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9-09-04江艳嫦黄惠仪陈蓝燕林博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应用价值

江艳嫦 黄惠仪 陈蓝燕 林博文

【摘要】 目的 探究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认知性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8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护理4、8周后HAMD评分分别为(14.28±2.25)、(6.85±1.0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6±2.18)、(9.26±1.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 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老年郁郁症;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103

老年抑郁症主要是指在60岁以后发病且为首次发病的患者, 发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单相抑郁,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担心患有各种疾病等[1]。该病是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 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老年痴呆。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广泛关注的问题。有研究显示[2],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 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症具有积极意义。为此, 本文探究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经检查、评估,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3]在抑郁症方面的相关标准;经HAMD17项评分, 患者评分均≥18分;年龄≥60岁。排除伴有重症肝、肾等脏器疾病、表现出明显自杀倾向等患者。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0∶16;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8.54±5.16)岁;病程6个月~11年, 平均病程(7.13±2.54)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9∶17;年龄61~76岁, 平均年龄(67.48±4.85)岁;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6.78±2.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即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性心理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认知重建与心理疏导 在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 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耐心引导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与患者一同寻找其错误观念或不正确想法。而后与患者针对这些错误观念分析、探讨, 逐渐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观念、纠正其错误想法, 并引导患者对自身能力、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通过恰当的想法、观念以实现患者自身构念系统的重组, 即认知重组, 从而能够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达到情绪调节与行为控制的效果。而通过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 针对抑郁程度较严重患者,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展开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心理护理的配合度。同时, 鼓励患者积极与朋友、家属等沟通, 并组织患者进行唱歌、下棋、绘画或跳舞等综合活动, 一方面在于促进患者与外界的沟通、焦虑, 另一方面则使其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除此之外,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 加强对患者自我肯定, 以进一步加强患者良好认知与行为的重建。

1. 2. 2 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亲情支持与家属的监护不仅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病情转归具有积极影响, 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患者自残、自杀等意外事件发生。因此, 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同时, 加强对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也尤为重要。要求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抑郁症相关知识的普及, 向家属介绍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 同时向家属说明亲情支持对患者症状改善的重要性, 并向家属传授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方法、技巧和疾病复发预防知识;从而能够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与家庭互动关系, 充分利用各种解决问题的资源。除此之外, 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对药物进行科学管理, 叮嘱并监督患者按照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并注意观察患者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等, 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保护, 避免其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 并告知家属在日常护理中, 适当地对患者进行鼓励, 对其取得的进步或作出的努力给予肯定。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4、8周后HAMD评分, 采用HAMD评分判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况, 内容包括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入睡困难、早醒等17项, 总分值<7分表示正常,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抑郁越严重[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8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护理4、8周后HAMD评分分别为(14.28±2.25)、(6.85±1.0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6±2.18)、(9.26±1.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据临床调查研究显示, 在所有精神疾病中, 抑郁症患者占据着最高的自杀率, 而抑郁症又有精神病学中的感冒之称, 约每7例成年人中, 存在1例抑郁症患者。在人们生活压力不断上升的影响下, 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并给社会造成较大负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4-7]。而老年人伴随年龄上升, 对死亡的恐惧感、空巢老人的孤独感以及失眠等生理因素影响, 从而极易并发抑郁症;而与此同时, 大部分老年人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因此, 仅单纯依靠抗抑郁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仍有待提升, 而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 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对于其症状改善具有重要意义[8-10]。

认知性心理护理是给予心理因素对疾病治疗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护理方法, 将其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中, 目的在于调节患者对问题的不良认知, 通过加强对患者乐观、积极心态的培养, 同时配合患者家属的护理, 从而纠正其不良心态, 提高其临床治疗配合度, 以此改善其悲观、失落等情绪。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认知性心理护理, 结果顯示, 护理前, 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8周后,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 研究组患者护理4、8周后HAMD评分分别为(14.28±2.25)、(6.85±1.01)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6±2.18)、(9.26±1.0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表明, 认知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老年患者抑郁症状, 促进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 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效果,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寒. 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38):147.

[2] 刘芳.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 2017, 31(9):135-136.

[3] 石红玉.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6):223, 225.

[4] 王玉芳.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4):2127-2128.

[5] 刘华霞.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47):338.

[6] 陆文惠.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设备, 2017(32):308.

[7] 曹桂莹, 唐杼. 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状况的影响. 医药前沿, 2016, 6(16):287-288.

[8] 刘凤霞. 老年抑郁症实施认知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274.

[9] 姜振玲. 心理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4(21):31-32.

[10] 王凯.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4):354-355.

[收稿日期:2018-12-25]

猜你喜欢

应用价值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