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
2019-09-03袁月
摘 要只有积极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才能加快振兴乡村发展的步伐。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提出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教师队伍 发展机遇 对策建议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解决乡村人才紧缺问题,而乡村人才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是关键。在制定农村教育事业的相关部署计划时,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要地位,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协作,将整体义务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均衡水平。
一、乡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提升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1]。但是,由于乡村发展速度缓慢,造成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农村教育环境艰苦及教育体系不健全,甚至很多农村小孩因家庭贫困或父母不重视等原因而无法上学,制约着乡村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2]。
(1)师资力量严重缺失
目前乡村教师正逐渐流失,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教师队伍缺失造成学校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一方面不能给乡村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机会,另一方面加剧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制约我国城乡间的均衡发展。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学科间教师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等问题,比如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的教师较多,但是英语、音乐、体育及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不足,且很多教师不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在乡村环境的影响下,缺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动力而满足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来适应时代变化,从思想和行动上来讲都缺乏职业热情。存在乡村教育培训机制的不完善问题,导致很多乡村教师很难参加教学能力专业培训,很少会组织大规模的教学研讨会议,无法将新型教学模式带到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教学模式。并且,很多乡村教师学历不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偏弱,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进行知识传递,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
(3)职业吸引力不强
由于乡村教师数量的不足,往往一名教师要处理很多繁琐教学事务,工作辛苦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都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而消磨部分教师的意志力,更有甚者开始怀疑其职业价值,丧失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现有的国家政策得不到真正落实,教师存在心理落差,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消极心理。乡村教师工作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来,或者来了也不能长期留在这里,这也成为长期困扰乡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4)人才补充渠道不畅
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有些孩子跟着家长工作变动也去城市上学,还有一些家长考虑乡村教育质量不高而选择将孩子送到城市求学,各种原因导致乡村生源逐年减少。不仅是优秀生源的流失,而且教师人才也得不到及时补充,在教师编制分配时,会按照一定师生比例对某一地区的教师人数进行配置,有时会存在地区教师总量满编,但是细化到各个学校的教师数量却不足。甚至有的地区对区域事业编制人员数量进行一个总体把控,导致有些学校教师因退休、休假等原因空出的岗位也无法及时补充。
(5)青年教师流失严重
由于工作岗位竞争大,一些大学生只好选择报考乡村教师岗位,所以青年教师在去到乡村学校时,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新招的青年教师一般会分派到偏远乡村,他们没有考虑到乡村学校的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人际社交简单等现实问题,再加上缺少对于教育事业的奉献和热爱,根本没有决心扎根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想着各种方式选调到城市。同时,乡村青年教师交际圈小,存在婚恋难及职業发展机会少等问题,也流失了一些在乡村工作多年的年轻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6)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现有教师队伍中教师老龄化现象普遍,很多老教师从年轻时就一直从事乡村教育工作,为乡村义务教育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因为很多老教师不是正规师范专业毕业,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年龄原因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导致无法实施教育与信息化的融合。
二、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重点提出要振兴乡村教育,要加快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教育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不仅能全方面提升农村人民的整体文化素养,还能将优良的乡村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来看,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给乡村教育带来新机遇。
(1)明确乡村教育的战略地位
国家把乡村教育建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城镇化进程加快阶段,必须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提升乡村教育水平,从而加速推进国民整体文化素养和教育水平的发展。乡村教育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将带动乡村经济产能提升和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教育的乡村今后将迎来新的曙光。随着振兴乡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发展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乡村学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更严格、更全面的教学要求。
(2)乡村教育振兴的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展实施信息化的高质量教育改革,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性强、全方位的布局规划,努力促进城乡教育融合,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化发展,全方位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从具体目标来看,主要有:①充分统筹城市和乡村教育水平的协调发展,力争实现城乡教育齐步共进,打造特色的、健康的城乡教育,共同为国家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②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核心,努力提升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教育;③着力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知识能力、崇高道德理想,保障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④率先建设一批教学标准高、教师能力强、学校规模大的乡村学校,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教育事业做出示范作用,进一步引领全国乡村教育的进步与发展;⑤为传承各民族特色文化,在民族文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教育项目建设,打造上万所教学质量高超、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良的乡村学校;⑥城乡发展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加强乡村小镇的区域整体发展,建设教育服务能力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学校”。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福音。考虑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学校差异,我们应该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注重专业化的发展。本文认为,新时代乡村教师团队构建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
从物质方面来说,建立良好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以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提升教师的事业发展空间为核心,保障乡村教师各项福利措施的实施和完善,真正采取一些普惠政策,大幅度地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激励和赞许,加强全社会对乡村教师工作成果的认同和赞誉。其次是确立一套公平友善的晋升评选体制,让德才兼备的乡村教师脱颖而出,让兢兢业业工作的乡村教师更有动力。同时,要关心教师的教学体验和心理健康,保护乡村教师的合法权益,让乡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顺心、安心,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高。
(2)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
重视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经济的扶持,加强乡村及边远地区教学资源的完善和校园基础设施的配备,创造环境良好、设施齐全、师资强大的乡村校园环境,增强校园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指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软件设施也应该完善以吸引生源。如今乡村及边远地区面临生源流失的致命问题,相关部门更需要全面考虑,既着眼于学校硬性条件的加强,更要注重软性条件的完善,让乡村的学生不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3)创新引进教师队伍方式
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出现老龄化现象,无法引进教学水平更为优秀的教师。此时更应该迅速出台贴合乡村校园环境和师资队伍的教师提前退休政策,改革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的引入聘用方式,并使青年及中年骨干教师留在乡村,为乡村校园带来新的活力。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相关政策,吸引大学生扎根乡村,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应该努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科学布置专业安排,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专业化人才。
(4)建立本土人才教师培养机制
加强教育部门、高校和乡村学校之间的协同合作,稳步推动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重点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及甘愿扎根乡村的青年教师。开展乡村教育工作站相关建设活动,采用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模式,对每年招收的乡村定向师范生进行重点培训,实施免费师范生项目。同时,加强边远地区与各高校关于毕业生工作安排合作,可以开展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于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充分挖掘乡村优秀人才资源,大力组织高校毕业生参与基层教学培养计划。
(5)完善乡村教师培训制度
实施国家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完善多方协作培养体系,利用教师交流培训、访学进修、网络培训等方式,力求全方位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为适应“互联网+乡村教育”的发展,引导教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提高传统课堂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乡村学校的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比如参加干部集中培训、开展跟岗实践工作、在优秀学校进行研修等活动,致力于打造创新意识强、工作素质好的校长队伍,不断夯实教师队伍基础。
(6)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中国的乡村和边远地区来说,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的问题使乡村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很严重的缺失,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乡村教师富有爱心、观察力敏锐、学识广泛,能够积极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创新累积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乡村环境艰苦,工作量大,条件较为困难,但乡村教师必须有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帮助乡村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作为一民教师,不仅要负责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带来正能量。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此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在于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而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大力地发展乡村及边远地区的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使乡村孩子获得“上好学”的机会,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授人以渔”的脱贫方式。教育质量由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决定,又进一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阿芳.乡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8(12).
[2] 况文娟,张忠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师资建设的难题与曙光[J].教学与管理,2017(15).
[3] 王艳玲.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政策工具改进:以云南省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8,38(02).
[作者:袁月(1978-),女,陕西泾阳人,咸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