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编史学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价值

2019-09-03沈平聂馥玲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9期

沈平 聂馥玲

[摘要]关于科学编史学的研究是国内外科学史家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科学哲学家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分析科学编史学与科学技术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试图从“科学哲学”与“大科学史观”的整合研究、科学史“内史”与“外史”之分的研究“辉格”与“反辉格”的科学史研究倾向以及女性主义研究视角等多个层面,论证了科学编史学在解决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上,意义重大。

[关键词]科学编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大科学史观

[中图分类号]K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9-010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4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科学编史学作为科学技术史和科学哲学的近亲,彼此之间总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一直努力尝试解开科学编史学的面纱,试图为科学编史学在科学史专业发展中找到明确清晰的定位,然而这种努力只是把我们从一种迷惘带到另一种迷惘。这种迷惘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对科学技术史发展的默默付出,反而激起了研究者人员更大的学术探究热情。

一、科学技术史与科学编史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史是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和系统化进程,以及研究它们与政治、军事、经济、工业、文化、宗教、哲学等各个社会领域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学科。以上关于科学技术史的概念描述,已经包含了科学史的内史和外史部分,不仅有介绍科学史自身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强调了研究科学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关系,那么科学编史学究竟属于科学史的内史还是外史研究部分?科学编史学通过哪些方式对科学史学科的发展起作用的?

目前,国内科学编史学专家袁江洋认为,科学编史学作为科学史的一个重要的亚学术领域,主要涉及科学史这门学科本身的历史、方法及元历史问题研究,它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是科学史家的思想、工作与方法,是形形色色的科学史实践。袁江洋对科学编史学的理解,更多是一种偏向于科学史内史方向的解释。

清华大学刘兵教授通过对英语单词Historiography含义的解读,认为编史学是对历史这门学问的发展的研究,科学编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史和科学史家。综合以上两位专家的理解来看,无论有关科学史思想、工作和方法的研究,还是研究科学史家,其本质上也是在解决科学史的发展问题。在科学编史学的研究实践中,比如对科技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论的研究就很多,国内关于拉卡托斯科学编史学研究也不少,此外关于女性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研究的科学编史学文章也有一定的厚度。事实上,科学技术史本身就具有多科性的特点,这注定了科学史研究的多样性和混杂性,科学编史学仅仅通过对科学史和科学史家的研究来解决科学史的发展问题,可能难度较大。相比较而言,科学史的研究并不缺少研究材料,而科学编史学激发了科学史新的生命力,促进了科学史研究的发展。

二、科学编史学为推进科学技术史研究所作的努力

(一)科学编史学试图为科学技术史与科学哲学联姻

科学技术史作为独立的学科本身不缺乏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甚至很多科学技术史专家认为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无用的,更愿意在自己的研究史料上深耕细作。然而任何科学史料的在研究编排上,都是有一定的主题性、思想性和导向性,而这种编史思想逻辑体系的建立和价值甚至高于史料的本身。目前很多科学哲学家将其编史思想和方法引介到科学史的研究中,比如国内学者张卜天在他的文章《科学革命起止时间背后的科学史编史学观念》,就围绕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的不同编史学思想在科学革命的时间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实证主义式的方法一般把科学革命的开端置于中世纪晚期或文艺复兴时期。而以柯瓦雷为代表的科学史家强调,科学革命的开端是科学史上一次明显的断裂,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具有相当程度的偶然,认为哥白尼的《天球运动论》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科学编史学的价值一览无余,由于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各自领域的不同专业视角和认知度,在史料安排的程序设置上就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革命性的,这种编排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一种推进。

国内科学技术史家也比较重视哲学对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作用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史家李迪先生早在1982年就提到科学史研究者的研究实践由某种哲学观念支配“科学史研究想离开哲学观点是绝对办不到的,不管研究本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总脱离不了哲学观点的支配”。在李迪先生看来,科学史的研究仅局限于对史料的考证和分析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科学史事实与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分析,不仅要做微观的具体问题的科学史研究,更要站在中国科学史和世界科学史发展的角度进行纵横比较,从宏观上认识科学史的发展,这正是李迪先生“大科学史观”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李迪先生的科学编史学思想强调的是科学史研究的整体性和多科性特点,主张研究中要实现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证相统一的辩证研究思想。

(二)科学编史学引起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自我审视

科学编史学不仅很好地把科学哲学的理念内核介入到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此外也引发了科学技术史自我审视的必要。关于科学技术史的“内史”与“外史”之分的必要性,科学史界观点不一“内史”论的学者认为科学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其发展的本质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累积趋于真理的过程“外史”论学者则是把科学史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系統中加以考察,研究的是科学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30年代,默顿开始从社会学和科学史的视角来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问题,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体制加以考察,这标志着科学史的“外史”研究已占有一席之地。此外,库恩采取的两分法,即把科学实体作为知识来考虑,称“内部方法”,这仍然是科学史研究的主要形式;把科学家的活动作为一个更大范围中的社会集团来考虑,则称为“外部方法”。库恩的“两分法”虽然只是从科学史研究对象和研究角度来划分,但也是科学编史学的一种思想,为科学史研究打开了新的进路。

科学史的“内外史之争”始于20世纪70年代,争论的主体除了科学史家,比较有名的要数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拉卡托斯看来科学史的内外史之分是完全必要的,这种必须建立在科学哲学的指导下,而且“当出现了一个更好的合理性理论时,内部历史就可能扩大,并从外部历史中开拓新地”。与此观点相竞争的是科学史家史蒂文·夏平,在夏平看来科学史完全没有区分内外史的必要,科学史家必定要把科学知识的制造过程与他们发生于其中的具体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把知识的产生和知识的拥有展现为社会过程“内史”与“外史”或许不能割裂开来研究,正如拉卡托斯的观点,即便是科学史的外史部分只要在特定的科学方法论指导也是可以解释成内史。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两者起到的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本身也是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如果科技史有内外之区分,那也是一种解释视角上的选择。

(三)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

除了近亲科学技术哲学以外,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也为科学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西方女性主义科学史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科学史编史学研究方向。随着女性科学家的增多和当代妇女地位的提升,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当代科学批判理论中对性别因素的忽视,女性主义对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围绕“生理性别”(SEX)和“社會性别”(GENDER)两个概念的区分展开,1986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希宾格尔出版的《头脑没有性别吗?》探索了在科学和被定义为“阴性”的西方文化之间长期存在的适合,此书也是一本重要的女性主义科学史书“社会性别”的概念也属于社会建构理论的范畴,然而社会建构理论正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中大放异彩,可以说女性主义的研究视角让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之间走得更近了。章梅芳教授在女性主义编史学的研究中提出“社会性别”本身就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而非自然的镜像反映。我们在考察社会性别或者说性别差异对科学史内容形成的影响,这就是在承认科学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这种研究其实质是对SSK观点一种支持。

三、科学编史学研究面临的现实挑战

由于科学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科学编史学极为重视突出科学发展的这种不断累积、进步的倾向,对发展过程中的那些错误、过失则往往避而不谈,比如炼金术、占星术、阴阳五行说等等都曾被早期的科学史家在编史过程中主动删除,抑或是过度追求以本国科学史发展中多少个世界第一为目的的编史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辉格”式的科学编史学倾向。“辉格”这一概念最早是指19世纪初英国辉格党历史学家,从辉格党的利益出发用历史作为工具来论证辉格党的政见,依照现在来解释过去和历史“辉格史”和“反辉格史”在科学史研究中争议颇多,也是科学编史学面临的挑战。那种力求复原历史、再现历史真相的“反辉格史”研究或许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毕竟完全摈弃当前的观念和标准,置身过去某个史实发生的环境来评价或是复原历史,这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按照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而在语言组织的过程中也渗透着主观的理解。基于以上观点,我们的科学编史学既不能做到彻底摒弃“辉格”式编史观,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反辉格”式,更多的是寻求两种编史观之间的一种平衡,在不同历史发展背景下,如果能实现其社会价值,为人类的发展起到积极有益的影响,那当然是更好的。当前科学编史学的研究已经从对具体科学内容的介绍和安排提升到对科学发展过程的探索以及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上,致力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把握科学的本质。科学编史学的发展也需要紧扣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

四、结语

结合笔者当前的研究成果表明,科学编史学除了给科学史的发展带来了科学哲学视角和女性主义视角以外,在科学史与地方史,在科学史观和科学批判方面对科学史的发展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我们试图给科学史编史学在科学史学科中找到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位,目前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但不可否认,科学编史学在做着类似与科学史学科再建制的工作,致力于科学史未来的发展,而且已经有一定的成果,无论国内外。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2010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32.

[2]袁江洋.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编史学教程简介[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26(4):370-380.

[3]刘兵.科学编史学身份:近亲的误解与远亲的接纳[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7,28(4):463.

[4]张卜天.科学革命起止时间背后的编史学观念[J].科学文化评论,2013,10(4):30-32.

[5]李迪.中国科学史学史概述[J].内蒙古科技,1982(4):20-22.

6杜严勇.科学史的合理重建与社会学重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1):94.

团刘兵.克里奥眼中的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99.

[8]章梅芳.性别与科学的社会建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23(2):16.

[9]李雁冰,邹逸.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几个现实问题[M].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