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 渔盐小镇
2019-09-03李潇雨
李潇雨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春秋时期,孔子在齐国闻《韶》,沉醉其中,三月不知肉味,文豪苏轼三月不曾食盐,却不解“忘味”之缘由,特赋诗于此。可见,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食若无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
据载:世界制盐莫先于中国,中国制盐莫先于山东。而目前国内最早记录制盐历史和制盐工艺的正是寿光市羊口镇官台村的官台盐志碑、盐学碑。古代羊口人自商周时期就开始制盐,并在四千年前最早发明了海水制盐,演绎了“盐”之传奇。
羊口镇,凭借制盐千年的深厚底蕴和作为港口开埠百余年的繁荣开放,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这颗怀抱于渤海莱州湾南畔的明珠,正以“百年商埠,渔盐小镇”的全新称号,蜕变新生,展现它独特的魅力。
从原盐晾晒到全产业链开发
羊口与青岛于1864年同日开埠,历史上镇址虽几经变迁,但依然很好地保存了鲁北地区典型的渔盐港风貌。走进羊口镇,便可看到星罗棋布的盐田,一望无垠。风力足、湿度小的此时,正是一年中晒盐的最好时机,结晶产出的一座座的盐堆像隆起的小山,遍布周边。阳光照耀在盐堆之上,明晃晃的,晶莹剔透。
这里,曾是盐宗夙沙氏煮海为盐的故里,是世界海盐生产的发祥地,但近代羊口却以“卤水制盐”完全取代了“煮海为盐”。这主要得益于羊口镇地下储量达40亿立方米的卤水资源。据统计,羊口镇年产原盐200万吨,提取溴素2万吨,是我国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推动,盐业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盐业发展不再仅仅以原盐生产为主,而是步入了多渠道开发、卤水深加工、原盐深加工的轨道。
以菜央子盐场为代表的原盐生产企业通过不断拉长产业链条,进行原盐精深加工,制成用于沐浴、热敷等功能的日用盐和精细化分类使用的食用盐,将传统制盐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以默锐为代表的卤水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功入选全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其先进技术,对地下卤水进行分解,提取微量元素,其中,溴素被作为医药中间体和环保型阻燃剂的开发与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与台湾合作推出的“台盐碱性离子水”作为卤水深加工的延伸产品,也正以可观的售价畅销市场。
曾几何时,羊口镇受制于特殊的盐碱土壤类型,导致种植作物单一,发展不前,但聪慧的羊口人世代仍通过传承传统晒盐工艺,在盐碱地上拼搏努力,打捞财富。如今,从羊口当地化工园走出来的前沿技术,已经可以达到逐渐改良土壤的效果。羊口镇正通过大力推进盐业转型升级,加快盐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盐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建设国家级特色小镇,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鱼盐为业带动全域旅游
羊口镇位于渤海莱州湾南畔,小清河入海口处,30多公里的海岸线,是大自然天造地设的馈赠。人们来到羊口镇,既能观赏到海天一色的景观,又能品尝到鲜嫩的鱼虾蟹。滨海沿河的特点,使羊口既有舟楫之便,又有渔盐之利,因此,渔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都是羊口乃至寿光的支柱产业,更使其孕育和传承了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羊口渔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渐萧条,镇域内的制冰厂、网绳厂相继宣告停产。2014年,9家鱼粉厂运营也全面喊停,渔民出海捕捞的饲料鱼无处卸船,更无法进行后续加工,只能将捕回的鱼送至荣成石岛、秦皇岛或是大连等地,产销链条面临断裂。这也让从事渔业生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渔民们感到惋惜和焦虑。
今年开春,羊口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羊口渔业回归”这一发展命题。羊口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陈尚志兴奋地勾画着未来的蓝图:从船员、市场交易人员到鱼粉厂、制冰厂、网绳厂、修船厂的从业人员,以及围绕渔业的三产服务业,粗略估计,振兴羊口渔业能直接或者间接拉动近3万人口就业!振兴渔业作为“经略海洋”的伟大战略的一部分,符合政策,恰逢其时。
羊口的渔业发展莫不可照搬省内其他沿海城市的模式,陈尚志说:“海水质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羊口镇的近海养殖业,但滩涂美景不失为羊口渔业、旅游业的又一发展契机。”滩涂之地不利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生长,但却是芦苇、鸟类、耐碱作物的乐园。每逢周末,自驾滩涂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羊口淡水和咸水交界处盛产的清河面鱼等特色产品也是游客品尝、选购的不二之选。
不单单是海洋旅游,羊口独有的“盐的工业之旅”“盐文化之旅”也颇有竞争力。集参观游览古盐遗址和体验盐浴、盐疗等养生项目的旅游线路,虽只是雏形,却也足够引人眼球。
遇见羊口出行新方式
来到羊口镇北部,国家二级港口羊口港就坐落于已有900多年历史的小清河航道上,放眼望去,航道水面宽阔,因为封海的缘故,全港口数百条船都停靠在岸,整齐排列,小清河就是当地渔民出海的必经之道。从羊口港起航,前行约30公里,就能到达出海口了。
众所周知,小清河是山东省著名的内河,也是省内唯一一条具有水陆联运、河海联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功能的河道,但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为航道变浅、水源减少等原因停运。几十年来,关于小清河复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正式开始调研,评测小清河通航后货运及客运的潜力。结果必然是乐观的,就在前几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小清河复航工程PPP项目合同》,这标志着小清河工程开工指日可待,并有望在2022年恢复往日繁荣。羊口作為此程的终点站,无疑为推动镇域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
小清河复航给羊口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环境优化。“前两年,小清河水质不好,面鱼都不见了,候鸟也不往这里飞了。”羊口镇当地居民说。这两年,经过羊口镇和相关部门的治理,小清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渔业资源也丰富了。羊口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经过治理后,面鱼重新回到了这里,野生鸟类也重新在此安家,尤其是在靠近入海口的地方,经常有成群候鸟出现。
羊口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副主任陈尚志提到,羊口出行新方式不仅只有小清河航运,与东营的几个交通连接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届时,到东营机场30分钟,到京沪高铁沿线高铁站20分钟,交通格局打通后,便更能凸显羊口镇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
清朝末年的羊口镇,商贾云集,贸易发达,是山东沿海四大商埠之一;明日之羊口,乘船一路南下,沿岸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尽收眼底,作为渔盐重镇,又依托复航之后的小清河,可将龙口、莱州、潍坊等莱州湾地区港口作为大宗物资的转运平台,也将是济南核心区直接通向海洋的对外开放通道。对于完善山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经略海洋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未署名图片由羊口镇政府提供 编辑/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