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04邓华钊崔美红刘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邓华钊 崔美红 刘凌

【摘要】 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疗法可获得理想效果, 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且可降低再梗死发生率,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疗法;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10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且多数患者梗死后会伴有心功能不全, 再梗死率高[1, 2]。早期康复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为进一步探究早期康复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以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3, 4]:①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②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随访资料完全;③本着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参与的原则开展此次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了本次随机分组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7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16例;年龄48~76岁, 平均年龄(58.45±12.13)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7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8.41±12.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向患者介绍关于疾病、治疗及治疗后康复的相关知识, 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同时对患者进行日常的饮食、用药及心理指导, 注意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疗法: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治疗后的第1天,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确保身体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康复;治疗后第2天, 在护理人员的辅助下, 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治疗后第3天, 指导患者进行坐起训练, 并在护理人员和家属的辅助下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日常行为活动;第4天, 增加患者的起坐时间, 并让其自主活动下肢;第5天, 让患者进行短时间的下床行走;治疗后第6~7天, 循序渐进的延长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治疗后第14~21天, 逐渐延长活动的时间, 增加活动的强度。在每个阶段的干预治疗中, 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每例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以及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 且觀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再梗死, 再梗死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再梗死, 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 P=0.047<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不仅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治疗, 同时也强调患者的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更有利于辅助提高治疗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功能, 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进而降低死亡率[5]。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康复疗法, 内容只是针对患者的病情, 而早期康复疗法在康复治疗的各个阶段均融入了心理干预, 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进行改善, 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 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6]。

本次研究比较了常规康复疗法与早期康复疗法两种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降低,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再梗死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了早期康复疗法的治疗优势。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早期康复疗法可以确保患者身体适应性, 同时,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 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更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10]。

综上所述, 采用早期康复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同时可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 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丽芬, 皮林, 赵晓静.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7, 26(1):5-7.

[2] 耿华培, 范金涛, 赵辉, 等. 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河北医药, 2017, 39(13):2030-2032.

[3] 宋小英, 高波, 程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河北医学, 2016, 22(5):730-732.

[4] 顾淑芳, 孙娜, 连围.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11):872-875.

[5] 薛玉文, 葛文艳, 李江林, 等.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运动康复的临床价值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22):47-48.

[6] 张宗永. 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华北理工大学, 2017.

[7] 郑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 双足与保健, 2017, 26(7):64, 66.

[8] 朱艳红,  宋秀芝.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评价. 双足与保健, 2017, 26(14):42-43.

[9] 方红英. 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89):169.

[10] 张祖峰, 张玉芝, 赵明中, 等.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7):286-287.

[收稿日期:2019-02-14]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