评实际操作题10道,并附操作提示。此部分涉及的模拟试题可以参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测评理论和实操的命题技术规则执行。

根据上述原则设计如下综合实训教材的编写体例:

前言

第一部分  应知应会(按职业罗列,兼顾专业需求)

1.知识架构

2.技能要求

第二部分  安全、环保与职业规范

1.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2.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

3.环保与安全

第三部分  综合实训

1.训练项目一  ****

应包含:实训目的、对应职业功能、实训规范、实训器材(仪器和材料)、任务分析、实训步骤、实施评价、注意事项等。

第四部分  职业技能测评指导(可参考命题规则)

1.理论考核模拟题

提供有关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理论考试模拟题三套,并附分析讲解。

2.实操考核真题

提供有关工种的职业技能测评实际操作题10道,并附操作提示。

附录

1.试卷结构

2.参考答案

五、“课证融合”教材建设的关键问题

(一)对“课证融合”教材功能的再认识

“课证融合”的教材体系是由一组“证书教材”和“综合实训教材”组成,此类教材既是课堂教学用书,又是考试用书,具有两种教材的各自特征。例如,原“双证书”教材中,我们对其功能的描述如图3所示,具体经验介绍如下。

一是作为教学用书,“课证融合”教材的开发是以专业为单位,教材选题名称和内容根据教育部部颁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课程和“主要教学要求”确定。二是作为考试用书,教材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要求。例如,可以考虑对于首选和次选证书,教材内容应覆盖全部初级和中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对于备选证书,教材内容应覆盖全部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

(二)进行“课证融合”教材规范化开发

“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内容多、关注点多、技术路线复杂,必须要开发专门的技术规范体系。“技术规范”是标准文件的一种形式,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技术要求的文件。它可以是一项标准(即技术标准)、一项标准的一部分或一项标准的独立部分。其强制性弱于标准[5]。其要点为:一是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细化证书培养目标;二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证书课程;三是根据“课证融合”的理念,编制“课证融合”课程实施规范;四是结合职场工作实际,开发“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五是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建设“课证融合”课程标准;六是根据职业逻辑和职教特点,组织编写“课证融合”教材;七是做好试题开发组织和考务服务,为“两考合一”做好技术保障。“课证融合”教材规范化开发的主要步骤如图4所示。

(三)“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的标准文档

在调查研究、归纳有关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课程开发的文档模板,可供职业院校在实施“课证融合”课程教学时使用。

一是《职业学校****专业“课证融合”课程实施规范》编制模板。“专业教学标准”的下位教学文件,是根据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实施“双证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范围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介、“证书课程”简介、“综合实训课程”简介、职业技能评价成绩计算办法、学业成绩计算办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申请程序、专业教学条件准备、综合实训课程考试考场准备等。

二是《“证书课程”标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编制模板。对“课证融合”课程、“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进行规定,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

(四)抓好作者培训答疑工作

“课证融合”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使教材开发做到有条不紊、齐头并进、效率最优,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培训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统一思想、树立共同目标愿景、克服困难、自觉树立质量意识。课题组在“双证书”课程开发实践中,重点进行的培训有:一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二是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规程和解读分析方法;三是职业技能标准课程化转化的主要技术;四是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编写;五是典型工作任务的构建。

(五)做好考务服务工作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评价,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关键问题之一。培训评价组织要积极探索“一标多纲、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模式(即同一职业标准、同一专业教学标准,多个版本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规范),考核内容要覆盖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而在实际执行中,如何将培训评价机构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相关课程教学考试合并进行或统筹安排,是关键问题。“课证融合”教材应为融合两考提供支持,并且要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题库在内容上实现一致和联动。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对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职业学校,应按照培训评价组织制定的考务管理规定和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实际操作要求的考核。培训评价组织要建立考试题库,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应从题库抽取试题;尚未建立题库的职业,由培训评价组织和试点院校组织专家统一命题并组织考核。可以采取过程质量监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证融通”课程认证。

二是在考试题库资源开发上,各培训评价组织可积极探索符合职业院校特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课程考试与技能鉴定两考合一的职业院校学生评价题库资源开发使用模式。“课证融合”和“课证融合综合实训课程”的考试命题工作可由各培训评价组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组织职业院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对于符合国家级题库技术要求的试题,可推荐收录到国家题库中。

三是要积极探索两考合一、合格发证的办法。从梳理和总结各地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采取的基本思路是“课程认定、过程监控、试题备案、两考合一、合格发证”。

参考文献:

[1]林雪梅.职业院校“双证书”课题实验教材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初探——以吉林机电工程学校为例[J].中国培训,2016(17):42-43.

[2][3]万玉凤,柴葳.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一专多能”让职校生变成“多面手”[J].中国农村教育,2019(13):5-6.

[4]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5-28.

[5]胡建平.建设信息化平台  提供更优质服务[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1(5):58-62.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课证等级证书职业技能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