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中医理论解析

2019-09-03李希颖杨加仙

武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健身气功中医理论八段锦

李希颖 杨加仙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们一直有一个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健身气功和中医学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分别从体育和医学的角度概括了华夏民族追求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历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们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将八段锦的功理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探索其养生或健身的“体医”本质,让中国传统导引术更好地服务社会,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

关键词:八段锦 健身气功 导引 中医理论

“健身气功是一项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以及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1】“健身气功·八段锦”融合了中医的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从习练口诀中就可以看出它的医疗价值所在,自古以来就作为祛病延年之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为了让大众科学健身,国家体育總局2004年对传统养生功法进行深入挖掘,新编健身气功。本研究以“健身气功·八段锦”为研究对象,重点从中医基础理论层面进行功理分析。

1 八段锦的历史渊源

据记载,在隋唐时期已有八段锦的雏形在道家的导引术中出现,同一时期巢元方、陶弘景等医学家就将导引术运用于实践医疗工作中,在《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中均有体现。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唏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2】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广为流传,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八段锦在明清时期得到更广泛的传习,许多信教者为了延年益寿习练,认为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这段期间气功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清朝末年有人将其变成歌诀传唱,并且还将每式动作绘画成图像,八段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套路练习形式。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政府注重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逐渐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练习“八段锦”的人群也越来越多,直至20世纪80年代,八段锦开始被引入我国一些大专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院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教学和比赛。

2 八段锦的开展现状

2.1竞赛推广

健身气功是我们国家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201 1年获得国家奥委会颁发的“发展与促进”奖,现已被列为“全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其中,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全民健身功法之一,白健身气功比赛开展以来一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2.2 临床康复研究现状

近年来,诸多期刊均有八段锦用于康复治疗的实验分析报告,论证了八段锦对人体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病的改善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数据证明对糖尿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干预治疗均有较好的作用,一些省、市级中医医院也在康复科运用八段锦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3 八段锦技术动作的中医理论探究

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八段锦从各式动作进行分析:准备动作,身体放松,呼吸白然,意守丹田,通过对体态的调整,慢慢加深到对呼吸的调节,再上升到对精神、心理状态的调节。起势时双腿松膝,左脚开步,上体微前倾使肩井穴和涌泉穴相对应,聚集身体白身重量加上双脚下踩的力量,以便气血由涌泉进入,沿足少阴肾经向上注入胸腹。起势强调身体的关节、肌肉等均处于放松状态,利于气血在身体中运行,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畅气血可以更好地排出体内垃圾,消减代谢物长期累积而引起的病痛。

3.1 两手托天理三焦

三焦分指上焦、中焦、下焦三者,位于胸腹,为六腑之一。其中以胸膈为界,膈以上为上焦,膈以下至脐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归属手少阳三焦经。练习时,双手十指相扣,交叉用力上托,至胸口翻掌继续上引,充分牵拉手臂内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与此同时,动作的升降与呼吸配合,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充分发挥“肺主治节”的作用,促使津液在体内布散,流通气机,对肺、心等脏器有刺激作用。因躯干、上下肢肌肉、关节组织及韧带都得到了充分的拉伸,此式对肩颈部疾病的防治也有良好作用。

3.2左右开弓似射雕

此式通过双手引弓开胸的动作,可以调节出白胸中的手三阴经经脉之气,疏通营血,清顺肺之宗气。手型中的八字掌和爪的作用则是增大了对经络的拉伸幅度,加大了刺激效果。开弓动作时的夹脊扩胸,一收一放,促成阴阳平衡,通过对督脉的拉伸和背俞穴的刺激,以形导气,疏通气血津液在体内运行的通道,并利用背部的反弓动作刺激命门穴有效养护肾气。在整个开弓过程中下肢则是马步,两腿屈蹲,有效提高下肢肌肉力量以及协调平衡能力。如朱正刚将123例患者分组实验,6个月后,每天进行两次八段锦练习加上药物治疗的实验组比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变化均有明显提升。

3.3调理脾胃须单举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被称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要功能是升发清气,而胃则是消降浊气,脾胃是全身气机的枢纽站。该动作通过双上肢一上一下、一松一紧的对拉配合,对脾、胃、肝、胆等内脏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有效将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促进肠胃蠕动,将摄取的食物营养通过脾胃上输于肺、下布于肾,储备精气。“脾主四肢肌肉”,该动作通过对上肢肌肉、胸腹肌和脊椎棘突后方的肌肉群的锻炼,反过来促进脾胃功能的提升,促进消化,加强营养物质的吸收。如梁雪玲用82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实验研究,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优良率、生活良好率上升,食欲增强。证明八段锦单举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增强食欲,提高康复效果。

3.4 五劳七伤往后瞧

“五劳”指的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劳伤,也有“久卧伤气、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之说;七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失常对身体带来的伤害(现代医学称为“心身疾病”)。五劳七伤类似于当今医学所说的亚健康状况,多是由于人们长期劳累或不良生活习惯,没有得到及时休养而日积月累形成的情绪波动、身体疲惫或不适感。此式动作通过上臂伸直外旋和扭转外展的牵拉力扩张胸腹腔,再通过转头、夹脊动作刺激大椎穴,之后逐渐增强颈部和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可以调整颈椎小关节紊乱,解除神经系统疲劳,增强免疫,促进自身体内的良性调节,改善亚健康状况。转头后瞧时还可活动眼部小肌群,减少眼肌疲劳,预防眼部疾病。如付金钰对70例患者进行6个月实验干预治疗,证明八段锦联合中药“五劳七损方”有助于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

3.5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学上的“心火”是指人体的内热,心火旺者多表现为口苦咽干、口舌生疮、心悸多梦、心烦意乱等。心在上为阳,欲清心火则应将火下引于肾,用肾水上济于心,水火相交,热随尿泄。因此,该动作要领是屈膝下蹲,上身前俯,再以脊柱为中心摆动尾闾,可以下调阳气,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也可使督脉通阳去热,能够消除心烦、便秘、失眠、小便赤热等症状。如曹丛将103例COPO(慢阻肺)老年患者进行24周干预实验,实验组加入八段锦锻炼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肺功能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3.6两手攀足固肾腰

肾为人体的先天之本,位于腰背部,中医有“腰为肾之府”之说,所以肾的病理反应会影响到腰部,甚至牵涉全身,而腰部的运动和温煦也可以促进肾气的积聚。通过脊柱的前倾和引腰动作,可刺激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位,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都有调节作用。两手掌白肩胛骨下缘向下按摩腰背部及下肢后方,使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充分的摩运、拉伸,固护肾气,加强膀胱经的气血循环,进而可以增强肾和膀胱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助肾气化、充养精血。

3.7 攒拳怒目增气力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肝血可濡养筋脉并控制其活动,而肝血的充沛度主要反映在双眼的神采。这式动作的要点是马步冲拳,瞪眼怒目——双腿下蹲成马步时,脚趾抓地,同时旋转手腕,手指抓握,双手攒拳。肝气充足体现在全身的筋脉结实而富有弹性,脚趾和手指部位细小筋脉繁杂,积极训练可提高它们的灵活性,使远端细小筋脉受到静力的牵张刺激,达到“增气力”的目的。另则“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相互转化,因此,肝气强盛也有助于肾精的充盈。中医学中将肾寓意为“作强之官”,即人体劳作、强壮之力发白于肾,故而肾气充盛也标志着气力不凡。

3.8 背后七颠百病消

该式动作要点为:十趾抓地,脚后跟上提,挺拔脊柱,颠足而立再分次下落。提踵可发展小腿后方肌群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下落震身,可缓解肌肉紧张,微调全身小关节;脚趾为足三阴、足三阳交汇之处,提踵时可刺激到足部六条经脉的井穴,调节经络之气,促进血液循环;提踵时虚领顶劲、气聚百会,颠足时由于白身往下的重力震动全身经络,使气血畅达,阴阳平衡。邱文梅在《健身气功八段锦抗衰老效应研究》中,将156名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对照组只进行膳食和睡眠健康教育,实验组加上八段锦锻炼。24周后实验结果证明:健身气功·八段锦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最后收势,两掌收于丹田处重叠,放松肢体肌肉,意守丹田,呼吸平稳,心情愉悦,通过凋身、调息、调心,有效调动身体气机,达到周身放松、体态安详、呼吸自然的境界,如《黃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 结论

4.1 八段锦之形神兼养

八段锦在练习过程中既要注重身体外在的养护,更要重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养护。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缓慢、轻松自如、虚实分明,平稳的动作有助于精神汇聚,增强代入感,将身体姿态与精神感知巧妙结合,不仅对肢体进行运动,同时也使精神得到滋养,达到形神兼养之效。

4.2 八段锦之平衡阴阳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表现,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发生。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左侧为阳,右侧为阴;前进为阳,后退为阴;外开为阳,内合为阴。从动作上讲,八段锦在练习时注重动作的对称性,每式动作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开必有合,八段锦融入阴阳白和的理念,通过自身运动达到平衡阴阳的效果。

4.3 八段锦之疏经通络

经络通则疾病去,舒筋活络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八段锦每式动作的设计编排都对应某个脏腑或某种病症的治疗需要,使相应的经络能够得到缓慢拉伸,穴位得到摩运,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的作用。

4.4 八段锦之调理脏腑

八段锦通过胸腹腔的挤压和拔伸,使内脏器官在体式的改变中得到柔和的按摩,提升了各个器官的机能,同时还促进了他们的相互关系协调发展,改善内脏神经调节功能。总而言之,八段锦从动作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形成和发展紧紧围绕着防治疾病的原则,在我国体医疗愈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其所蕴涵的中医理论背景,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和医疗中。在倡导全民健康为最高宗旨的新体育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体育和医学之间的结合和共融,为国民身心健康发展贡献一则运动处方,并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杨柏龙,刘玉萍,王安利,周小青,黄铁军,曾云贵.健身气功新功法丛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2】孟峰年.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340

【3】陈其玉,程雪冬.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中医基础研究【J】.商,2013(19):355,313

【4】禹方,牛巧能.健身气功八段锦在中医健康管理应用中的理论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2):72-74.

【5】杨军.导引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内在经络养生解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1(04):7880.

【6】代金刚,曹洪欣.八段锦导引法对脏腑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440-441.447.

猜你喜欢

健身气功中医理论八段锦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浅析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久坐不动人群的保健机理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