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实践与研究

2019-09-03金璐

今传媒 2019年8期

金璐

摘 要:龟兹石窟壁画是中国经典的传统绘画,却并不被大众认识和了解,本文以岩彩绘画公共教育体验活动课程——《龟兹壁画摹写》为例,从龟兹壁画摹写的主题切入,带领学生认知并体验中国传统经典的岩彩绘画,用简单易行的模版方式理解岩彩绘画的层面叠加方式,体验岩彩材质的晶莹颗粒及层面叠加,以期对龟兹石窟壁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教育;岩彩绘画;龟兹壁画;摹写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51-02

龟兹壁画是岩彩绘画的原点,也是经典的中国传统绘画。2019年1月1日,应上海中华艺术宫之邀,笔者来到中华艺术宫艺术沙龙,开展一期《龟兹壁画摹写》公共教育亲子家庭岩彩绘画体验活动。本文以《龟兹壁画摹写》为例,通过此次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论述如何通过现代的方式,运用模版,既让没有造形能力的小朋友画出画面形象,又能让其了解龟兹壁画,感受岩彩材质,认识岩彩绘画。

一、《龟兹壁画摹写》的绘制主题

龟兹石窟是古龟兹境内20余处佛教石窟的总称,它包括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县的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玛扎伯哈石窟、阿艾石窟和新和县的托呼拉克艾肯石窟[1]。

从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有近一萬平方米的壁画,绚丽优雅。由于此次岩彩绘画公共体验课主要是针对少儿群体,考虑到画面难易程度及小朋友们的兴趣点,所以龟兹壁画摹写主题定为菱格动物画。龟兹壁画有一个显著的构图形式,就是菱形格。壁画中的菱形格代表佛教中的须弥山,每一个菱形格中画一个故事,笔者选取了克孜尔石窟224窟,《须摩提女请佛缘》两边有一系列的菱格动物画,取其中一幅《菱格动物——小羊》(如图1所示),作为此次《龟兹壁画摹写》课程的绘制主题。

二、《龟兹壁画摹写》的色彩配置

2015年6月,笔者随中央美术学院岩彩画创作研究班师生到新疆龟兹石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摹写考察课程,每日深入洞窟,对原壁画进行色卡对比、色彩及材质采集,并在现场摹写龟兹壁画。二十天的时间,每日进入洞窟摹写,置身于洞窟之中,面对原壁画,笔者由衷地感叹古代画师的智慧,龟兹石窟将近一万多平方米的壁画色彩清新优雅,浓郁庄严。归纳下来可基本概括为六七种颜色,画面多数以青色、绿色为主调,搭配有土红、黑色、白色、赭石等,均为岩彩材质,即天然矿物色及土质色。蓝色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绿色是孔雀石,红色多为本地的红土,也会用到一些铅丹。此次《龟兹壁画摹写》的画面会用到红色、蓝色、绿色、黑色、白色,以绿色为主调,蓝色面积次之,红色面积再次,黑白两色为点缀,整体画面清爽柔和,给人以夏天的心理联想和视觉感受。

三、《龟兹壁画摹写》的课程内容

《龟兹壁画摹写》课程的第一步,用图片及实物标本展示的形式,带领小朋友重新认识一粒砂,认识岩彩材质。向小朋友展示龟兹壁画所用到的青金石原矿石及加工后的蓝色岩彩颗粒,孔雀石原矿石及加工后的石绿岩彩颗粒,以及雌黄、雄黄、红珊瑚、黑曜石等一系列天然原矿石及矿物色。以图片并置形式向小朋友介绍天然砂岩及天然有色土,从地球物质的角度全面、系统、立体地认知岩彩,认知岩彩材质,换一种角度重新认知人类生存的地球,反思自身与地球的关系。小朋友们都非常好奇,亲手触摸从未见过的矿石标本,第一次认识到岩彩材质的分类、样式,也第一次了解到这些珍贵的矿石、砂岩所磨成的粉竟然可以用来画画。《龟兹壁画摹写》课程从画面内容到画面材质,启发儿童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新角度认知。

课程第二步,东西方经典绘画的赏析。由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石窟岩画到埃及壁画、印度细密画,再到中国龟兹石窟壁画、敦煌壁画,大量图片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多种经典绘画样式,从材质角度了解古代经典壁画所运用的同一种物质——岩彩,了解雌黄、石绿、石青、青金石、红土等色彩在古代壁画中的运用及效果,了解东西方壁画的时间先后。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洗礼,龟兹壁画色彩依然浓郁沉稳,感人至深。笔者在课程中反复重复知识点并与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引发小朋友们深入思考。

在小朋友们对岩彩材质及岩彩绘画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课程第三步。引领小朋友认识岩彩绘画工具,开始摹写。小朋友们拿到的画板已经贴上了第一层模版,第一步就是先把调好的绿色平涂在画面之上,绘制颜料层的底层。因为是岩彩颗粒,画的时候根据每个小朋友涂抹的方向、力度的不同,则会出现不一样的厚薄肌理效果。在绿色画完之后,取下模版,小朋友与助教老师一起吹干画面,完成绘画层面第一层;之后进行第二步,小朋友与助教老师一起贴模版,绘制画面倒数第二层,蓝色版块,将蓝色颜料平涂于画面之上,再次吹干画面。利用此段时间,穿插赏析龟兹壁画中经典的本生故事,加深小朋友对龟兹壁画的了解,巩固课程不同的知识点;第三步是用少量稀释的白,平涂画面中心的小羊,酸奶状的白色,流淌于蓝色颗粒之间,出现了岩彩绘画“水落石出”的美感。同时,用红土色涂满画面右下角,这一步之后,将模版取下,画面也接近完成,再次吹干画面,画面中心的小羊跃然纸上;最后用稍浓的白色画出小羊的眼睛及耳朵,同时在绿色的须弥山上点画白色花朵,用黑色或红土色画出小花的叶子,每位小朋友的笔触不同,画面的肌理、深浅也随之会有区别,每位小朋友的画面都有独特的面貌。

至此,一幅龟兹壁画摹写作品完成。课程通过简单易行的模版方式,让小朋友在没有造形能力的情况下,依然能轻松自信地绘画,体验岩彩的质感和绘画的乐趣。通过对不同色彩的涂抹,一层层色彩颗粒的叠加,简单的三、四层之后,去除模版,整幅画面已完成百分之八十。这样的方法,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并体验了岩彩绘画层面叠加的语言方式:大面积-中面积-小面积-锦上添花(如图2所示)。

四、《龟兹壁画摹写》课程中的问题反思

在此次《龟兹壁画摹写》的课程中,由于小朋友大都是第一次听说和接触岩彩,也是第一次认识龟兹石窟壁画,所以在最初设定课程主题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绘制程序控制在四步以内,每一步的绘制程序之间需要预设相关知识点的故事插入,环环相扣。模版的使用是此次课程的关键点,既强化了小朋友对龟兹壁画层面叠加绘画语言方式的认知,又巧妙避开了小朋友具象造形能力的不足,对于岩彩绘画经典摹写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岩彩绘画是中国绘画中唐代以前的经典绘画,《龟兹壁画摹写》课程进入美术馆,作为公共体验课程,面对各年龄层的大众,是对岩彩绘画的普式传播。通过公共体验课的形式来开展岩彩绘画的实践与研究,能大力提高岩彩绘画的实践效果,同时也能推动岩彩绘画的创作研究。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石窟 克孜尔石窟(第一卷)[M].中国北京,日本东京:文物出版社,株式会社平凡社,1989.

[2] 胡明哲.龟兹面壁——岩彩绘画语法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胡明哲.溯源 重生——岩彩绘画课程体系实践轨迹[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