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武术国际传播举国战略应树立的意识

2019-09-03张长念郑义

武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武术

张长念 郑义

摘要:当前,武术国际传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问题重重,战略高度的定位成为重中之重。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阐明武术国际传播战略优势和根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武术国际传播的举国战略的概念。研究认为,实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就使得国人不得不转变旧有观念,树立必有的协同意识、文化意识、全球意识、品牌意识、拳种意识、优先意识等,为武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 国际传播推广 国家战略举国战略意识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竞争力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呼声中,研究如何战略性地把中国文化的“第一张名片”——中国武术全面推向世界,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文化强国形象做贡献成为我们武术文化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1 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独特优势和战略意义

首先,武术文化既是汉语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独立的特殊优势。中国武术具有丰富精深的内容体系,具有防身、健身、教育、娱乐、文化承载等多元功能,具有强大的地域、时代、文化、受众体质、审美等适应性。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第一“名片”已有雄厚的传播基础;中国武术身体运动的第一表达形式,避开了意识形态和宗教嫌疑;中国武术表现直观,易于跨文化了解、接触和接受。其次,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且无言地满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主张。从事何种文化基础上的身体运动,人们便会接受这种身体运动承载的文化思想观念。现时传播的中国武术纵然不言价值观念,其必然承载着现时中国的意识立场和国际观念。因此,在大力推广汉语言文化的同时,要树立武术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战略地位。

2 武术国内国际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面临着根本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两点:

第一,“‘体育的中国武术的国家地位和社会地位几乎成为中国武术的唯一追求,而‘文化的中国武术几乎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开发”;

第二,我们没有意识到中国武術文化的特殊优势和战略意义,从而认为武术的对外传播只是部分被体育化了的武术人和几乎完全被体育化了的武术管理部门的事情,从来没有上升到对武术国际推广应有的国家文化战略。这就使得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远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规模和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有的战略意义。

3 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应上升为举国战略

3.1战略

在古代, “战略”一词是一个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概念,其历史悠久,在中国最早用于行军打仗,属于军事方面的概念。我国最早使用“战略”一词,是在公元3世纪晋代司马彪所著的《战略》一书中。“但战略思想、战略筹划和决策行动远在晋代以前就有了”。[1]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筹划的著作,也是一部关于战略理论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战略为“strategy”一词,此词源于希腊“strategos”,意思是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一般认为“战略”问题的产生始于公元6世纪末东罗马帝国皇帝莱斯的《将道》一书。

到了19世纪,对“战略”概念的界定多数是在与“战术”的区别中得出的。克劳塞维茨在他的《战争论》中阐述到“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2]从而得出了此时比较确定的“战略”一词的内涵,即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谋略。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战争已经不再是纯军事领域的局部性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外交等全局性的问题。从而“战略”一词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包括运用外交、经济压力、与盟国缔结有利的条约、动员国际工业和分配现有人力资源以及使用陆海空三军使之协调行动。[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战略”一词的内涵进一步从对战争全局的指导延伸到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文化、对外交往等领域,其涵义泛指具有统领性、全局性、能够左右胜败的谋略和对策。战略的概念也出现多样化,常见的有“大战略…‘国际战略…‘国家战略”等,其前的词缀起到的作用有的是限定,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战略的宏观性的强调。

3.2 国家战略

最早提出“国家战略”的是美国官方和军方,指的是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武装力量的同时,发展和使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这一界定更多的着眼于谋求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如美国学者柯林斯认为,国家战略可分为应付国际和国内问题的全面政治战略、对内和对外的经济战略以及国家军事战略等,每一种战略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各种国家安全战略汇集起来便构成了大战略。[4]我国学者也对国家战略概念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认为,国家战略是国家的总体战略,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总之,国家战略是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任务是根据国际国内情况,综合运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指导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并维护国家的安全,达到国家的预期目标。

国家战略按照主题可分为政治战略、经济战略、文化战略、军事战略等。按照空间顺序可分为对内战略和对外战略。其中,对外战略一般是以参与国际竞争为出发点,并在国际竞争中使用国家力量以实现国家利益的谋略, “实际上就是以战略的观点和方法对国家对外行为中的各个方面、各个分支、各种问题、各项政策进行通盘考虑、筹划和运作。”[5]狭义即指外交战略。

然而,在实际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中,当独立使用时,国家战略确实如上述所指,如“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6].“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关系浅析”【7】“文化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研”[8]等,但是,随着理论研究以及实践需求的深入和细化,具体领域的“国家战略”也层出不穷,且逐渐五彩斑斓了,如“国外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研究”[9]“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10】“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基于国家战略的思考”【11】等。但不管如何,国家战略一定指向国家层面,其实施主体一定是国家的层面而非地方,其实施目的一定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而非局部,其实施时间一定是持续性而非一时的。

3.3 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

我们竭力阐述和论证了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具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那么,这种国家战略应该是怎样的呢?国家战略本身只意味着整体、宏观、重要,但并不能表明实施的广度、幅度、深度。其实,以前乃至当前我们已经在实施武术的国际化方略已经是一种国家战略了,因为,尽管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是仅是一个武术界之外无人理睬的局级单位,但是,他也毕竟是在国家的层面上做T作。比如,人们常称其为“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国家武术院”,其主办的比赛称为国家级的比赛,其出外比赛、出访国外代表中国等等。

所以,我们在这里不是要强调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国家战略,而是追问和作答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国家战略的实施程度。那便是,中国武术的全面国际化传播必须也只能是通过一种“举国战略”方能真正满足国家文化战略的需求和真正实现武术的国际价值。在这里,我们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各个领域举全国之力来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国家战略”称為“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

4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的意识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首要的解决的是意识问题。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见意识的重要性。由于武术长期的体育化、狭隘化、简单化,实施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理解起来不可能一目了然,实施起来不可能轻车熟路,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甚至瞠目结舌,不仅不以为然、嗤之以鼻,甚至认为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大逆不道”,认为此论纯属口出狂言、信口开河、痴人说梦,等等。

然而,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每个民族都需要几个仰望星空的人”。实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就使得国人不得不转变旧有观念,树立必有意识。

4.1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协同意识

武术国际化推广的举国战略就是举全国之力进行推广,因此需要各部门个系统的通力协作,而不是某个部门某个系统的单兵作战,其他部门系统“无关我事”、甚至“隔岸观火”。

不仅如此,国家还应倡导全社会、全民族参与进来,充分认识中国武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文化白立进而自强与世界民族之林的非同寻常的独特优势和战略意义。造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参与,中国武术的全面国际化传播一定能够也才能够真正的“走出去”和“走进去”,从而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服务。正如汉语的国际推广,中国政府部门的设置不可谓不繁多、不可谓不完善,但是,成立一个国家领导人倡导、重视,各部门各系统通力配合的组织且冠之以“国家汉办”而非虽在教育部属却往往不称“教育部汉办”仍是理论上必要且事实证明是必须的。

4.2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文化意识

武术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武术的发展是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绝佳的载体,太极的阴阳观、各拳种套路的动静美、各拳种散手的技击美、八卦掌的周易八卦图、形意拳的五行相克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因此,中国武术的传播不能视作一种简单的体育项目进行传播,而是要上升到文化高度进行传播,我不仅要传播武术的招式与练习方法,更多的是要在武术中展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传播有利于世界未来发展的中国文化,唯其如此才能提升国家软实力,凸显中国武术传播的文化意义。

4.3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全球意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武术源于中国却应该属于世界,但是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信仰与价值观,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各异的环境中,武术的传播就不能以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进行,要考虑世界环境,考虑接受武术的国家的现实环境以及价值观等,也正是因为缺少对于世界环境的考虑和研究才导致中国武术的练习人群仍然以华人为主。

因此,中国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必须树立全球意识,要有文化差异的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指导武术的国际化推广,也就是要换位思考,站在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规划推广方案,找到适合武术推广的途径及方法,也唯有树立全球意识,并在全球意识的指导下才能真正的将武术国际化。

4.4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品牌意识

大卫·艾克认为: “品牌是一种可辨识的名称或符号,用于辨别某一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商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因此,品牌就是这种让顾客了解相关产品来源的信号,它保护了顾客和产品制造者不受那些企图销售类似产品的竞争对手的干扰。”【12】通俗地讲,品牌就是一种易于识别和特殊的服务系统。如麦当劳,当人们看到矗立的黄色M标志时,就会联想到它整个快速、简洁的快餐服务体系。这就是品牌带来的特殊效应。中国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武术的国际化不能够面面俱到,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应该打造武术中的品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某个拳种,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拳种作为重点宣传品牌,以此来带动其他武术内容的传播来达到武术的国际化才是绝佳的途径。

然而,武术的品牌不单是武术拳种还可以有武术服装、武术器械、武术大师、武术活动等,都应打造品牌,利用好这些“品牌”更好地将中国武术进行国际化传播。

实际上,当今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2012年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入选“2012年度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3】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是目前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太极拳赛事。同类的还有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世界传统武术节、沧州国际传统武术节等。再比如中国功夫片,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一个大品牌,尽管影视武术对于中国武术文化有曲解的负面作用,但他毕竟宣传了中国武术。如能正面导向,尽量避免惟利是图、低级迎合的弊端,必能成为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最优秀的品牌之一。

4.5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拳种意识

别的不谈,仅作为运动来说,中国武术都绝不是一个项目,而是“在世界体育大舞台上与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平分秋色,分庭抗礼,交相辉映”【14】的项目群。实施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应将中国武术按照不同拳种来看待。

中国武术出名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出名,而是作为一个个拳种出名,如太极拳、少林拳、咏春拳。李小龙的所谓中国功夫,其实是以咏春拳为主体,除了年轻时跟父亲学过的太极拳之外,他对中国武术其他拳种并不了解。

所有将中国武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发展和推广的作为都是对中国武术的“挤压”和“阉割”,都是一种对西方文化的“卑躬屈膝”和“削足适履”,都是对中国文化的白卑和白毁。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只能以单个拳种借鉴和参考日本空手道和韩国跆拳道国际推广的经验,而绝不能在整体上套用。比如,跆拳道国际推广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将技术

体系简单化、直观化,例如重视跆拳道擅长的踢击之术,中国武术的一个拳种可以学习,比如,太极推手可以简化为有限的几种技法的使用,例如强调太极拳擅长的贴身摔法、靠法的使用,等等。

而不可以让整个中国武术简单化,中国武术有据可靠,其實远不止的就有一百二十九个拳种之多,且这些拳种各具特色,有的甚至相差万里,试问如何参照跆拳道来简化。所以,中国武术的全面国际化传播必须明确拳种意识,以拳种的形式而不是简单的按套路、散打包括功法项目的形式“走出去”。

4.6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应树立优先意识

中国武术拳种如此之多,以个体为主体同时推向世界是需要的,比如各个拳种的传人和习练者在海外教拳,但更需要的是以国家层面的组织机构为主体向国外推广各个拳种。

如此一来,一个问题便产生了,先传播哪个拳种,如何协调实施?这时,我们需要树立一种优先意识,即优先传播那些基础好、认可度高的拳种,如太极拳、少林拳、咏春拳等,先积累经验,营造平台,扩大影响,再逐步推进,逐个带动,逐渐过渡至整个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的风行,恰如今日奥林匹克运动之风靡全球,又如故时儒家文化之普及东亚。

中国武术拳种如此之多,我们不可能同时同步、同心同力地对待,而只可能优先发展,循序渐进。这个道理从各个领域都可以观照,比如,发展地方经济,一定不可能各行各业同时发展,而一定是依靠地方优势,发展基础好、经验多的行业,从而带动其他行业,比如,河南以农产品、肉类加T、武术文化带动全省,贵州以白酒产业引领一方,北京以教育文化产业独领风骚等等。没有优先意识,试图将中国武术齐头并进的发展和传播,只能造成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点,形不成合力,见不到实效,要么将中国武术肢解、剥离、简化、异化,形似神异甚至面目全非。这恐怕都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坚持优先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意识还应该树立市场细分思想,优先选择武术传播的国家和地区。

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 Wendell 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把全球看成一个大市场,按照消费者欲望和需求把其中划分为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是包括许多变量的多元化过程,受到地理、人口、消费心理和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以这些因素为标志有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等四种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市场细分本来是企业营销的策略,但同样适用于武术国际传播。

树立市场细分的思想,可以避免武术国际传播的国家或地区定位过于笼统之弊,划分优先选择传播的地域。可以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作为标准,将国际传播的受众大致分为发达国家受众和发展中国际受众。发达国家的受众大多数在西方,西方体育文化处于强势地位,武术国际传播的关键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和交融的问题,这决定了武术国际传播所针对的重点地区应该是西方大国,重点传播对象应该是西方国家的主流群体,这便于将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形成武术传播的优势,提高效率。

因此,武术国际传播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方针,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按照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原则,向世界各国传播武术的同时,应有所侧重,优先选择武术所要传播的国家和地区,把进入西方国家主流社会作为重中之重。在武术资源的配置、武术传播内容的选择和传播方式的改进等方面,加强对西方主流社会的投入力度,扩大武术的影响力,逐渐形成武术国际传播优势地区,然后以其为中心发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5 结语

实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首要的解决的是意识问题。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可见意识的重要性。由于武术长期的体育化、狭隘化、简单化,使得实施中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理解起来不可能一目了然,实施起来不可能轻车熟路。然而,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每个民族都需要几个仰望星空的人”。实施武术全面国际化传播的举国战略就使得国人不得不转变旧有观念,树立必有的协同意识、文化意识、全球意识、品牌意识、拳种意识、优先意识等。

参考文献:

[1]于汝波,刘庆.中国历代战略思想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2.

[2][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64:134.

[3]吴春秋.广义大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25.

[4]John M. Collins. Gran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Annapolis, Maryland:Naval Institute Press:14.

[5]李景治,罗天虹.国际战略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4.

[6]门洪华.中国国家战略体系的建构U].教学与研究,2008(05):1320.

[7]詹家峰.国家战略能力与综合国力关系浅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5(04):21-27.

[8]钟楠.文化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9]安小米.国外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01):10-13.

[10]李再扬,杨少华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化的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U科研管理,2005(04):4551.

[11]钱佳男.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基于国家战略的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1(03):87 -90.

[12]王吉鹏,徐新陶.集团品牌建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1。

[13]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12/07/011621993.shtml

[14]程大力.论东方体育大系统的地位与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2(01):8-14.

猜你喜欢

武术
论大同武术的发展
少林武术文化系列之二 少林武术与中医养生
武术的“语言批评”
孔院武术,想说爱你真的不太容易
中华武术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武术
对外武术专门人才培养初探
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