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集中度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

2019-09-03郝洁

财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股权集中度

摘 要:代理成本从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以后就存在于其身边,给现代企业的顺利前行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在进一步研究公司代理成本时发现,在那些转变经济体制的国家里的表现相对独特,兼具了英美等国与股权集中型国家的特色。本文认为股权集中程度和代理成本异向变化。

关键词:股权代理成本;股权集中度;监督成本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及各项鼓励政策的实施,各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生产压力也逐渐增大。所以,若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要拥有一个专业水平超高的经营者,其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也就越好。经营者必须在引导投资者积极地为本公司投资方面下功夫,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盈利水平方面。此外,那些掌握了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企业所有者,会以丰厚的薪资来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让自己从繁琐的管理事务中抽离出来。此种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的健康發展,并且还能够实现所有及经营者共赢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所有权及经营权的分离也会产生某些负面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代理成本问题。

当所有及经营权彻底分离后,企业所有者即股东希望企业管理人以追求丰厚的经济效益为奋斗目标。但是管理人本身并不是企业的股东,或持股占比非常少,其并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其看重的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此种条件下,代理成本问题就出现了。

根据国内外学者在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有专家指出,股权集中度能够对代理成本产生抑制作用(如龚晶等,2004;宋力等,2005;刘建伟,2005;高雷等,2007),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股权集中度并不能降低股权代理成本(曾庆生、陈信元,2006;肖作平、陈德胜,2006);除上述争论外,学术界对于领导层持股、债务融资等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问题也未达成一定共识。这提示我们,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因素问题具有较广阔的探究空间,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二、股权集中度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分析

股权集中度是用于衡量股东在全部股东中分布情况的概念,习惯做法是采用占有最多股份的股东所掌握的股份来表示。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越有动力监督代理人,对应的,公司的代理成本就会得到有力的抑制;反之,股权集中

度越低,中小股东要获得更大的监督权力,必须增加资金投

入额,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这些中小股东而言,投资所获取的利益通常比成本还要低,这严重打击了股东的积极性,使得其不再愿意关注该公司的发展。

股权集中度即为所有者持有股份的集中程度。股权越是集中,就代表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就会更加关注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原因在于股权集中后,大股东的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水平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为了保障个人利益,大股东会在监督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以期消除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和“在职消费”行为,巩固管理人员心中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

从某种程度来看,监督具有公共性。股东掌握的股份越少,就越吝啬监督成本。公司整体利益提高,中小股东获利并没有明显的提升,他们不愿意从有限的利益中拿出一部分放在对管理层的监督上。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笔者假设股权集中度和代理成本异向变化。

实际上,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就越能控制企业决策,因此其很容易利用权力来挪用公司的资产,损害中小股东的经济利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掏空”行为),考虑到这些问题,笔者假设股权集中度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异向变化。

股权结构是股东所持的各种股份在公司总股份中的占比情况,所有权结构和公司的治理机制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其对于公司的运营监管、兼并收购、代理权竞争等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公司所有权构成通常有股权高度集中(容易产生绝对控股股东)、高度分散(无法产生控股股东)、相对集中(容易产生相对控股股东)等形式。一旦公司股权过于分散,运营者的激励及监督体系通常比较脆弱,而接管体系通常比较严谨。这是因为股权结构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将面临较高的监督成本,这无疑挫伤了其积极性,“搭便车”的想法致使中小股东无力监督公司的生产情况,无力要求公司更换经营者,无法限制其权力。在信息不对等的条件下,经营者占据了绝对优势,其做出的任何决策都会对中小股东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股权结构处于分散状态下时却有利于收购活动的开展,收购者很容易就会实现交易,虽说股东能够反对某些收购方案,但却无力阻止那些恶意的收购活动。可通过兼并的模式变更经营者。若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也就是说公司具有绝对控股股东,这种情况下容易凸显经营者的激励及监督作用,然而相对的兼并管理及代理权竞争机制的作用在无形当中就被削弱了。大股东对于公司的运营发展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因为监督所带来的利益远远高于其自身的付出,所以其会积极主动地监督经营者的管理活动,且这些大股东对于公司的资产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因此其有实力对经营者展开监督。但是,过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对于兼并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倘若大股东坚决抵制并购的话,会大大提高并购方的交易成本,这显然不利于并购交易顺利进行。此外,公司董事长等领导人一般都代表着大股东的利益,小股东很难撼动其地位,这使得小股东在争夺代理权时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在相对控股这一股权结构形式下,运营激励及并购等问题都变得异常复杂。相较于控股股东,其通常会采取某些激励政策来监督经营者的生产活动,但代理人或股东本人照样会想方设法来侵占他人的合法财产,并以此为资金支撑来开展某种经济活动——该活动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但会损坏公司的利益。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股权集中程度和代理成本异向变化。

三、建议

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鼓励致使各成员对公司的发展情况不闻不问。可见,我们必须改革这种落后的组织模式,建设短期及长期的激励制度。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董事,都要将业绩和薪酬挂钩,同时将更多的股票用于期权激励,将董事的剩余索取权和操控权完美地融合起来。如此一来,各董事不但会关注公司的眼前利益,还会考虑其长远利益所在,同时主动承担监督领导层的责任,进而形成以董事的利益及公司发展挂钩的良好激励体系,持续优化董事会构成,创设更多独立董事,提高董事会自我处理相关事宜的能力。如果大多数董事和大股东间有物质利益方面的联系,那其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独立性大打折扣。考虑到外部独立董事和企业内部人士之间不存在利益关联,他们的行事更加客观和独立,这对于监督来说是很有利的。

适当地减少大股东的持股占比,且相关监督机构应积极地监督审查公司的各种交易。若监督机构能有效增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则大股东机会主义便能获得良好控制。当下,大股东在侵吞其他股东的利益时通常会采取隐秘的行为,如其依托开展看似透明的资产注入、定向配发、丰厚回扣等关联交易,于无形当中侵吞了公司的财产,因此监督机构一定要积极地应对大股东的关联交易问题。此外,监督机构还需扩大自身的监督范围,把公司的注册资金来源、订单合同关系、大股东人脉关系网络等纳入到监督工作当中去,排查那些和大股东存在着关联交易的行动人的各种情况,积极地查证大股东的关联人。

参考文献

[1]史淑霞,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影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52

[2]王鑫.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D]金融公司,2014.12-16

[3]曾庆生,万华林.上市降低了国有企业的股权代理成本吗? [J].财经研究,2013.2:37-45

[4]胡翠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D].工商管理学院,2013

[5]唐跃军,谢仍明.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06.2:120-128

[6]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审计研究,2010(1):82-89

作者简介:郝洁(1989—),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助教,硕士,西藏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政府会计。

猜你喜欢

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
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机制对旅游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股权集中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基于TIROLE 可变投资模型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股权结构对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