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2019-09-03延飞龙赵俊晔石玉于振文
延飞龙 赵俊晔 石玉 于振文
摘要:在高产麦田,以济麦22为试材,设置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4个畦长处理,研究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花后14~35 d,L40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L30、L20和L10处理。②花后7 d,L1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花后14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21~35 d,L40处理籽粒灌浆速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③L40处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本试验条件下,L40处理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小麦;畦长;灌溉;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中图分类号:S512.1+10.7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7-0024-05
山东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50 m3,仅为全国水平的1/6[1]。小麦生长季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mm,而水分蒸散量为400~500 mm[2],水资源短缺和降水量分布不均是限制山东省小麦高产的主要因素。开花后水分亏缺显著降低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积累量减少,籽粒产量降低[3]。生产上目前多采用畦灌来满足小麦生育期间用水。研究表明,在水流量一定条件下,灌水量随畦长的增加而增大,但畦长过长不仅显著降低灌水均匀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造成作物产量降低[4]。前人关于不同畦长灌溉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畦长80 m灌水均匀度最高,光合产物积累量最高,籽粒产量达到10 218 kg·hm-2[5]。关于小麦的研究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75 mm处理,灌浆期旗叶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较仅拔节期灌水75 mm处理分别高11.94%、5.58%[6]。限量灌溉105 mm处理挑旗期和开花期旗叶净光合速率与充分灌溉210 mm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灌浆期受水分胁迫影响,限量灌溉处理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充分灌溉分别低4.22%和8.33%[7]。由上可见,前人关于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尚少,为此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就不同畦长灌溉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的适宜畦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孟镇史家王子村进行。试验田为壤土,前茬作物为玉米,收获后全部秸秆还田。小麦播种前0~20 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4.31 mg·kg-1、全氮1.17 g·kg-1、碱解氮118.82 mg·kg-1、速效磷39.29 mg·kg-1、速效钾116.37 mg·kg-1。全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为151.9 mm,其中播种至拔节期为37.6 mm,拔节期至开花期为40.5 mm,开花期至成熟期为73.8 mm。
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4个畦长处理,分别为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畦宽为2 m。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处理间设置宽2 m隔离带。试验总施肥量为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磷肥和钾肥播种前全部底施,氮肥播前底施N 105 kg·hm-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2。2017年10月23日播种,2018年6月8日收获。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田。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区间划分 将小区沿灌水方向分为0~10、10~20、20~30、30~40 m 4个区间,在各区间的中间位置取样测定,重复3次。各处理试验结果为处理内各区间测定结果数据的平均值。
1.3.2 灌水量和灌溉方式 于小麥拔节期和开花期按照改水成数90%(即当水流前锋到达畦长长度90%位置时停止灌水)灌溉,用水表计量灌溉量,L10、L20、L30和L40处理灌水量分别为96.81、119.84、139.00 mm和155.97 mm。
1.3.3 旗叶光合特性测定 于小麦开花期在各区间标记同一天开花的单茎,采用英国产CIRAS-2型光合仪于开花0、7、14、21、28、35 d的9∶00—11∶00测定各区间3片标记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Pn/Tr。
1.3.4 籽粒灌浆速率测定 开花期在各区间标记同一天开花的麦穗,花后每隔7 d取20个麦穗,置于70℃烘箱烘干至恒重,计算籽粒灌浆速率[8]。
1.3.5 籽粒产量测定 于小麦成熟期按小区收获,脱粒风干至含水量为12.5%时称重测产。
1.3.6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kg·hm-2·mm-1)=籽粒产量/生育期总耗水量[9]。生育期总耗水量计算公式:ET=ΔS+M+P+K[10],式中ET为生育期总耗水量(mm),ΔS为土壤贮水消耗量(mm),M为灌水量(mm),P为降水量(mm),K为地下水补给量(单位:mm;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时,K值不计)。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LSD法多重比较,SigmaPlot 12.5软件绘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小麦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
由图1可知,开花0、7 d各处理间旗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开花14 d,净光合速率为L40﹥L30﹥L20、L10,L20、L1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为L40﹥L30﹥L20﹥L10;开花后21~35 d,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为L40﹥L30﹥L20﹥L10。表明,L40处理气孔导度高,有利于外界CO2进入叶片,使叶片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2.2 不同处理小麦开花后旗叶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由图2可知,开花0、7 d,各处理旗叶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4 d,蒸腾速率为L40﹥L30﹥L20、L10,L20与L1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为L40﹥L30、L20﹥L10,L30与L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1、28、35 d,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L40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L40处理开花中后期较高的蒸腾速率,有利于降低叶片温度,维持较高的叶片光合速率。L40处理旗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速率低于其它处理,有利于延长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
2.3 不同处理小麦开花后籽粒灌浆速率
由图3可知,开花后7 d,各处理籽粒灌浆速率为L10﹥L20、L30﹥L40,L20与L3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开花后14 d,各处理籽粒灌浆速率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21、28、35 d,各处理籽粒灌浆速率均为L40﹥L30﹥L20﹥L10。L40处理开花中后期保持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有利于提高粒重。
2.4 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由表1可知,各处理籽粒产量为L40>L30>L20>L10;总灌水量为L40>L30>L20>L10;总耗水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为L40>L30>L20、L10,L20和L1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L40处理获得最高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亦最高。
3 讨论与结论
小麦90%以上的干物质来源于光合产物的积累[11]。灌溉是影响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的重要因素[12]。研究表明,在华北地区,畦宽8.3 m条件下,畦长45 m处理较畦长15 m处理灌水量高51 mm,开花期小麦旗叶SPAD值高8.11%,叶片光合性能高,促进了光合产物的积累,籽粒产量高1 057.5 kg·hm-2[13]。全生育期灌水83 mm处理开花后土壤含水量低,开花21 d旗叶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较全生育期灌水205 mm处理分别低42.31%、24.44%[14]。亦有研究表明,宁夏灌区,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水90 mm处理灌浆期旗叶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2.4 mmol·m-2·s-1、0.97 μmol·mol-1,有效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期,增加干物质积累量[15]。本试验中,畦宽2 m,改水成数90%条件下,L40处理比其它处理有较高的灌水量,能保证开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开花后14~35 d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降低气孔限制,促进叶片蒸腾作用和吸收CO2,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不同畦长处理的灌水量和灌溉均匀度存在差异,而灌溉量是影响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16]。华北地区,全生育期灌水量由90 mm增加至165 mm,小麦灌浆期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分别增加3.64%、5.48%,小麦粒重增加2.89%[17]。小麦最大籽粒灌浆速率与灌水量呈抛物线趋势,新疆地区,灌水量由315 mm增加至465 mm,小麦籽粒灌浆速率达到最高,为2.16 g·d-1,灌水量增加至540 mm,籽粒灌浆速率较灌水465 mm处理低3.24%[18]。研究表明,小麦总耗水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冬小麦在土壤水分较好条件下,总耗水量呈双峰曲线变化[19]。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灌溉量由60 mm增加至210 mm时,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加,而当灌水量由230 mm增加至354 mm,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2 kg·hm-2·mm-1[20,21]。本试验条件下,L40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总耗水量较其它处理无显著增加,从而获得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9.17 kg·hm-2·mm-1。因此,L40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灌溉畦長。
参 考 文 献:
[1]Shi W J,Tao F J,Liu J Y. Changes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ropland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J]. Food Security,2013,5(1):69-82.
[2]梅旭荣,康绍忠,于强,等.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6):1149-1157.
[3]谭秀山,秦青宁,公艳,等.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两者间的定量数学模型[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2):15-19.
[4]郑和祥,史海滨,程满金,等. 畦田灌水质量评价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9, 25(6):1-6.
[5]马龙,李强,陈新明. 泾惠渠灌区畦长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影响[J]. 节水灌溉,2017(2):19-28.
[6]宁东峰,李志杰,孙文彦,等. 节水灌溉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分消耗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4):852-858.
[7]刘国伟,任艳云,闫璐. 土壤肥力和灌水量组合对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7,7(6):27-33.
[8]孙进先,魏秀华,王国飞,等. 品种、播期、灌水和施氮量对小麦灌浆速率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0(7):48-50.
[9]Sepaskhah A R,Tafteh A.Yield and nitrogen leaching in ra-peseed field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rates and water saving irrigation[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2,112:55-62.
[10]Patanè C,Cosentino S L . Yield,water use an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ies of kenaf (Hibiscus cannabinus L.) under reduced water and nitrogen soil availability in a semi-arid Mediterranean area[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13,46:53-62.
[11]Wang Y Q,Xi W X,Wang Z M,et al. Contribution of ear photosynthesis to grain yield under rainfed and irrigation conditions for winter wheat cultivars released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North China Plain[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6,15(10):2247-2256.
[12]王瑞英,高峻岭,王月福,等. 灌溉对小麦—玉米周年栽培中花后水分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5):21-24,28.
[13]吕丽华,李谦,姚海坡,等. 不同灌溉畦长下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特点[J]. 华北农学报,2017, 32(S1):325-330.
[14]董志强,张丽华,吕丽华,等. 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農业研究,2015,33(6):1-7.
[15]白海波,吕学莲,惠建,等. 灌水量对宁夏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4):9-14.
[16]熊淑萍,谷秋荣,何建国,等. 水分处理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4):113-117,133.
[17]臧贺藏,张英华,张兴娟,等. 水氮限量供给下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磷钾积累动态[J]. 草业学报,2016,25(9):28-36.
[18]雷钧杰,张永强,陈兴武,等. 新疆冬小麦籽粒灌浆和品质性状对滴灌用水量的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17,28(1):127-134.
[19]房全孝,陈雨海. 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生态基础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3, 18(3):18-22.
[20]Ma Y,Feng S,Song X. A root zone model for estimating soil water balance and crop yield responses to deficit irrig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3,127:13-24.
[21]Liu X,Shao L,Sun H,et al. Responses of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to irrigation amount decided by pan evaporation for winter wheat[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13,129: 17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