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分析及应对

2019-09-03党峥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生

摘    要 小学生消极认同有四种类型:盲目自大式、妄自菲薄式、自暴自弃式、幸灾乐祸式。针对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成因,家长和教师可从四个方面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认同的能力,即改逐一性表扬为同时性表扬,改个体间比较为个体内比较,从及时批评过渡到具体表扬,从关注他人过渡到关心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 消极认同 心理应对

认同是“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他人或群体的特征如行为、观点归属于自己的过程”[1],即认识到周围人的言行并同意、甚至拥为己有的过程。小学生在和长辈、老师、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会将他们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与自己联系起来,这就是小学生的认同。小学生的认同主要包括两种:积极认同是小学生能感受到他人身上的特点,在不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汲取他人身上的成长力量,不断让自己强大的过程;消极认同是小学生能感受到他人身上的特点,同时过分抬高自己或贬低自己的过程。小学生的成长性任务之一是对周围世界形成积极认同,所以根据小学生消极认同案例,分析背后原因,并提出心理应对策略,对小学生积极认同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心理发展意义。

一、小学生消極认同的类型

笔者根据近年来在小学挂职锻炼期间遇到的案例,将小学生的消极认同分为四种类型。

1.盲目自大式认同

这种认同模式下的小学生有以下表现:在家里常受到家长的赞美,在课堂上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课下活动中常受到同学的喜欢,听到他人夸他们上课表现好、课外活动积极、作业完成质量较好,就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孩子、学生、同伴。他们经常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与进步,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享受着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2.妄自菲薄式认同

这种认同模式下的小学生有以下表现:在家里犯了错误会被家长批评,同时需要听家长在旁边表扬别的小学生,被要求多向那些学习成绩好、活动表现好的小学生学习。在学校听到老师表扬别人,心里就会不舒服,甚至产生嫉妒心理。他们眼里容不下他人的好,觉得老师表扬别的小学生就是在变相地批评他们;就因为别的小学生优秀,才让他们显得糟糕。

3.自暴自弃式认同

这种认同模式下的小学生有以下表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能适应环境的行为都比较多,例如在家学习时东张西望,不认真做作业,也不会尽情玩耍,做事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无故发呆,课下作业不认真等。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他们逐渐习惯并认可了这种来自权威人物的否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4.幸灾乐祸式认同

这种认同模式下的小学生有以下表现:在家里与在学校里表现一致,不经常被表扬,也不经常被批评;他们也想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但又不属于特别勤奋的那种小学生;当老师表扬别的小学生时,他们表现得无动于衷;当老师批评别的小学生时,他们会觉得他人不好就意味着相比之下自己是好的,感受到一点来自对比的优势,从而表现得异常兴奋。

二、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成因

1.个别小学生拥有过多表扬

一般情况下,人能接受自己越来越好,不一定能接受自己越来越差。拥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过多表扬和赞美的小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周围人也会受晕轮效应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其各方面表现得都很好[2]。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会追求最好、最和谐的状态,即希望大家都以他们为中心,处处为他们考虑,不能欣然接受他人对别的小学生有所关注。这种小学生只能认同他人对自己的赞美,不能认同他人对别的小学生的赞美。他们的认识逻辑是——既然我是最好的,你们就得只向我学习、只围着我转才可以,这样周围的世界才会更好;如果你们去赞美别人,就等于否认了“我最好”的事实,我不开心;当我感觉到你们不那么在乎我时,就等于你们忽视了我、伤害了我。

2.家校比较教育中获得自卑

家长、老师一开始表扬他人时,小学生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绪情感反应,因为那与他们无关。但加入社会比较,与低成就课程相比,高成就课程中的学生自我概念就开始变低[3]。这点在不同文化中具有较高一致性。中国家长在表扬他人时会同时批评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多好,你再看看你多差”,长此以往,会让小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即每当家长表扬他人时,就意味着要批评他们了,所以对他们来说,听到对他人的表扬就等于听到了自己的痛苦。到了学校,老师会拿那些表现好的小学生作为榜样,鼓励其他人模仿。没有得到老师认可的小学生,会觉得“老师表扬他人,是因为他人表现好;老师没有表扬我,估计是因为我不好”。在家庭与学校的比较教育、示范教育中,他们迫不得已地认同了他人的好与自己的不好。

3.习惯性使用消极自我暗示

“减痛”目标的实现与积极暗示有关[4]。经常暗示自己的人会梦想成真,美丽的梦可以成真,恶毒的梦也可以成真。不过与积极的自我暗示相比,一些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消极的自我暗示。一种原因是消极自我暗示带来的恐惧感需要小学生花费较多的精力去消解它。有个小学生说:“我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一位同学突然对我说:‘知道吗,别看你现在成绩这么好,但是好景不长,别的同学会很快超过你的。结果过了不久,我的成绩真的下降了。”这种小学生如果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否认,会对他们否认的内容信以为真。如果这种批评经常发生,他们会习惯性地使用消极自我暗示,关注和他人交往、交流过程中的负面信息,较频繁地低评价自己,认可自己的不好。

4.保护自我价值为主的推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人们在满足了他们的‘较低的层次需求之前,不会对‘较高的层次需求敏感。”[5]所以小学生只有在部分或全部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尊、自我价值的需要。小学生在和周围的同学发生情感上的链接时,其归属感会得到满足。所以小学生需要在同伴群体中证明自我存在感、自我价值感。保护自我价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提高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成就、地位和作用;第二,降低重要同伴在群体中的成就、地位和作用。一些不能用优异表现引起老师注意的小学生,不努力拼搏,只好通过贬低他人来欺骗自己,以此抬高自己的相对位置。所以当别的小学生被批评时,他会自动得出自己没有被批评是因为自己比较好的结论,以此满足抬高自己的目的。

三、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应对

针对小学生消极认同的心理原因,家长和教师可从四个方面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认同的能力,能看得见自己的好,也能看得见他人的好;能从自己的不好中看到进步的力量,也能从他人的不好中看到前进的方向。

1.改逐一性表扬为同时性表扬

经常被老师在同学面前单独表扬的小学生会习惯这种超级优越的感觉,不利于他们发现、认同别的小学生身上的优点。教师可从对某些优秀小学生进行单独表扬,改为对优秀相似的小学生进行统一性的、同时性的表扬,比如使用“最近到校比较及时的同学有多少位,分别是……”“上课坐姿端正的同学有多少位,分别是……”“回答问题比较积极的同学有多少位,分别是……”等。在老师对这些超优越的小学生和别的小学生同时进行具体性的表扬时,多数小学生的自我价值都得以被认可;这样教师做到了维护整个班集体大多数上进小学生的心理利益,曾经优越感十足的小学生也会慢慢认同、接受老师对他人的鼓励;在老师注意到并表扬很多小学生时,他们也会习惯老师这种群体性的评价,并从老师以身示范的表现中学到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要能发现自己的好,还要能欣赏他人的好,自然就改掉了盲目自大式认识模式。

2.改个体间比较为个体内比较

小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比较与被比较。如果在个体间比较,生活中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让小学生自感不如别人,习惯性无助感就产生了;学习中总有一个同学“成绩排在我前面,让我又落后了”,比较性嫉妒感就产生了。别人是否进步这件事无法控制,当小学生进行横向的个体间比较时,无论是无助感还是嫉妒感,都会让小学生满怀焦虑。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选择一个可控制的参照物来促进他们进步,比如鼓励小学生选择个体内比较,每次都以自己的历史作为比较点,看看自己哪些方面退步了,该如何提高;看看自己哪些方面又进步了,该如何坚持;当对比过去发现自己退步了,小学生不会嫉妒过去的自己,因为这代表自己过去很好;当对比过去发现自己进步了,小学生不会嫉妒现在的自己,因为这代表着自己现在很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对比,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能找到比较的意义,即不断努力、奋力进取,这样小学生慢慢就改掉了妄自菲薄式认识模式。

3.从及时批评过渡到具体表扬

家长和教师习惯了及时指出小学生身上出现的错误,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克服缺点,更上一层楼。小学生没有深度察言观色的能力,他们能听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容易认同这些批评的内容,不一定能听到这些批评背后的殷切期望。所以家长和教师可采用批评加鼓励的方式。比如小学生经常迟到,可这样批评他:“你最近经常迟到,阅读时间那么少,阅读成绩还获得了良好,如果你按时到校,保证阅读时间,那你的阅读成绩会更好”。另外,大部分缺点的背后都可以找出相对应的优点,面对小学生的不良表现,家长和教师可采用批评变表扬的方式。比如小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交头接耳,可这样批评他:“你上课交头接耳,引得大部分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你对班集体的影响力很强,但是这件事发生在课堂上,会被认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坚持到下课时再和同学们交流,你就会是一个特受欢迎的小学生”。经常被认可,小学生就避免了自暴自弃式认识模式。

4.从关注他人过渡到关心品质

教师要让小学生知道看他人笑话并不能让自己变得優秀起来,并引导他们学会从关注他人过渡到关心他人行为背后的特点,学会扬长避短,习得美好品质。比如关于表扬小学生“认真”这件事,如果表扬的是小学生甲本人,家长与教师要鼓励甲继续保持认真;如果表扬的是别的小学生乙,家长与教师要引导甲分析自己身上有没有“认真”的品质,如果有,那就是借表扬乙而表扬了所有表现认真的小学生,也就等于表扬了甲,家长与教师也要鼓励甲继续保持认真。再比如关于批评小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如果批评的是小学生甲本人,家长与教师要鼓励甲改掉这种行为;如果批评的是别的小学生乙,家长与教师要引导甲分析自己身上有没有“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不良行为,如果有,那就是借批评乙而批评了所有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小学生,也就等于批评了甲,家长与教师也要鼓励甲改掉这种行为。学会关心有利于自我成长的内心品质,小学生就很少有幸灾乐祸式认识模式了。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词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2] 刘文,党峥峥,刁力.心理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 David Yun Dai, Anne N. Rinn. The Big-Fish-Little

-Pond Effect: 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8,20(03).

[4] Leonard S. Milling, Irving Kirsch, Suzanne A. Meunier, Michelle R. Levine.Hypnotic Analgesia and Stress Inoculation Training: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in Analog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Pain[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2,26(03).

[5] Elena Rasskazova, Tatiana Ivanova, Kennon Sheldon.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low-level and high-level worker need-satisfaction: A synthesis of the self-determination and Maslow need theorie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6,40(04).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编辑部的一群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美国小学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学生